向波沉默:
他是听了学院传言,说玉泉六子昼夜苦读。
所以好奇来看看到底有多勤勉。
但现在他更想知道:
“你们究竟为何如此拼命?”
按常规来说,多数学子入府学的第一个月都是要懈怠些的。
连教谕都会对新生网开一面。
六人这模样,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至于赶出学院?
那都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何况,接下来半年,府学还会不断进来新生,到时候自然有新生垫底。
他们也不至于这么有危机感吧?
梁玉刚吃饱,有些食困,闻言下意识答道:
“玉也不知道,但他们学,玉就学!”
“而且玉都习惯跟着他们了,不想分开!”
最好能跟一辈子!
叶卓然只默默点头。
倒是张世开口,将苏润两年前的话,大概重复了一遍:
“考功名看的是学识,不是待在府学空熬时间就可以的。”
“如果总想着明日再学,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早精通,早解脱,现在苦学,明年的乡试排名就能高些,后年会试通过的把握就大点。”
向波惊讶地瞪圆眼睛:
“你们才考了院试,这就计划乡试和会试了?”
他都入府学两年了,还没计划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司彦淡淡道。
苏润放下书本,补充道: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润以为,科举之事,拖得久未必好。”
“时间本就是武器,会一点点掠夺人的生命、精力、心气。”
“若真错过了明年乡试,就算不被赶出府学,在天字班蹉跎个三、五年,只怕也无心科举了吧!”
真要在府学读个五年?
他受不了!
两辈子加起来,已经读了三十年,早就够够的了!
徐鼎点头,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乡试三年一次,不出意外,明年八月必会如期举行。
他今年已经二十有三。
若是错过明年,就得再等三年。
而他从老丈人那里只争取到了两年时间,耽搁不起啊!
梁玉一听明年乡试,瞌睡虫全没了。
他瞬间梦回当日程介在梁家书房,让六人分开的场景。
“不行!玉绝不能被甩掉!”
梁玉‘唰’地起身,撸起袖子就冲出去了:
“玉这就去读书!”
府学的教谕在前引路,同窗好友在旁相助。
他已经比很多读书人都有优势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勇敢璨之,不怕困难!
其余人也各回各屋,重新内卷。
向·无心科举·波,被苏润完美说中。
他回忆自己在府学这两年的日子,顿时觉得空度时光。
向波沉默良久,突然高呼:
“本公子悟了!”
苏润被吓了一跳。
回过神后,他将写毁的字划掉,又敷衍地恭喜:
“悟了就好,赶紧回去温书吧,可别被我们后来居上了!”
向波言出必行,虽然作风还是吊儿郎当,但还真回斋舍学习了。
这让跟他同屋的周年颇为惊讶:
“你被下药了?”
向波摇头,眼睛依旧在书上:
“不,本公子今日只是参透了天机而已!”
苏润浑然不知向波抽风,他还在为次日的月考做准备。
斋舍烛光直亮到子时中。
苏润觉得眼睛酸涩,这才吹灭蜡烛,上床休息。
而梁玉和叶卓然那边,则是到子时末才熄灯。
******
次日一大早,所有学子按天地玄黄四个班级排列,进行月考。
苏润作为小三元,排在了地字班。
司彦和徐鼎在玄字班。
剩下三人是破格进来的垫底生,自然沦落到了黄字班。
这次月考是一道四书文,一道经义题。
总共只有一上午的答题时间,题目早就写在贴板上,自己抄就是。
苏润抬头去看,只见贴板上一共只写了八个字:
【期月三年】
【大德不官】
苏润抄下来后,琢磨了片刻,就知道第一道题乃是截搭题。
出自《论语·子路》?,原句为: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意思是,如果有人任用我,一年就可以看到效果,三年就可以成就大事?。
这个时间段,跟苏润先前在府试中,提出将青阳打造成果醋府的初步设想,完美重合。
他将大概要写的东西打了个草稿,继续往下。
第二道经义题倒是没有出恶心的截搭题,苏润一眼就锁定了出处。
《礼记·学记》有言:
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即: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任某个官职;天地间的大道,不局限于某一事物;有大信用的人,用不着订立盟约;天有四季变化,万物的消长荣枯无须整齐划一。懂得这四点,就可以有志于根本了。
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水的上游源头在河,水的下游归宿在海。这就叫致力于根本。
弄清楚意思,文章就好作了。
但题目给的是大德不官,因此,不能只抓着后面的务本来回答。
苏润估摸着,这题的真实意图在于:
既要,又要。
既要为官者不在意官职高低,又要为官者坚守德行,为民办事,效忠皇帝。
说得直白些,就是既想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
“果然,资本家的丑恶的嘴脸,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贪婪。
苏润提笔开始虚与委蛇,表达自己愿为大炎朝廷,天下苍生献身的高尚精神。
末了,还借用了于少保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来表达自己舍己为公的志向。
上午学生答卷,下午教谕阅卷,申时末,成绩便会贴出来。
六人急于知道自己在府学的真实排名。
互相评完答卷后,他们便在斋舍,边温习,边焦心等待。
直到外面传来:
“贴榜了!快去看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