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大地,山川壮丽,河流纵横。云梦泽的浩渺水波、大别山脉的巍峨峰峦,共同勾勒出它雄浑的轮廓。然而,水患与灌溉问题却如阴霾般长久笼罩着这片大地。
每逢雨季,湍急的汉水与长江支流裹挟着暴涨的水量,如脱缰野马般肆意奔腾。云梦泽周边的平原地区首当其冲,洪水肆虐,冲毁大片农田,泥坯房屋在洪流冲击下轰然倒塌。百姓们拖家带口,带着仅有的细软,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艰难跋涉,哭声、呼喊声交织,流离失所的他们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而到了旱季,炽热的骄阳高悬天空,土地干裂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缝隙。庄稼因缺水而枯萎,颗粒无收,村庄里弥漫着饥饿的气息。百姓们望着干涸的河流和龟裂的土地,只能仰天叹息,为生计发愁。这一切,都被姜悦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作为一个穿越者,姜悦深知水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宫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姜悦身着一袭干练的束腰长袍,迈着坚定的步伐,站在朝堂中央。她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清脆而有力:“诸位大人,楚国水患与灌溉难题由来已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不仅能抵御洪水,还能确保农田在旱季得到充足灌溉,增加粮食产量,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宰相林渊便冷哼一声,站出来反对。林渊年逾五十,面容冷峻,身着华丽的官服,腰间佩戴着象征身份的玉佩。他在朝堂上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是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他拂了拂衣袖,不紧不慢地说道:“姜姑娘,你所言虽有道理,但修建如此大型的水利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巨大,这无疑是劳民伤财之举。如今楚国刚刚经历边境危机,与邻国的战争虽已平息,但国库空虚,百姓疲惫,此时大兴土木,恐怕会激起民怨,动摇国本。”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支持林渊的旧臣们纷纷附和,他们或是担忧工程耗费过大,自己的封地赋税会因此增加,影响自身利益;或是因循守旧,习惯了传统的治理方式,不愿做出改变。这些老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对姜悦提议的不满。
而一些年轻官员和支持改革的大臣则面露犹豫之色,他们虽认可姜悦的想法,看到了水利工程对楚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但也对工程的巨大投入心存顾虑。他们深知改革之路艰难,在旧势力的反对下,推行如此庞大的工程困难重重。
楚御坐在龙椅上,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他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手中轻轻敲击着扶手。他深知姜悦的提议具有长远意义,一旦水利工程建成,楚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林渊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楚国目前的状况确实经不起太大的折腾,这一决策关乎楚国的未来,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姜悦看着朝堂上的争论,心中明白,想要说服众人,仅凭口头之言是远远不够的。她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两步,向楚御行了一礼,坚定地说道:“陛下,臣恳请亲自带领水利专家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数据,制定详细的工程规划和预算。只有掌握了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楚御微微点头,批准了她的请求。
数日后,姜悦带着一群水利专家和护卫,踏上了实地勘察的征程。水利专家们背着装满工具和图纸的行囊,护卫们骑着健壮的马匹,手持长枪。他们沿着楚国的主要河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每到一处,姜悦都仔细观察地形、水流。她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河边的土壤,感受其质地;观察河流的走向和流速,与水利专家们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遇到险峻的河岸,她也毫不退缩,在护卫的搀扶下,艰难地攀爬上去,只为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一天,他们来到一处地势险要的山谷,这里是河流的关键节点,也是修建水利工程的重点区域。山谷两侧山峰陡峭,怪石嶙峋,河流在谷底湍急地流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姜悦站在山谷边缘,望着湍急的河流,陷入了沉思。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出来。她闭上眼睛,集中精神,运用自己穿越时空带来的超能力——短暂的未来预知和信息洞察。
刹那间,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起来,时间仿佛开始流动。她看到了未来这里修建水利工程后的景象:坚固的大坝横跨山谷,大坝用巨大的石块砌成,表面平整而光滑。坝顶宽阔,可并行两辆马车。大坝拦住了汹涌的洪水,河水通过巧妙设计的渠道,缓缓流向广袤的农田。渠道两旁种着整齐的柳树,微风吹过,柳枝摇曳。干涸的土地得到滋润,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画面一转,她又看到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施工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大量土石从山上滚落,冲入施工现场。工人们四处逃窜,呼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工程受阻,许多人受伤甚至失去了生命;同时,由于资金不足,购买建筑材料的款项难以支付,工程进度缓慢,一些工人开始心生不满,聚集在一起,甚至有罢工的迹象。
姜悦猛地睁开眼睛,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她将看到的未来景象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详细地告知水利专家们,众人听后,既惊讶又佩服。他们围在姜悦身边,根据姜悦提供的信息,开始重新规划工程方案,制定应对措施。有的专家提出在山体上提前加固,设置防护网,以防止山体滑坡;有的建议建立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并拓宽融资渠道。
在勘察过程中,姜悦还运用超能力,洞察到一些隐藏在民间的水利人才。她听闻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曾经参与过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当地的水文地理了如指掌。姜悦不辞辛劳,带着护卫,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两天两夜,终于找到了老者的住所。
那是一间简陋的茅屋,周围种着几亩薄田。老者白发苍苍,面容沧桑,起初并不愿意出山,他早已习惯了平静的隐居生活,对朝堂之事也心存疑虑。姜悦没有放弃,她每天都来到老者家中,帮他干农活,与他促膝长谈。她向老者讲述自己修建水利工程的决心和理想,以及这对楚国百姓的重要意义。
终于,老者被姜悦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他带着姜悦来到附近的河流旁,指着河水,详细地讲解当地的水文特点。他告诉姜悦如何利用当地的石材和木材建造坚固的堤坝,如何根据水流的变化设计合理的水闸,还分享了许多在施工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
随着勘察的深入,姜悦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她和水利专家们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日夜奋战,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营帐内,烛光摇曳,图纸铺满了桌子,他们时而激烈讨论,时而低头计算,制定出了一份详细而科学的工程规划和预算。这份规划不仅考虑到了工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还充分考虑到了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个月后,姜悦回到京城。她带着厚厚的工程规划和预算书,再次来到朝堂。朝堂上,大臣们早已等候多时,目光纷纷投向姜悦。她深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向众人展示了勘察的成果和工程规划。
她详细介绍了工程的选址,解释了为何选择在山谷处修建大坝,此处地形狭窄,便于施工,且能有效拦截洪水。接着,她阐述了设计方案,包括大坝的高度、宽度、结构,以及灌溉渠道的布局和走向。在介绍施工步骤时,她细致地描述了从基础开挖、堤坝砌筑到水闸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预计工期精确到月。对于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她也一一列出明细,清晰明了。
对于林渊等人提出的质疑,她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林大人,关于工程的耗费问题,我们在规划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核算。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楚国的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的税收,其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投入。而且,我们已经制定了合理的融资方案,除了国库拨款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引民间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减轻国库压力。”姜悦目光坚定地看着林渊,言辞恳切地说道。
“至于劳民伤财的担忧,我们也有充分的考虑。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方式,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同时,我们还会为参与工程建设的百姓提供合理的报酬和良好的劳动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我们计划设立专门的医疗点,配备经验丰富的郎中,为受伤的工人及时治疗;还会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干净的饮用水,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
接着,姜悦又向众人展示了她运用超能力看到的未来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繁荣景象的画卷(这是她根据看到的景象请画师绘制的)。画卷上,肥沃的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农民们在田间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庄里,房屋整齐排列,孩子们在街道上嬉笑玩耍。楚国的城市里,集市热闹非凡,商人们贩卖着各种货物,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朝堂上的大臣们看着这幅画卷,不禁被深深吸引,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除。
楚御仔细翻阅着工程规划和预算书,不时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抬起头,看着朝堂上的众人,大声说道:“姜悦此次勘察细致,规划合理,朕认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行。这是楚国发展的关键机遇,我们不能错失。朕决定全力支持此项工程,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同为楚国的繁荣努力。”
在楚御的支持下,姜悦的水利工程提议终于获得了通过。然而,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但她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超能力,她有信心带领楚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这座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为楚国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荆棘,但她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楚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