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做人做事要老实本分,不要争抢!
以前,贾琮还是对这话听信的。
可如今,这句话对于贾琮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无论什么时代,老实本分做人,是最容易被人忽视,被人遗忘,被人欺负的存在。
就这样,最后还要被人说一句:";谁让你这样的......";
如今的贾琮,只觉得出名得趁早!
无论这个名,是香的,还是臭的。
黑红也是红啊!
贾琮大闹贾府,最后被冠以不孝子之名,但好歹也是出名了。
不说京城百姓知道贾琮,就连这次押送贾琮一行人的兵士,都知道有贾琮这么一号人物。
当那个军汉头子,问起贾琮时,底下立马就有人对军汉头子说道:
";头,你不知道那个小子是谁嘛?
头,我和你说,那个小子姓贾,就是荣国府逐出家族的不孝子......";
有士兵脸上带着一丝戏谑,将贾琮的身份说了出来。
军汉头子一听,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盯着贾琮看了又看。
看到军汉头子看着贾琮,底下有士兵好奇道:
";头,这也是怪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这贾府好歹也是国公府,虽说贾公爷已经不在了,但这个小子好歹也是贾公爷的亲孙子,如今居然做了囚犯,沦落到做如此下场了......";
军汉头子听到手底下士兵,开始议论起贾琮,顿时脸色一变,立马打断手底下士兵道:
";行了,别议论了。
不管这小子是不是贾公爷的亲孙子,如今我们兄弟的任务,就是将这一次押送的任务完成。
只要这个贾琮不闹事,不逃跑,我们就当他和其他人一样。";
按说,如今的贾琮已经不是荣国府的子孙了,没有了庇护,那肯定得受到其他人的打压。
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虽然,贾琮被贾府逐出,成为了不孝子。
但是,贾府目前还没倒下,只要贾府没倒下,那么就有一层无形的庇护。
除了以上,还有就是贾代善在大虞军方遗留下来的遗泽。
贾代善可不是贾赦,贾政,贾珍这样的废物,贾代善可是靠着军功,直接袭了国公爵位的,可没有降爵。
贾代善成年之后,就从军上沙场,活了六十多岁,从军近四十年......
四十年时间,直到死前,在大虞军队中,到底留下了多少关系,恐怕难以估计。
后来,贾府无人继承这份关系网,最后便宜了王子腾,让王子腾升到了节度使,消耗了一大半军方资源。
虽然,有一大半资源给了王子腾,但好歹还留下一部分资源。
哪怕贾代善死了有十多年了,但是,军中上至节度使,下至大头兵,提起贾代善时,都得称呼一声‘贾公爷';。";
如今,落了难的贾琮,之所以没有被打压,就是贾代善留下来的遗泽。
贾琮来从军,也正是看重贾代善留下来的关系。
虽说贾琮一心要脱离贾府,要和贾府断绝一切关系,但是,贾代善留下来的关系,贾琮可不会傻傻的放弃的。
贾琮可不会,为了什么可怜的自尊心,搞什么证明自己,非得走一条无比艰辛之路。
贾琮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投机取巧,可以说是没脸没皮,但效果是杠杠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贾琮没有丝毫隐瞒身份的打算,甚至有意无意让阿达透露自己是贾代善孙子的这个事实。
刚开始,那些要从军的良家子们,对贾琮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是打心眼里看不上的。
年龄放在这里,贾琮是这一行数百人中最小的一个,最小自然被人看不起。
只不过,当阿达揭露贾琮身份之后,等到众人知道贾琮是国公亲孙子时,一个个都是大惊失色,惊讶中带着不敢置信,还有一层畏惧和隔阂。
这一行人都是百姓子弟,国公亲孙子这个身份,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震撼了。
有时候,身份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贾琮顶着国公亲孙子的身份,再继续说话的时候,一行良家子再也没有了看不起贾琮年纪小的心理。
贾琮抓住这个机会,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施展自己的浑身之术......
就好比,白天赶路时,贾琮有意无意,开始充当起队伍的领头羊,在前面带路......
晚上休息时,为了缓解有人思念家乡,贾琮拉着一帮良家子聚在一起,当起了说书人,说起西游记......
当有人病倒了,贾琮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砍了几块树枝,做了一个简易的托架,将病了的人拖着走......
贾琮就像一个陀螺一样,每天一睁眼,便开始忙个不停,像个小蜜蜂一样,无比勤奋。
开始,军汉头子对贾琮这种做法,很是皱眉,想不通贾琮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
那些犯人,看到贾琮一个国公府出身的人,整天围着一群百姓子弟转悠,讨好,只觉得贾琮是个傻子,是个白痴,把贾琮当猴子看。
就连那群良家子,看到贾琮对他们格外的好,心中也是有些错愕。
不过,再冷的石头,多捂捂也能热。
贾琮的好,慢慢的在这群良家子心中生根发芽了。
等到日子一天天过去。
当时间过去一个月,前往边关之地,也走了一小半路程了。
到了这个时候,队伍中的那些犯人队伍,还有押解的士兵队伍,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他们这一支百人队伍,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良家子们,在不知不觉间,都围绕在贾琮身边了。
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时候,贾琮不知道就怎么成为了那群良家子们的主心骨了。
当这个情况出现后,押解士兵队伍的军汉头子,想要夺回控制权。
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
军汉头子发现,他的话,这时候,居然没有贾琮的话管用了。
每天什么时候出发,都得贾琮下令,那群良家子们才会动。
军汉头子被这一幕,吓了一跳,他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好在的是,贾琮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
没有想要逃,也没有想要不去边关的举动。
甚至,贾琮在夺得队伍行动的控制权后,每天行进的速度,比之前还要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