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赶到金光门没多久,老远就看到韦见素和房琯疾驰而来。两个老头骑马跑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十个随从。
见李俶站在城门口迎接,韦见素和房琯不由得愣了一下。两人对视了一眼,很快就明白过来,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劳烦郡王殿下迎接,老夫受宠若惊。”韦见素顾不得擦一把脸上的汗,拱手说道。
“韦相、房侍郎风尘仆仆,一路劳顿,小王奉父王之命,特来迎接。”房琯此前是刑部侍郎,此时的李俶并不知道房琯已经被李隆基晋升为宰相。
“郡王殿下,您这实在是折煞老夫也。”房琯擦了擦脸上的汗,拱手说道。
“二位老大人一路奔波,想必已疲惫不堪。圣上安康否?”李俶微笑着回礼,举止优雅得体,尽显皇家风范。
“圣恭安。”韦见素回道。
虽然他和房琯都是宰相,但尚书左仆射是从二品的官,而门下侍郎只是正四品上的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才达到正三品的级别。所以,由韦见素出面答话更为合适。
“父王已在府中备好薄宴,为二位老大人接风洗尘。”李俶拱手向二人说道。
“既然是太子殿下赐宴,我等恭敬不如从命。”韦见素说道,“郡王殿下,那就有请了。”
“韦相先请。”
三人客套了一番,策马向着十王宅而去。
一行人来到太子府门口时,早有侍卫和太监将消息禀报给了离李亨。
李亨身着便服,迎了出来。
“老臣叩见太子殿下。”见到李亨,韦见素和房琯连忙行大礼。
“韦相、房侍郎免礼。”李亨满脸堆笑地说。
一行人进入二堂,分宾主坐下,李俶侍立在李亨身边,太监奉上香茶。
“韦相、房侍郎,圣上可好?”李亨面带忧色地问道。
“禀太子殿下,圣上安好,就是思念殿下。”韦见素答道。
李亨的面色瞬间和缓了许多。
“你们是哪日出发的?”李亨问道。
“老臣和房相是六月十九日一早从扶风郡出发。”韦见素恭敬地说道。
李亨闻言愣了一下,看了看房琯。
韦见素见状,赶忙解释道:“禀太子殿下,圣上以老臣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房琯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原来如此。”李亨点了点头,说道,“长安城如今风雨飘摇,万事纷杂,本宫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二位宰相来得正是时候,本宫还要仰仗两位老大人。”说着,朝两人拱了拱手。
两人连忙起身回礼:“太子殿下,您这说的是哪里话。我二人奉圣上之命前来襄理庶务,听从太子殿下差遣,但求能为太子殿下分忧,不辜负圣上的重托。”
两人的意思非常明确,我们可是圣上派来协助你的人,自然是以圣上的旨意为主。
李亨自然明白二人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道:“那就有劳了。”
“太子殿下,圣上有旨意。”韦见素说着,恭敬地取出圣旨,双手高高捧起。
李俶见状,上前几步,双手接过,转呈给李亨。
李亨接过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太子殿下,圣上授予您黜陟自宰相以下官员的权力。这圣旨,您也看过了,要不就不宣了吧?”韦见素说道。
“那就按韦相之意来办。”李亨淡然一笑。
之前,因自己无权任免三品大员,确实有诸多不便。有了这道圣旨,自己不仅可以任免宰相和六部堂官,还可以在兴庆宫听政,这个监国才算是真正的监国。
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常务副皇帝。
父皇,您这一次真够大气,这份大礼儿臣笑纳了!
吃过饭,韦见素和房琯各自返回府邸。这时,李倓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匆匆赶来。
韦见素和房琯进城时,李倓就在城门楼上远远望着。因没有父王的命令,他也只能看着二人在大哥的带领下进入长安。
父子三人终于又聚到了一起。
李亨将情况简单地说了一下,李倓得知后大喜:“父王,您终于可以任免宰相了。”
“大郎,三郎,你们兄弟怎么看?”李亨问道。
“父王,儿臣觉得,三省六部缺员甚多,应该赶紧补上。”李倓率性地说道。
“大郎,你呢?”李亨见李俶默不作声,问道。
“父王,儿臣以为,圣上现在以韦见素为左仆射,以房琯为门下侍郎,而陈希烈依然是侍中,三省之中,只缺一个中书令。”李俶缓缓说道,“如今,裴冕代理右相也有一段时间了,可以趁机任命他为中书令。
至于陈希烈嘛,父王本来也没打算让他任事,没必要免他,房琯必然会将其架空。
三省官员能不动的都不动,也可以向世人表明父王对圣上的尊重。
其他六部九寺,尚书正卿大多都还空着,儿臣以为没必要动,先将位置都留着。
待守城之战结束后,再根据功劳大小,该升的升,该免的免。”
李亨满意地笑了:“大郎,这段时间你进步不少。”
“谢父王肯定,这都是父王悉心栽培的结果。”李俶很谦虚地说道。
李倓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这么细微的变化,还是没有逃过李亨的眼睛,他笑着说:“三郎,你也不要心急。
大郎向来沉稳持重,静心细思,这是他的长处。而你呢,果敢勇毅,擅长军事,这是大郎所不及的。
你们兄弟一文一武,正是为父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你二人兄弟齐心,奋力向前,为父的位子才能坐得稳哪!”
说罢,李亨伸出宽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兄弟二人的肩膀。
兄弟二人立即明白,父王所说的位子,不是这太子之位,而是含元殿上的龙椅。
“多谢父王教诲,儿臣们一定精诚协作,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兄弟二人齐声说道。
见兄弟二人再无嫌隙,李亨甚是欣慰。
兄弟二人离开后,李亨将鱼朝恩叫来,要他去通知从四品以上官员,明日卯时正,他将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