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亲自请功,熙和帝便赏赐了一千两银子下去。
赵翊不清楚玉泉六子在贪污弊案中的意义,闻言,还很不满意:
改进印刷术,户部一年可以多赚数万两银子,怎得对功臣如此小气?
但赵叡拉着他说了两句,知道真正的赏赐在后面,赵翊恍然大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从那日之后,赵翊几乎天天都到别院报道。
上午跟苏润他们一起做实验。
下午有时候自己做做木工活,跟窑匠、铁匠等学学手艺。
偶尔遇到柳玉成来授课,也跟着听一听。
赵翊不摆王爷架子,众人又有同样的目标,也算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短短一个多月,玉泉六子就跟赵翊打成一片了。
原本,听闻苏润六人拉着佑璋一起听柳御史上课,而佑璋又开始关心国库空虚、战事吃紧等,为此还多次到东宫询问政事,赵叡是高兴的。
连熙和帝和皇后都因幼子上进,而连续多日心情大好,干什么都有劲。
君后甚至都觉得:
苏润这个女婿是挑对了。
但随着七人交情逐渐加深,画风也渐渐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腊月十五。
赵叡翻阅着谢天恩满是遮掩之词的奏折,哭笑不得:
“怎的昨日又把房子烧了?”
“照这样下去,等殿试结束,本宫这别院还能保住吗?”
“一群人上蹿下跳,这东宫别院都快成育婴堂了!”
太子本想着苏润六人都内敛,能带着赵翊也沉稳些。
谁知道,全是假的!
七个狐朋狗友凑在一起,天天把别院闹得人仰马翻。
谢天恩这些日子的奏报,一份比一份厚:
先是元旦前后,苏润他们实验火器,没控制好力度和方向,火器打到了别院院墙上,最外围的院墙当场塌了十多丈。
好在那儿人少,没有伤亡,修缮即可。
因着这事,赵叡特意下令,让他们先暂停研制火器。
本意是想着让七人闲下来,休息几日。
毕竟,连日研究火器,还要读书,也很辛苦,该放松放松。
但他们放松是真的放松了,就是跟赵叡设想的不太一样:
三九寒天,七人竟然在院子里打雪仗,打了一个多时辰。
据说谢天恩奏报所言:
战况激烈,雪花漫天,远望都看不出人在哪儿。
玉泉六子连带着瑞王,挨个被按进雪里揉腾了一遍。
结果当晚就风寒了三个。
生了病,众人总算消停了几天。
而昨日是赵翊病愈后第一次回别院。
但当天,房子就烧了一间。
总之,七人聚在一起,不是这里出问题了,就是那里闹出动静了,反正是没个消停的时候。
但成绩也不错。
短短半个多月,活字印刷术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据说他们如今正在研究的酒精,也有眉目了。
对此,赵叡也只能认了。
没办法,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还能扔了咋地?
何况还有个妹夫在里头,他收拾个烂摊子,不算什么。
“至少没把天捅破不是?”赵叡苦中作乐。
******
腊月下旬,朝廷开始放年假。
而赵叡苦心布置了将近半年的大局,终于到了收尾的时候。
利用赵翊入别院,交好苏润之事,赵叡适时向对手传出谣言,说苏润有可能成为驸马。
杜昆似是按捺不住。
他心存试探,趁着年假,让姚广他们邀请苏润、梁玉和叶卓然三人到金樽阁赴宴。
宴席上,梁玉对这谣言的真实性含含糊糊。
而私下里,对着詹盛,叶卓然直接承认谣言属实。
因此,苏润每次都避而不见,便让杜昆日渐不安。
他不得不猜测:苏润变卦了。
毕竟成了驸马,就是皇家人了,不是一般官员能得罪的。
三推四请,苏润就是不来。
磨磨唧唧到正月初十,杜昆还是耐不住,亲自给苏润写信,邀请他正月十五元宵节,金樽阁一叙。
苏润从小年之后,赵翊回宫,就停下了各项研究。
他日日带着好友们在别院卷生卷死,为二月初的会试做准备。
谢天恩拿着书信进来,苏润看完,提笔回复。
他毫不客气的说上次在金樽阁的时候,是酒醉了。
说的都是酒话,不算数。
如今,他只想一心考取功名,暂不考虑成家。
苏润还故意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拒绝,说上次口头约定, 既没有交换信物,也没有媒人见证,做不得数。
还‘盛气凌人’的告诉杜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若他们都同意将此事掀过,心照不宣,待来日他飞黄腾达,自会相报。
相报,报复不也是报?
苏润不过是个举人,这时候,无中生酒,托词反悔就已经让杜昆气急败坏了,何况还这么回话?这是逼着他杀人灭口啊!
杜昆拿到信,当时就气得摔杯,拂袖而出,去了户部尚书范兴文家里。
“大炎皇帝肯定是打算点苏润为状元,然后下嫁公主,必须在会试前,把苏润解决了!”
不能拖延了。
如今苏润只是解元,但却已经在朝廷扬名。
若他来日再通过会试,成了会元,甚至状元,他就更不好下手了!
而且,苏润一旦入了皇室,大炎国力很可能会更上一层。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让姚广、詹盛通过梁玉、叶卓然约苏润下山,盯紧别院,一旦苏润出来,立刻杀了!”
即便他们可能暴露,引起熙和帝怀疑,也决计不能让苏润活着。
虽然兵行险着,但是值得!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不了牺牲几个小官。
苏润回完信,剩下的就不管了,只专心读书。
而梁玉他们配合太子,回信姚广,说元宵节劝苏润下山赴灯会。
但到了正月十五。
趁着天黑,冷云带着两名士卒,穿着苏润三人的衣服,坐马车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