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个团圆的节日,对景家大院的孩子们来说,又是一个有理由可以把饭菜做的更丰盛的日子。
香气四溢的菜肴经过林芳和梅家阿婆的手新鲜出炉,三小只忙着摆放碗筷,身后还跟着尾巴四似的梅君和梅朵,一起争抢着捧碟子拿碗。
如今景家大院吃饭的大大小小有十个人,聚在一起就图个热闹有人气。
于是,年前,水瑶发挥特长,设计了一个方便大家一起就餐的大桌子。
桌子圆形,分上下两层,上层略小,呈圆环形状,最中间挖空,所有的菜肴都置于上层圆环形桌上,上层的圆桌下有可滑动的轨道,圆桌可转动,保证每个人都能把想要吃的菜肴转动到自己的面前。
中间的孔洞处置一铜盆,盆中放置滚水,可保寒天菜肴不冷。也可置木炭,再覆盖铜丝网,保暖的同时烧烤腌制好的肉食。
水瑶在梅家人到来的当天晚上就画好了图纸,大师级别的工匠云放和景昊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在张大勇叔叔的木匠铺子里做好了转动圆桌。
着实让张木匠惊叹瑶瑶小先生的构思精巧。
只是没想到,转动圆桌前脚刚扛回家,后脚云放和景昊就又拿着新图纸来加工了两个高脚椅。
椅子四条腿很高,椅座较小,座前有可以打开的横档,横档上有个小桌板,小桌板上有浅浅的凹槽,看形状可以放下一只孩童用的小碗。
张木匠不知道这是什么,虚心的向景昊请教过后,得知,这是“宝宝椅”。
是水瑶设计来给孩童上桌吃饭用的。
张木匠又是一阵感叹瑶瑶小先生的奇思异想,然而,感叹之后,又摇头。
这有什么用呢?谁家的孩童上正桌吃饭?就是那大圆桌,那个壮户人家会用?
白白瞎了心思和那么些好材料。
此刻,大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最珍贵的不是新鲜的年猪肉做的梅菜扣肉,也不是红润油亮的笋丝炒腊肉,而是一盘翠绿的小炒青菜和一盆飘着金黄的蛋花和碧绿的菜叶的青菜蛋花汤。
寒冬腊月,大雪飘飞的日子能吃上碧绿的青菜,很是不容易。
这是田文杰实验田里的产出。
他的实验还不算成功,反季的蔬菜还不能量产,但是可以给年菜里添一抹亮色,让大家尝个新鲜。
于是十人一猫齐齐举杯,感谢田文杰的贡献,并预祝他实验成功。
十人一猫?
对,十人一猫!
水瑶精心设计打造的两个宝宝椅上分别坐着一个眉目如画的小梅朵和一只一脸兴奋的小猫挞挞。
好吧,挞挞有时是蹲着的。
那个能挡住梅朵的横档,并不能挡住挞挞。
挞挞并不知道,水瑶为了给它争取能够上桌的权利,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水瑶从心里认为,挞挞既然是一只能思考、会讲人话的猫,就要给它像人一样的、基本的尊重。
这种尊重,包括同桌吃饭。
但是由于其他人并不知道挞挞的特殊,所以水瑶的要求多少有些被看做无理取闹。
于是水瑶设计了宝宝椅。
为了不让挞挞觉得被区别对待,特意做了两个,强行让已经可以好好上桌吃饭的梅朵也坐了进去。
总之,为了挞挞,水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些,挞挞都不知道。
但是挞挞对能上桌表示很满意。
挞挞的宝宝椅放在水瑶和景昊的中间。
看到被转动的圆桌,挞挞感到很新奇,很想亲自伸爪转动几下。
被水瑶一个略带凌厉的眼神制止了。
好吧,猫不动。
但是猫想吃的,你们要统统给猫呈上来。
在景昊被挞挞指挥的几乎把桌上的菜都给它夹了一遍之后,水瑶的耐性用尽了。
水窖的杏仁大眼一眼不眨的盯着挞挞,挞挞圆溜溜的眼睛毫不示弱地回瞪回去。
一个回合后,挞挞心虚的低下头,吧唧吧唧的吃着面前堆积如小山的菜。
猫停止了作妖,感觉世界都安静了。
田守礼终于得以开口。
他笑嘻嘻的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他已经谈好了铺子,年后打算开张了。
开始他一直不知道新铺子该做些什么,直到这个新年梅老太太来到。
梅老太太和林芳两人在厨艺上各有千秋,这个新年两人配合得相得益彰,让一家人大饱口福。
最后她们有了合作的念头。
一起开一个不一样的食肆。
林芳擅长调制搭配各种食材香料。
萧家村猎户多,狩猎回来的猎物,都是简单处理后就上街售卖,价钱被压的很低。
无论是酒楼或者是县里或镇上的大户人家,对野味的需求,都不如家养的猪,羊。因为野味的肉既柴又硬,处理不好,还有腥气。
会炮制野味的人很少,
偏偏林芳是一个。
当年林芳的父亲好诗酒,好交友,也好美食,故而林芳的母亲有一手好厨艺,林芳更是青出于蓝。
田守礼租的铺面不算太小,但若做食肆却摆不了几张桌子。只提供堂食,肯定收益有限。所以几个人商量,食肆的经营方向重心放在让客人即买即走,提高销量。
刚开始肯定要注重堂食,先用美味吊住客人的嘴,拴住客人的胃。
待食肆里的桌位供不应求之时,可以提议让客人打包做好的熟食带回家享用。
等客人习惯了打包回家,再推出炮制好的半成品食材,让客人购置回家自行加工。
这样利虽薄了,但售出的量必然会增大,还会提高村里所得猎物的售价,带动更多的人挣银子。
而梅老太太擅长各种糕点果子零食。
这段时间,祖孙三人就靠售卖各种零食果子维持生计。但老的老,小的小。做不了太多,也卖不了太多,每日挣个几十文钱糊口而已。
但这已经比很多乡下土里刨食的人容易多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梅老太太确实手艺高超,做的小零食味道勾人脾胃。
小猫挞挞拼命点头,是的,是的,不仅勾人还勾猫。
其实,梅老太太还会很多的精致点心的制作,但制作复杂且成本高,在镇子上出入小食肆的人恐怕买不起。
所以,这些高档点心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
现在的计划就是在食肆的柜台里,留出一个摆放各种物美价廉的小食,搭配出售。
这个食肆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品几乎都可以在家中制作,食肆内的工作量很小,田守礼和毛氏两个人就可以胜任,不必请人,节省了一笔人工的开支。
当然,如果生意好,做大做强了,肯定还是要雇人的。
到时候就从村里请人,带着村里人一起挣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