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悦穿越到楚国,已然度过了好些时日。在这段日子里,她凭借着来自现代社会的知识与智慧,在楚国朝堂这个复杂的舞台上,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真正让她光芒四射、震撼众人的,还要数那场突如其来、百年难遇的旱灾。
这一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可这看似美好的天气,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姜悦像往常一样,在宫中与楚御一同商讨着政务上的琐碎事务。两人正说着,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平静。紧接着,一名官员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他满身尘土,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焦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喊道:“陛下,大事不好!楚国多地遭受旱灾,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啊!”
楚御猛地站起身来,脸上瞬间布满了震惊与担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虑,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突然发生如此严重的旱灾?”姜悦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深知,这场旱灾来得太过突然,楚国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旱灾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朝堂,一时间,朝堂之上乱作一团。以宰相林渊为首的旧臣们,纷纷站出来,主张立刻开仓放粮。林渊捋着胡须,神情严肃,高声说道:“陛下,百姓们如今正处在生死边缘,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稳定民心。若是再拖延下去,恐怕会引发大乱啊!”其他旧臣们也随声附和,一时间,朝堂上都是要求开仓放粮的声音。
楚御听着众人的建议,微微点头,可他的眉头却依旧紧紧锁着。他心里明白,开仓放粮确实能暂时缓解百姓的燃眉之急,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这场旱灾如此严重,持续时间未知,等粮食放完了,后续又该如何应对呢?楚国又该何去何从?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姜悦静静地站了出来。她神色镇定自若,声音清脆而坚定:“诸位大人所言固然有理,开仓放粮确实能解百姓一时之困。但这场旱灾来势汹汹,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若只是一味地放粮,等粮食用尽,百姓又该怎么办?楚国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她,眼神中有的带着质疑,有的满是不屑。在这些旧臣眼中,姜悦不过是个出身低微、骤然得势的女子,他们打心底里不相信她能有什么治国良策。
姜悦却丝毫没有在意众人的目光,她微微欠身,恭敬地向楚御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依臣之见,除了开仓放粮,我们还需从长计议。首先,应该组织百姓开凿新的灌溉渠道,从邻河引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为日后的耕种做好准备;其次,鼓励百姓种植耐旱作物,这些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少,更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产量;另外,还需安排官员前往灾区,详细统计受灾情况,合理分配救灾物资,防止有人趁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楚御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没想到,姜悦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出如此周全的应对之策。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姜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负责。你一定要带领百姓度过此次难关,楚国的百姓可都指望你了。”
姜悦领命,心中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楚国百姓看到,自己有能力带领他们战胜这场灾难。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姜悦充分利用自己穿越者的优势,现代水利工程的知识和各种耐旱作物的信息在她脑海中不断浮现。她先是找来工部官员,与他们一起详细绘制灌溉渠道的设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图上仔细标注出每一处关键节点和施工要点。为了确保渠道能够顺利引水,她还亲自查阅楚国的地理资料,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藏书阁之间,寻找最详细、最准确的地理图册。她结合地形地貌,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开凿路线。
然而,在挑选耐旱作物时,姜悦却遇到了难题。楚国本地的耐旱作物种类有限,而且产量普遍不高,根本难以满足这次救灾的需求。她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突然,她想起现代有一种名为“藜麦”的作物。这种作物不仅耐旱、耐贫瘠,而且营养丰富、产量可观,简直就是解决旱灾粮食问题的最佳选择。
可问题接踵而至,如何才能将藜麦引入楚国呢?姜悦陷入了沉思。她尝试着回忆自己穿越时的情景,就在她集中精神的瞬间,恍惚间,她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奇幻。她看到了现代世界的种种景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有那大片大片种植着藜麦的农田。
姜悦心中一动,难道这就是穿越赋予她的特殊能力?她不敢相信,却又充满了期待。她集中精神,努力将意识与那个神秘空间连接,试图从中获取藜麦的种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紧闭双眼,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仿佛在与一个无形的力量进行着较量。不知过了多久,她的手中突然出现了一小包藜麦种子。她又惊又喜,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有了种子,接下来便是说服百姓种植。姜悦深知,百姓们长期以来习惯种植传统作物,对新作物难免心存疑虑。于是,她亲自带着种子,来到京城附近的一个村庄。她站在村子的中央,大声召集村民。不一会儿,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围了过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姜悦微笑着看着大家,耐心地讲解藜麦的特性、种植方法和营养价值。她讲得绘声绘色,还不时地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比喻,让村民们更容易理解。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感受藜麦的好处,她还现场煮了一锅藜麦粥。粥煮好后,香气四溢,村民们纷纷围上来,好奇地看着这从未见过的食物。姜悦盛了一碗递给一位老者,老者尝了一口,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说道:“这粥味道真不错,还很有嚼劲。”其他村民见状,也纷纷上前品尝。喝着香浓的藜麦粥,听着姜悦的讲解,村民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纷纷表示愿意尝试种植。
解决了作物问题,姜悦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灾区。一路上,她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干裂的土地上,一道道裂缝像狰狞的伤口,庄稼早已枯萎,只剩下干枯的秸秆在风中瑟瑟发抖。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们拖家带口,四处寻找水源和食物,许多人甚至倒在了路边,再也没有起来。姜悦的心中一阵刺痛,她暗暗加快了脚步,恨不得立刻飞到灾区,为百姓们带去希望。
到达灾区后,姜悦立刻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她组织当地官员,迅速成立救灾指挥部。她将救灾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放粮、开凿渠道、统计灾情等工作。她自己则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亲自指挥调度,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有序进行。
开凿灌溉渠道的工作困难重重。由于旱灾,土地变得异常坚硬,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挖掘工具也十分简陋,都是一些简单的锄头和铲子,工人们费了好大的力气,也只能挖出一点点土。进度十分缓慢,照这样下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姜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起现代工程中使用的爆破技术,虽然这里条件有限,但也许可以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辅助挖掘。她四处寻找工匠,向他们详细描述自己的想法。工匠们听后,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方法。但姜悦并没有放弃,她耐心地向工匠们解释原理,亲自指导他们制作一种简易的火药装置。
经过多次试验,火药装置终于制作成功。姜悦带领工人们来到施工现场,小心翼翼地将火药装置放置在坚硬的土地上。随着一声巨响,土地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工人们欢呼雀跃,纷纷赞叹姜悦的智慧。有了这个方法,渠道的开凿速度大大加快。
然而,就在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时,意外却发生了。一天,负责放粮的官员突然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仓库里的粮食被盗了一部分。姜悦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她意识到,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搞鬼。她立刻展开调查,通过询问仓库守卫、排查周边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她发现了线索。原来,是当地的一些富商与贪官勾结,他们企图趁灾发财,买通仓库守卫,偷走粮食,准备高价卖给百姓。
姜悦大怒,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愤怒。她下令将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并在灾区当众审判。在铁证面前,这些人无法抵赖,只能低头认罪。姜悦依法严惩了他们,将被盗的粮食追回,重新发放给百姓。这一举动,不仅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也让百姓们对姜悦更加信任和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灌溉渠道逐渐完工。清澈的河水顺着渠道缓缓流入干裂的农田,就像一股生命的清泉,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纷纷跑到河边,用手捧起清凉的河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而种植的藜麦也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几个月后,藜麦迎来了丰收。看着饱满的谷粒,百姓们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场旱灾,终于在姜悦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楚国百姓也成功度过了难关。
回到京城后,姜悦受到了楚御的隆重表彰。朝堂上,楚御满脸欣慰地说道:“姜卿此次救灾,功不可没。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更让百姓们感受到了朝廷的关怀。楚国能有你这样的人才,实乃国之幸事!”众臣纷纷向姜悦投来敬佩的目光,曾经那些质疑她的人,也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经此一役,姜悦在楚国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穿越者的能力和价值,也为楚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她与楚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她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