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艰难地透过雕花窗棂,在楚国宫殿那冰冷的金砖之上洒下几缕斑驳的光影,映照出一片冷清的金黄。楚御身着繁复的龙袍,早早便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笔直如松,可冷峻的面容下却难掩那因连日操劳而刻下的倦意。自边境危机惊险解除后,朝堂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可明眼人都能感觉到,在这平静之下,实则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姜悦静静地站在一侧,神色平静如水,目光中却透着几分令人动容的坚毅。她身着一袭简约的素色长袍,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却在无形中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庄重气息。尽管面容清秀,宛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但周身那股不容忽视的气势,让每一个看向她的人都不敢小觑。
今日的朝会,从一开始便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氛围。众臣们依照惯例,依次步入大殿,动作整齐划一地行礼如仪。然而,楚御凭借着多年身处高位的敏锐直觉,还是察觉到了空气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仿佛暴风雨来临前沉闷压抑的低气压,压得人喘不过气。果不其然,当朝会进行到一半,一切按部就班之时,元老重臣赵太师迈着不紧不慢却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从群臣中走了出来。他身上那件蟒纹朝服,绣工精致,蟒纹栩栩如生,似乎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头戴的乌纱帽端正威严,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动作在胸前微微颤动,每一步都踏出一股久居高位的傲慢与威严,眼神中更是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硬。
“陛下!”赵太师突然高声喊道,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不断回荡,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臣有要事启奏!”
楚御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瞬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但多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他依旧不动声色,语气平稳地说道:“太师请讲。”
赵太师先是对着楚御恭敬地行了一礼,动作一丝不苟,尽显他作为元老重臣的风范。随后,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直直地射向姜悦:“陛下,臣以为,如今朝堂之上,有一人过度干预朝政,致使朝纲混乱不堪,此人便是姜悦!”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众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道道目光纷纷像聚光灯一般投向姜悦。姜悦神色未变,只是微微眯起眼睛,静静地注视着赵太师,眼神中透着冷静与从容,心中却暗自叹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太师此言何意?”楚御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只是此刻却隐隐带着几分不悦,像是平静湖面下隐藏的暗涌。
赵太师挺直腰杆,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姜悦一介女流,本就不应涉足朝堂之事。可她倒好,不仅屡屡插手政务,还提出诸多荒诞不经的改革建议,此等行径,实乃扰乱朝纲之举,罪不可恕!”
姜悦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略带嘲讽的冷笑:“太师,您说我扰乱朝纲,那可有实实在在的依据?空口无凭,可不能随意污蔑于人。”
赵太师冷哼一声,鼻孔里喷出一股粗气,满脸不屑地说道:“哼,你之前提出的那些改革建议,什么鼓励农商、削弱贵族特权,这不是妄图颠覆我楚国的根基又是什么?如此离经叛道的做法,长此以往,楚国必定会陷入混乱,万劫不复!”
姜悦不慌不忙,向前从容地走了两步,目光冷静地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太师,您这分明是在歪曲解读,断章取义。当初边境危机,楚国危在旦夕,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因为我提出的一系列应对策略,才力挽狂澜,使得楚国转危为安。如今,您却将这些实实在在的功劳视而不见,反而对我横加指责,这又是何道理?”
“边境危机乃是陛下英明决策,与你何干?”赵太师不屑地撇了撇嘴,脸上的轻蔑之色愈发明显,“你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碰巧赶上了,怎能将所有功劳都厚颜无耻地揽在自己身上?”
姜悦神色平静,条理清晰地说道:“太师,当初敌军压境,楚国兵力严重不足,粮草更是匮乏到了极点。是我提出从民间招募壮丁,精心训练新军,同时马不停蹄地从各地调配粮草,充实军饷。这些策略,都是我经过无数个日夜深思熟虑的结果,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绝非您所说的运气使然。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我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若不是如此,楚国如何能在短短时间内击退敌军,保住这大好河山?”
赵太师一时语塞,被姜悦说得哑口无言,但他毕竟是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臣,很快又找到了反驳的理由:“即便如此,你提出的改革建议也太过激进,简直是异想天开。削弱贵族特权,这不是在自断楚国的根基吗?贵族们世代为楚国效力,他们的权益不容侵犯,这是楚国多年来的规矩!”
姜悦冷笑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太师,时代在不断变迁,楚国若想长久繁荣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与时俱进。如今的贵族们,大多养尊处优,每日只知享乐,不思进取。他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过着奢靡的生活,却对国家的发展毫无贡献。长此以往,楚国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弱,在列国之中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我提出削弱贵族特权,是为了打破这种腐朽的局面,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效力,这是为了楚国的未来,为了楚国千千万万的百姓!”
“一派胡言!”赵太师怒目圆睁,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额头上青筋暴起,“你这分明是在离间陛下与贵族们的关系,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太师,您不要危言耸听,随意给人扣帽子。”姜悦神色平静,语气不卑不亢,“我所做的一切,上可对天,下可对地,都是为了楚国,天地可鉴。陛下圣明,自然能分辨是非曲直。”
此时,一直默默倾听的楚御终于开口说道:“太师,姜悦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楚国如今确实面临着诸多难题,内忧外患,改革或许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出路,我们应当慎重考虑。”
“陛下!”赵太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哀求,“您不能被她迷惑啊!她的改革建议,看似美好,实则暗藏祸心,只会让楚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还望陛下三思啊!”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触即发的火药桶。支持赵太师的旧臣们纷纷站出来,你一言我一语,言辞激烈地指责姜悦;而支持姜悦的大臣们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与旧臣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一时间,大殿内吵得不可开交,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
楚御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头疼不已,心中满是无奈与纠结。他相信姜悦的能力和忠诚,这些日子的相处,姜悦的智慧和担当他都看在眼里。可赵太师等旧臣在朝堂上势力庞大,根基深厚,盘根错节,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朝局的分裂,甚至导致国家陷入动荡。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说道:“今日朝会暂且到此,此事容后再议。众卿退下吧。”
众臣们行礼后,陆续退出大殿。姜悦经过楚御身边时,轻声说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楚御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那忧虑如同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
回到寝宫后,楚御独自一人坐在榻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姜悦在边境危机时的种种表现,她的冷静、果断和超乎常人的智慧,都让他深感钦佩,也正是因为她,楚国才得以度过那场生死危机。他心里清楚,姜悦的改革建议虽然激进,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但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楚国的长远发展,为了楚国的千秋万代。可赵太师等旧臣,都是楚国的元老重臣,跟随他多年,在朝堂上根深蒂固,若强行推行改革,势必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甚至可能引发内乱,到那时,楚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正在楚御沉思之际,门外传来了太监那尖细的声音:“陛下,姜姑娘求见。”
“让她进来吧。”楚御疲惫地说道,声音中透着几分无力。
姜悦走进寝宫,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今日之事,您不必太过忧虑。旧臣们之所以反对我,无非是因为我的改革建议触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稳步推行改革,又能安抚好旧臣们,朝局便不会分裂,楚国也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楚御苦笑一声,脸上的无奈尽显:“谈何容易?赵太师等人,在朝堂经营多年,势力错综复杂,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特权,更不会轻易妥协。”
姜悦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的改革入手,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比如,我们可以先大力推行鼓励农商的政策,发展楚国的经济。这样既能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民生,又不会对旧臣们的利益造成太大的冲击。等时机成熟了,百姓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对改革的接受度提高了,再逐步推行其他改革措施,这样阻力也会小很多。”
楚御微微点头,神色稍有缓和:“你所言有理。不过,此事还需与大臣们仔细商议,广泛征求意见,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毕竟众口难调啊。”
“陛下英明。”姜悦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分化旧臣集团。赵太师虽然势力庞大,但他的阵营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必然有一些人对改革持中立态度,或者对现状也有不满之处。我们可以暗中拉拢这些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站到我们这边来,壮大我们的力量。”
楚御看着姜悦,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你考虑得如此周全,事事都能为楚国着想,有你在朕身边,实乃楚国之幸。”
姜悦微微脸红,低下头,谦虚地说道:“陛下过奖了。姜悦不过是尽自己所能,为楚国效力罢了,这都是我分内之事。”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寝宫,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赵太师联合几位旧臣,正在调动府中的私兵,看这架势,似乎有谋反之意!”
楚御闻言,脸色骤变,原本就疲惫的面容瞬间变得更加苍白:“什么?他们竟然如此大胆,公然谋反,简直是目无王法!”
姜悦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犹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但那一瞬间的凌厉让人胆寒:“陛下,看来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制止他们的阴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楚御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站起身来,神色冷峻,尽显帝王威严:“传朕旨意,命禁卫军立刻封锁宫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违令者斩!同时,召集朝中支持朕的大臣,火速进宫商议对策!”
“遵旨!”侍卫领命后,匆匆退下,脚步声渐行渐远。
楚御转头看向姜悦,眼中带着一丝期待与信任:“此次危机,事关楚国存亡,你可有应对之策?”
姜悦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个念头,权衡利弊后说道:“陛下,赵太师等人调动私兵,必定是想趁乱逼宫,夺取政权。我们可以先稳住他们,派人与他们周旋,拖延时间。同时,暗中调集城中可靠的兵力,将他们包围起来。只要我们占据了主动,掌握了局势,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我们也能有更多时间来谋划应对之策。”
楚御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此次若能平息叛乱,你居功至伟,朕定当重重赏赐。”
姜悦微微一笑,笑容中透着坚定与忠诚:“陛下,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楚国是我们的国家,为了楚国的安宁,为了楚国的百姓,姜悦万死不辞,愿与陛下共渡难关。”
很快,禁卫军便迅速行动起来,封锁了宫门,整个皇宫瞬间陷入了一片紧张压抑的气氛之中。楚御与姜悦以及支持他们的大臣们,在宫中紧急商议对策,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与凝重。而赵太师等人,也率领着私兵,在皇宫外集结,刀枪林立,气势汹汹,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即将爆发,楚国的命运,此刻就像悬在一线之间,生死未卜……
在禁卫军忙碌地布置防御的时候,楚御的亲信大臣李将军匆匆赶来。他一身戎装,风尘仆仆,脸上带着一路奔波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的忠诚。
“陛下!”李将军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末将听闻赵太师谋反,特来护驾!”
楚御欣慰地点点头:“李将军,此次叛乱事关重大,楚国危在旦夕,全靠你了。”
李将军站起身来,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陛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护陛下周全,平定叛乱!只是,如今赵太师等人兵临城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姜悦看了看李将军,又看了看楚御,说道:“李将军,赵太师他们虽然调动了私兵,但我们的禁卫军训练有素,且占据着皇宫的地利优势。我们可以先坚守皇宫,等待援军的到来。同时,派人去联络城中其他支持陛下的军队,让他们尽快赶来支援。”
李将军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说道:“可是,陛下,城中支持我们的军队分散在各处,一时之间恐怕难以集结。而赵太师的私兵人数众多,若是他们强行攻城,我们的禁卫军恐怕难以抵挡太久。”
楚御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在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这时,姜悦突然灵机一动,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利用赵太师等人急于逼宫的心理,先派人出去假意谈判,拖延时间。同时,暗中在皇宫周围布置伏兵,等他们进入包围圈后,一举将他们歼灭。”
楚御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丝希望的神色:“此计甚妙!只是,派谁去谈判呢?这可是个危险的任务。”
姜悦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就让我去吧。我与赵太师有过多次交锋,对他的性格和想法比较了解,或许能稳住他。”
楚御连忙摇头:“不行,太危险了。万一赵太师狗急跳墙,对你不利,朕如何向天下交代?”
姜悦微微一笑,神色坦然:“陛下,为了楚国,姜悦甘愿冒险。而且,我会小心行事,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的。请陛下相信我。”
楚御看着姜悦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但又十分担忧。犹豫再三,他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你一定要小心。朕会在宫中安排好一切,等你回来。”
于是,姜悦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走出了皇宫。她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手持一把羽扇,神色平静,宛如一位从容赴死的勇士。赵太师看到姜悦出来,冷哼一声:“哼,你竟然还敢出来?是不是楚御派你来求和的?”
姜悦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太师,您误会了。陛下派我来,是想与您好好谈谈,化解这场误会。”
赵太师不屑地说道:“误会?我看你们是害怕了吧。只要楚御答应废除那些改革建议,恢复贵族的特权,我便可以饶他一命,否则,今日便是楚国的末日!”
姜悦神色平静,说道:“太师,您这是何苦呢?改革是为了楚国的未来,对楚国的百姓都有好处。您身为楚国的元老重臣,难道不希望楚国繁荣昌盛吗?”
赵太师脸色一变,怒声说道:“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我只知道,你提出的改革建议,损害了我们贵族的利益,我绝不能容忍!”
姜悦看着赵太师,眼中闪过一丝怜悯:“太师,您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看到楚国的未来。如今列国纷争,楚国若不改革,迟早会被其他国家吞并。到那时,您所谓的贵族特权,又有何用呢?”
赵太师一时语塞,他心中其实也明白姜悦所说的话有几分道理,但多年的荣华富贵让他舍不得放弃手中的特权。他咬了咬牙,说道:“哼,你别想说服我。今日我与楚御,只能有一个人活着离开这里!”
姜悦知道,谈判已经破裂,她不再多说什么,转身准备回去。就在这时,赵太师突然下令:“给我抓住她!”
一群士兵立刻冲了上来,将姜悦和她的侍卫团团围住。姜悦神色镇定,丝毫没有慌乱。她轻轻挥了挥手中的羽扇,突然,皇宫周围响起了一阵喊杀声。原来,楚御按照姜悦的计划,早已在周围布置好了伏兵。赵太师等人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
李将军率领着伏兵如猛虎出山般从四面八方涌出,一时间杀声震天。赵太师的私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原本整齐的阵型瞬间大乱。只见李将军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鲜血溅红了他的战甲,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姜悦趁着混乱,迅速与侍卫们会合,退回皇宫。她深知此刻局势虽暂得转机,但仍不容乐观,赵太师的私兵数量众多,且困兽犹斗,必然会拼死反抗。回到宫中,姜悦马不停蹄地与楚御及众臣商议下一步对策。
“陛下,赵太师虽遭伏击,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定会组织反扑。我们必须尽快集结更多兵力,方可彻底平定叛乱。”姜悦眉头紧锁,语气急切地说道。
楚御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朕已派人加急传令给城外驻军,他们正在赶来的路上。只是这期间,皇宫的防守务必加强,不能有丝毫懈怠。”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老臣孙尚书站了出来,他神色忧虑,缓缓说道:“陛下,赵太师在朝中党羽众多,如今他谋反之事已起,难保这些人不会在城中制造混乱,扰乱我军后方。”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心头一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姜悦沉思片刻,开口道:“孙尚书所言极是。陛下,我们可即刻派遣忠诚可靠之人,暗中监视那些可疑大臣的府邸,一旦发现异动,立即采取行动。同时,在城中张贴告示,向百姓说明情况,稳定民心,防止有人趁机造谣生事。”
楚御当即下令,按照姜悦的建议部署下去。一时间,整个皇宫与京城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大街小巷布满了巡逻的士兵,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赵太师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很快镇定下来,他重新整顿私兵,开始对皇宫发动猛烈攻击。只见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宫门,喊杀声震耳欲聋。禁卫军在李将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人,城墙上的滚木礌石也不断砸下,每一次攻击都让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但赵太师的私兵悍不畏死,前赴后继,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名禁卫军小队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陛下,东门防守压力太大,敌军攻势太猛,我们的箭矢快要用完了!”
楚御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箭矢短缺是个极其严峻的问题,没有了远程攻击武器,宫门很可能被攻破。姜悦心急如焚,她迅速在脑海中思索解决办法。突然,她眼睛一亮,说道:“陛下,城中有许多铁匠铺,我们可以即刻派人去收集那些打造好的铁器,如锄头、镰刀等,将它们绑在长杆上,当作简易武器从城墙上投掷下去,虽不及箭矢精准,但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楚御闻言,立刻下令照办。很快,一批临时制作的武器被运到了城墙上。禁卫军们将这些武器纷纷投向敌人,一时间,敌军阵中响起阵阵惨叫,进攻的势头也稍稍被遏制住。
与此同时,城中监视可疑大臣府邸的士兵传来消息,有几位赵太师的党羽企图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叛军,幸好被及时发现并控制住。楚御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将这些人就地正法,以绝后患。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都伤亡惨重。夜幕降临,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硝烟味。赵太师见强攻不下,决定暂时退兵,等待援军。而皇宫这边,众人也抓紧时间整顿防御,补充物资,准备迎接更加残酷的战斗。
姜悦深知,明日将是关键的一天,如果不能在城外援军到来之前抵挡住赵太师的再次进攻,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她拖着疲惫的身体,亲自到各个城门巡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将士们,我们身后是陛下,是楚国的百姓,我们绝不能后退一步!只要再坚持一天,援军就会到来,我们一定能平定叛乱,守护好楚国!”姜悦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夜空中回荡,士兵们听了,心中涌起一股热血,纷纷高呼口号,士气大振。
回到宫中,姜悦又与楚御及众臣商讨到深夜。他们仔细分析了赵太师可能采取的战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陛下,赵太师明日很可能会改变进攻方式,或许会从多个城门同时发动攻击,分散我们的兵力。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调配兵力。”姜悦指着地图,详细地说道。
楚御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嗯,你所言有理。李将军,明日你负责统筹全局,根据敌军的进攻情况灵活调配兵力。务必确保各个城门的安全。”
李将军领命后,回到军营,抓紧时间对士兵们进行战前部署和动员。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蒙蒙亮,赵太师的私兵再次出现在皇宫外。正如姜悦所料,他们兵分多路,对各个城门同时发动了猛烈攻击。一时间,皇宫四周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
南门的战斗尤为激烈,敌军集中了大量兵力,试图一举攻破城门。李将军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在南门防守,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个个以一当十,顽强抵抗。姜悦也来到南门,她不顾危险,站在城墙上为士兵们出谋划策,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名敌军将领手持大刀,带领着一群敢死队冲到了城门下,试图用巨木撞开城门。李将军见状,心急如焚,他立刻组织士兵向城下射箭、投掷石块,但敌军敢死队悍不畏死,依旧拼命撞击城门。就在城门即将被撞开的关键时刻,姜悦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快,将城墙上的大锅烧热,装满热油,倒下去!”姜悦大声喊道。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很快,滚烫的热油从城墙上倾泻而下,敌军敢死队瞬间被烫得惨叫连连,纷纷倒地,城门危机暂时解除。
然而,战斗仍在继续,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城外的援军却迟迟未到,士兵们的体力逐渐不支,伤亡也越来越大。楚御站在皇宫的高楼上,望着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心急如焚。
“难道我们真的要败了吗?”楚御心中暗自担忧。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兴奋地跑来报告:“陛下,援军来了!是城外驻军赶到了!”
楚御闻言,大喜过望,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对叛军发动总攻。李将军带领着禁卫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去,与援军前后夹击赵太师的私兵。赵太师见大势已去,心中绝望,试图逃跑,但被李将军追上,当场斩杀。
随着赵太师的死亡,叛军顿时群龙无首,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终于以楚御一方的胜利而告终。
战后,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庆祝叛乱的平定。楚御在皇宫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犒赏有功之臣。
“此次叛乱能够平定,姜悦居功至伟。若不是你足智多谋,出谋划策,朕与楚国恐怕早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楚御端起酒杯,对着姜悦说道。
姜悦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这是陛下英明领导,以及全体将士和大臣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姜悦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宴会上,楚御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式开始推行楚国的变革之路。他深知,经历了此次叛乱,楚国必须做出改变,才能真正走向繁荣昌盛。而姜悦,也将在这条改革之路上,继续发挥她的智慧和才能,与楚御一起,为楚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