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啥?你师父是谁?”
水瑶和端木渊都瞪大了眼睛。
“我师父叫景昭,怎么,你们听过他的大名,唉,说起来,我师父当年也是京都城里鼎鼎有名的神童。
自幼聪慧,三岁能吟诗,五岁能作画,九岁中秀才,十五岁中举,十六岁出门游历天下,能文能武,真真的是国之栋梁,人中龙凤。”
这人中龙凤是我爹!
水瑶默默的在心里接话。
心里暗自琢磨,自己到爹娘身边十年了,从没有听见爹爹娘亲提起回过景家,就连当初去京都为自己打探,也是匆匆去匆匆回,都没有回景家看看。啥时候认了这么大个一徒弟,自己都不知道。
这么说自己这是又多了个师兄嘛,云放和景昊,还有田文杰知道不知道?
想着想着,水瑶脱口而出,
“你师父这么厉害,能文能武的,不知在何处为官啊?”
“你……”滔滔不绝的书砚卡壳了。
“你这小姑娘,怎么这么庸俗,我师父,那是神仙一样的人物,怎么会被这些俗事缠身,他老人家自然是如那闲云野鹤一般,纵情山水……”
不得不说,面前这个大个的徒弟还真是了解景昭,说的还真对。
“书砚小哥啊,你师父他老人家如此德高望重,又如此洒脱随性,必是久经世事,看淡了人间,这种老神仙一般的人物,不知今年高寿了?”
“说什么呢,我师父正值壮年,春秋正盛呢。他是我们老爷的弟弟,亲弟弟,师父今年春秋几何……你让我想想,我们老爷刚过四十,那我师父他老人家才三十多岁,还未至不惑之年呢。”
“你师父他还未至不惑,你一口一个老人家,不怕叫老了他?你师父也愿意?”
水瑶心想,要是你敢当面称爹爹是老人家,看他不瞪眼。
“我师父虽然年轻,但他是我师父,自然要尊称老人家,你这小姑娘,不懂这些,这叫尊师重道,知道吗?”书砚义正辞严道,
“再说,我都十年没见过我师父了,我哪知道他愿意不愿意我这么称呼他。”
书砚说着说着,情绪忽然低落了下去。
十年?
水瑶和端木渊对视了一眼,心中忽然明白了,这书砚,八成是在十年前,景昭和芸娘回景家那次见过他,不知怎么就成了他的徒弟。
水瑶真想问问书砚,你师父知道有你这么个徒弟吗?但看着书砚小哥有些低眉搭眼的沮丧样子,有些不忍心,于是委婉的问道,
“你都十年没见你师父了,他是怎么教你功夫的?”
“师父当年留给我了一本内功心法。你们救了我家老爷,算是对我有恩,我可以讲给你们听。”
书砚叹了口气,细细的给水瑶讲了起来。
原来,书砚的爹是景府中的一个年轻的管事,娘是景淮夫人的陪嫁丫鬟,因为舍不得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姐,也就是景淮的夫人于氏,就嫁给了府中的管事,两口子都在景府做事,也算变相的留在了自家小姐身边,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书砚。
本来一家三口过得也其乐融融,书砚从小调皮捣蛋,但人还聪明,就跟着景淮的儿子当书童,一起念书认字。
可书砚八岁那年,他爹忽然感染了风寒,本来以为是小病,没有在意,谁知道最后却越来越厉害,三天人就没了,书砚就变成了没爹的孩子。
景淮的夫人于氏对他们孤儿寡母很照顾,娘俩在景府的日子也过得下去,但书砚一个没爹的小孩子,平日里却常常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他又倔强,不肯和他娘说,经常灰头土脸的回家来,他娘就以为他太调皮,又在外面惹事生非,经常回家后再挨他娘一顿揍。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年,景淮的儿子进了外面的书院,书院只让带一个书童伺候,就带了一个年长些的走,把他留在了家里。
书砚没了书童的差事,更加无所事事,有一天,他被几个孩子欺负,还被骂是个没爹的野孩子,气得又和人家动了手,怎奈他虽然能打,可一对五,怎么也打不过,被揍的鼻青脸肿的,衣服也扯破了,偷偷的躲在景府的后花园哭。
后来就遇见了景昭。
当时,正是景昭带芸娘和景昊回景家的时候。那段时间,芸娘总是被后宅里的老夫人叫去立规矩,景昊也总是被祖父景叔彦叫去考较功课,就连景昭自己,也常常被兄长景淮叫去训斥,对他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之态,说他白白浪费了天生的资质,放浪形骸,对不起景家的列祖列宗……
好在景淮自己是个官身,而且仕途上正是要紧时刻,所以没有多长的时间看着景昭,景昭才得以喘口气。
这天,景昭在花园里闲逛,遇到了躲在假山石后面哭泣的书砚,三言两语,弄清楚了他的身世。景昭闲着没事,再说当时的书砚虎头虎脑,倔强的样子很是对他的心思,于是,就教了书砚一些基本的拳脚功夫。
谁知道书砚竟是个练武的料子,两三天的功夫就练的有模有样。景昭心里喜欢,就又教了他呼吸吐纳之法,发现书砚的悟性也不错,索性就传给了他一套内力的练习方法。
只是在教了书砚十日之后,景昭就带着芸娘和景昊离开了景家,临别的时候送了他一本内功心法。书砚当时哭着说自己看不懂,好多字都不认识。
结果被景昭好好训斥了一番,说读书认字是晋身之本,他已经跟着少爷当了那么久的书童,连这么一本心法都读不全,可见从没有用过心。还说如果他真的想以后不受欺负,必须要靠自己。
“师父说无论什么人,都要靠自己在这个世上安身立命,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书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里都有了泪花。
后来他才知道,景昭为了他,还特意找了景淮,说了他以前常常被人欺负的事,但却又要求景淮不要过度干涉,要让书砚自己站起来。
后来,景淮就让书砚跟着自己,一是能常常见到景夫人于氏身边的亲娘,二是能多加照看。
“我家老爷对我很好,教我认字教我道理,还让我跟着府里护院的武师对练,现在我在府里的功夫最好,所以,老爷这次才带着我出来。”
书砚一脸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