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套百姓能相信吗?”
沈清欢有些不信,在她看来,百姓虽然愚昧,但是你不隔三差五给教徒弄点什么神仙显灵之类的异象,百姓用不了几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还怎么控制他们?
“你还怀疑上自家老板了?不信明日咱们走着瞧。”见沈清欢听完之后一脸不信,还满脸他脑子有问题的模样,低着头唉声叹气,君名扬气笑了。
别以为这套不好使,前世不知道多少老头老太太就是这样被骗去化高价买保健品、理疗床一类的东西的。
别说是饿得要死的百姓了,就是上点年纪的大学教授都能被哄得一愣一愣的,警察跟他说被骗了人家都不信,就信这一套。
沈清欢依旧在唉声叹气,君名扬听得心烦,斜着眼睛看她:“别搁这儿传播负能量了。”
“什么叫负能量?”沈清欢一愣,她只是想到那些百姓,为了一口吃的就要让妻女去邪教拿身体换,还要对邪教感恩戴德。
虽然她不是燕国人,也早就听闻燕皇昏聩,但没想到燕皇治下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凄惨。
所以才不断叹气,同时又忍不住扪心自问,若是在自己治下,越国是否也会如此?
君名扬见她表情愁苦,更烦了,一个暴栗敲在她脑门上,沈清欢吃痛捂住额头蹲在地上,抬起头委屈巴巴的看他:“你干嘛!”
“这就叫负能量入侵。”
“这粮灾都发生半年了,现在才想到救灾。”沈清欢蹲在地上画着圈圈,“老板,你不是燕国侯爷吗?你可以写道折子上去,让文武百官知道这里的情况啊。”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老板我暂时没那能耐,能尽量把粮价打下来就算是尽人事了。”君名扬喝了杯茶,耸耸肩道,“你要有能耐你怎么不去办?”
沈清欢一时语塞,本宫倒也想啊,你要是把火药配方交出来,我明日就率兵打下燕国,燕国若是在本宫治下,绝不会如此民不聊生。
“更何况,这事儿不是一个人脑子一热就能解决的,尽力就行了。”
沈清欢满脸愁容道:“我昨日听到一条消息,说是一个叫李村的地方,灾民挖掘观音土而食。老板你见多识广,能告诉我观音土是什么吗?”
旁边的符妙怔了怔,想起一些不太好的回忆,“就是一种土,白色的。”
“土也能吃?好吃吗?”
君名扬也缓缓放下茶杯,呆呆望着窗外,“能吃,我倒也吃过一点,混在水里喝下去,同样卡喉咙。”
他虽然败家,但君侯府好歹享有万户食邑,加上此前京城附近的地产,君名扬也不至于饿到去吃观音土。
他吃过,是指前世吃过蒙脱石散,即便只是一小包混着水喝下去,也觉得很干而且卡喉咙。
吃了之后,止拉肚子。更何况百姓以此为食,到最后只会胀破肚子而亡。
“我想尝尝。”沈清欢轻声说。
“这有什么好尝的,这瓷杯没准就是观音土烧制的,你要想吃自己敲一块下来嚼去。”
沈清欢哼了一声,“我又不是傻子,土块肯定不好吃,要是好吃那些灾民还用等到快饿死了才去吃吗?”
“还算没傻到家。”君名扬想了想,从鞋底弄了一小块泥下来,在指尖捻成了粉末,捏着沈清欢的俏脸把指尖那一撮泥土摸在她唇角上,“喏,就这个味道。”
沈清欢犹豫着舔了一下,泥土沾在舌尖上后,五官瞬间扭曲成一团,然后就不停地呸呸呸。
她此前装难民接近君名扬的时候,都快饿昏厥了也没想过去吃土。她只是饿了几天,而受灾的难民们都饿了数月了。
可想而知那些难民的日子有多么艰难,已经要以土为食。
那个所谓的观音土,跟刚才自己吃的土有什么区别?大概都是一个味道,吃了会死人的吧!
君名扬递了杯茶水过去,沈清欢漱了漱口,这才缓过来,“平华县还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都已经如此。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岂不是饿到以人为食?”
君名扬有些感叹,都说珠儿傻,小沈这也没好到哪儿去啊!不过心底还是善良的,自己都是逃难来的,这日子还没好上几天,居然开始担心起灾民来了。
“别再拿道德压我了,你家老板已经尽力了。能救则救,救不了则拉倒。我只是个普通人,这些事不会因为我的个人意志转移。”
“夫君,你之前想的法子虽然会有奇效,但是什么时候能生效就不知道了。”符妙也从不好的回忆中回过神来,问道,“夫君可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百姓渡过这段时间吗?”
君名扬摇了摇头,“没有什么好办法,自从在船上开始,该想的办法我都想了一遍,但是始终替百姓找不到一条出路。”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粮食土地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当年明朝末期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连饭都吃不上了,最后造反,才抢了几个世家大族就积累了足够十几万大军吃喝的粮饷。
其实就算是古代的粮食产出,养活古代那点人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就是因为高额的赋税和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粮食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了,所以才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世家大族如同肿瘤一般,不停的吸着百姓的血,官员又出自天下各地的世家大族,百姓子弟别说是考取功名了,就是连纸笔都买不起。
土地粮食都被世家大族勾结官员所垄断,百姓永远都是被剥削的两足牲口,哪儿来的活路?
从来就没有什么渡不过的天灾,有的只是人祸。
犹豫了一会儿,君名扬才慢慢道:“好办法没有,但是馊主意还有一个,能缓一时之急。”
屋内几人眼睛一亮,齐刷刷的看向君名扬:“什么办法?快说啊。”
“城中豪强掌握的土地不少,又掌控着米行,世代累积的粮食堆积如山。直接借,这群人肯定百般推辞,绝不愿意。所以我有一法,名为勒石记功。”
“由我带头,号召豪强捐粮,并且将各大家族捐赠的粮食数额一一统计出来,再排榜到民间宣传,刻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