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九
唐享昊天乐第八
礼祭天地,祈愿鸿福:武则天祭祀乐章赏鉴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在古代,祭祀天地神灵是国家的重大仪式,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国泰民安的祈盼。武则天创作的这首祭祀乐章,字里行间都浸透着对天地神灵的尊崇之意,饱含着对国家与百姓的深切祝福。
“奠璧郊坛昭大礼”,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的祭祀画面。在郊外的祭坛上,云雾缭绕,气氛凝重。祭祀人员身着华服,神色恭敬,小心翼翼地将温润的玉璧缓缓放置在祭坛之上。玉璧,作为祭祀中极为重要的祭品,光洁无瑕,象征着人间最纯粹的敬意与诚心。而“郊坛”,远离尘世喧嚣,被视为与天地神灵沟通的神圣之地。“昭大礼”,这场祭祀仪式,从场地布置到流程安排,无一不彰显着对天地神灵的高度尊崇,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祭祀礼仪的盛大与神圣,它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国家对天地秩序的敬重,对神灵护佑的恳切期盼。
“锵金拊石表虔诚”,画面转换至音乐奏响的场景。“锵金”,当祭祀者敲击金属乐器时,那清脆悦耳、铿锵有力的声音瞬间划破长空,在寂静的郊坛上空回荡。金属乐器的音色明亮而富有穿透力,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人间的虔诚与敬意。“拊石”,祭祀者轻抚石磬,石磬发出的声音悠扬绵长、空灵深邃。金声与石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曲和谐而庄重的乐章。这音乐并非普通的旋律,而是祭祀者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他们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通过这美妙的音乐,向神灵传达着人间的敬意与祈愿。
“始奏承云娱帝赏”,随着音乐的推进,古老的祭祀音乐“承云”奏响。“承云”,作为迎接神灵降临的乐章,其旋律神秘而庄重,仿佛穿越时空,连接着人间与天庭。在这悠扬的音乐声中,人们仿佛能看到神灵的身影缓缓浮现。“娱帝赏”,人们期望通过这美妙的音乐,能够取悦天地神灵,让神灵感受到人间的敬意与诚意,从而庇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不仅是对神灵的尊崇,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复歌调露畅韶英”,紧接着,“调露”的旋律响起。“调露”同样是一首承载着祭祀意义的古老音乐,其节奏舒缓而和谐,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美好与安宁。“韶英”,寓意着美好的音乐,它将“调露”的美妙进一步升华,使整个祭祀音乐达到了高潮。此时,音乐的和谐与美妙弥漫在整个郊坛,人们沉浸在这庄重的氛围中,通过这动人的音乐,将内心深处的诚意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天地神灵,再次表达了对神灵庇佑的强烈渴望,希望神灵能够听到人间的声音,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愿。
从整体来看,这首祭祀乐章语言凝练且庄重典雅,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雕琢,充满了仪式感。诗的结构严谨,从祭祀仪式的核心环节奠璧,到音乐演奏的层层推进,再到对神灵庇佑的反复祈愿,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武则天通过对祭祀仪式、音乐演奏以及祭祀者虔诚心态的细腻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肃穆庄重的意境,充分彰显了武则天作为统治者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她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体现出她不凡的气度与卓越的智慧,让后人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