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那场激烈的纷争刚刚落下帷幕,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丝紧张的余韵。大臣们各自散去,心中却都清楚,这看似平静的朝堂背后,实则暗潮涌动。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更大的危机正从遥远的边境汹涌袭来。
就在众人还未从朝堂的风波中完全缓过神时,一封加急战报如一道惊雷,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边境守将快马加鞭,将邻国陈兵边境的消息呈至御前。楚御接到战报的那一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这绝非小事,邻国的虎视眈眈,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残酷的战争,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消息传开,朝堂再度陷入混乱。大臣们纷纷聚集,就如何应对边境危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大殿内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以丞相为首的一派主张求和。丞相满脸忧虑,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我朝历经多年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实在不宜轻易开启战端。邻国陈兵边境,或许只是虚张声势,若能通过求和避免战争,实乃百姓之福。” 他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担忧,似乎已经看到了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
然而,大将军却对此嗤之以鼻。他身材魁梧,满脸的胡须随着他的激动情绪微微颤动。只见他上前一步,“砰” 的一声,拳头重重地砸在旁边的柱子上,大声吼道:“求和?哼!这不是示弱吗?我朝兵力强盛,怎能被邻国的几句威胁就吓倒?主动出击,方能彰显我朝的威严,让邻国知道我朝不是好惹的!”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和决然,仿佛已经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主张求和的大臣们认为,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让国家元气大伤,百姓流离失所;而主张主动出击的大臣们则觉得,一味求和只会让邻国更加嚣张,只有用武力才能扞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姜悦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战争的残酷,劳民伤财,百姓受苦,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在她脑海中不断浮现。可她也明白,一味求和绝非长久之计,只会让国家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回到府中,姜悦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边境的危机。她深知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为楚御分忧,为国家和百姓找到一条出路。于是,她一头扎进了府中的藏书阁,查阅了大量的典籍。那些泛黄的古籍中,记载着历代的战争与和平,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试图从中找到应对此次危机的方法。
白天,她在藏书阁中埋头苦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夜晚,她秉烛夜读,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困了,她就用冷水洗把脸,清醒一下继续阅读;饿了,就随便吃几口糕点,便又投入到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姜悦终于对两国边境的地理状况和兵力部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她发现,两国边境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隘口,易守难攻。而邻国此次陈兵的位置,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也存在着一些破绽。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姜悦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她觉得,一方面要加强边境防御工事,屯兵驻守,利用地理优势,威慑敌军。在那些关键的隘口,修建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布置强弓硬弩,安排精锐士兵驻守,让敌军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派遣使者与邻国谈判,探寻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争取和平的局面。
姜悦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份详细的奏折,呈递给了楚御。楚御收到奏折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再次商议。
朝堂之上,姜悦站在众人面前,神色镇定,不卑不亢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充满了力量,一字一句,都清晰地传入大臣们的耳中。
“陛下,各位大人。战争乃国之大事,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兴衰荣辱。我们不能轻易发动战争,但也不能一味求和。如今邻国陈兵边境,我们应采取两手策略。加强边境防御工事,屯兵驻守,这是我们的底线,只有让敌军知道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保卫国家,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派遣使者与邻国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是我们的期望。毕竟,和平才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大臣们听了姜悦的话,纷纷陷入沉思。有人微微点头,似乎认同了她的观点;也有人面露犹豫之色,心中还在权衡利弊。
楚御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姜悦的陈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他心中清楚,姜悦的这个办法,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又顾及到了百姓的安危,是目前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沉思片刻后,楚御终于开口:“姜悦所言极是。朕决定采纳她的建议,一方面,大将军立刻着手加强边境防御工事,挑选精锐士兵,屯兵驻守关键隘口,务必让敌军无机可乘;另一方面,丞相负责挑选合适的使者,前往邻国谈判,务必以和平为重,但也不能丧失我朝的尊严和底线。”
大臣们纷纷领命。大将军虽然心中对主动出击仍有执念,但也明白楚御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恭敬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加强边境防御,让敌军有来无回!” 丞相也上前一步,说道:“臣定会挑选出最得力的使者,争取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散朝后,楚御单独留下了姜悦。他看着姜悦,眼中满是感激和欣赏:“姜悦,此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查阅典籍,想出这个折中的办法,朕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姜悦微微欠身,谦逊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臣妾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边境危机关乎国家和百姓,臣妾不敢不尽心。”
楚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总是如此懂事。朕有你在身边,实乃幸事。只是此次派遣使者前往邻国谈判,朕还有些担忧。邻国狼子野心,使者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姜悦心中一紧,但很快又镇定下来:“陛下,臣妾明白您的担忧。但为了国家和百姓,这一步必须要走。我们可以挑选智勇双全的使者,同时做好周全的准备,尽量确保使者的安全。而且,谈判也是一种威慑,让邻国知道我们并非软弱可欺,他们也不敢轻易对使者下手。”
楚御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朕这就命丞相从朝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组成谈判使团。你也帮着参谋参谋,看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悦和楚御一起,为边境防御和谈判事宜忙碌着。姜悦凭借着自己对两国边境地理状况和兵力部署的了解,为大将军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她的建议下,大将军在边境的关键隘口修建了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巧妙的陷阱和埋伏,还训练了一批精锐的弓箭手和骑兵,随时准备应对敌军的进犯。
而丞相那边,也在紧张地挑选使者。经过层层筛选,终于选定了一位名叫苏然的大臣。苏然饱读诗书,精通外交礼仪,且为人机智勇敢,是此次出使的最佳人选。
出发前,楚御亲自召见了苏然。他看着苏然,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苏然,此次你出使邻国,责任重大。朕命你务必以和平为重,探寻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但你也要记住,不能丧失我朝的尊严和底线。若邻国执意挑衅,你也不必畏惧,朕的大军定会为你撑腰!”
苏然跪地叩首,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哪怕粉身碎骨,也会为国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姜悦也走上前,递给苏然一个锦囊:“苏大人,此去凶险,这锦囊中有一些应对之策,你可在关键时刻打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苏然接过锦囊,感激地说道:“多谢姜姑娘!苏然定当小心保管,不负姑娘的一番苦心。”
苏然带着谈判使团,踏上了前往邻国的征程。而楚御和姜悦,则在朝中密切关注着边境的局势和谈判的进展。
在边境,大将军日夜巡视,加强戒备。士兵们也都严阵以待,士气高昂。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和百姓的重任,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境的局势愈发紧张。邻国的军队在边境不断调动,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而苏然那边,却迟迟没有传来消息,这让楚御和姜悦心中充满了担忧。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边境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战鼓声。邻国的军队趁着夜色,向楚御的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大将军早已料到敌军可能会有此一招,他立刻下令反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火光映红了夜空。
士兵们奋勇杀敌,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了敌军的进攻。而大将军则身先士卒,带领着精锐骑兵,冲向敌军的阵营,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敌军的心脏。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就在这时,姜悦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她记得在查阅典籍时,看到过关于边境附近一处山谷的记载。那处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能将敌军引入山谷,再加以包围,定能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
姜悦立刻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楚御。楚御听后,连连点头:“此计甚妙!朕这就传旨给大将军,让他依计行事。”
于是,楚御派人快马加鞭,将命令传达给了大将军。大将军接到命令后,立刻调整战术。他故意示弱,带领着一部分士兵佯装败退,向山谷方向逃窜。敌军见状,以为有机可乘,便紧紧追击。
当敌军全部进入山谷后,大将军一声令下,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士兵纷纷现身。他们居高临下,向敌军射箭、投石,一时间,山谷中惨叫声不断。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陷入了混乱。
大将军趁机带领着骑兵,从山谷的另一头杀了回来。他们与山谷两侧的士兵前后夹击,将敌军死死地困在了山谷之中。敌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在楚御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最终大败而归。
这场战斗,楚御的军队大获全胜。他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边境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
而此时,苏然那边也终于传来了消息。原来,在谈判过程中,邻国果然百般刁难,试图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但苏然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据理力争,毫不退缩。他巧妙地运用姜悦在锦囊中提供的应对之策,一次次化解了危机。
最终,邻国见楚御的国家态度坚决,且在战场上又吃了败仗,只好放弃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与楚御的国家达成了和平协议。两国约定,互不侵犯,共同维护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消息传来,朝堂上下一片欢腾。楚御和姜悦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这场边境危机,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经过这次事件,楚御对姜悦更加倚重。他深知,姜悦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心系国家和百姓,是他最为得力的助手。而姜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要继续辅佐楚御,为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和平。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危机随时可能再次降临。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君臣一心,百姓团结,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将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