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十月在酒楼里忙了一天刚刚下工,正琢磨着楚良夜到底啥时候回来,结果就有小伙计带话,说她男人找她。
十月兴奋的像一只小鸟,瞬间从后门跑了出去,就见她男人还是在老地方提着灯笼等着她。
十月直接飞扑过去,一头钻进了楚良夜怀里!
“坏蛋,说!这几天跑哪儿去了?侄女出嫁,怎么把你也嫁没影了?是不是被哪个小妖精勾走了!”
昏暗的灯光下,看着这张略带娇嗔的小脸儿,楚良夜狠狠的亲了两口,便直接将人扛起来就回了“催记粮仓”自己的小院儿。
小夫妻分别了三四天,自然是想的,其他的不说,先闹上一阵子再说!
直闹到五星半夜,屋里才算安生。
十月窝在男人的肩窝,揪着他胸前的小点点,就开始发威了!
“说吧,干啥回去这么多天?”
一提这个话头,明显楚良夜的情绪就有些不对了。
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我跟着送亲去了。”
“啊?你还去五丰县了?”
楚良夜点头,“本来我也寻思去照个面就能走了,可是大哥和我商量,说我时常在外走动,让我跟着一起去送亲,路上好有个照应。”
十月蹙眉,“这才多远的道,有那么危险么?”
楚良夜急急摆了摆手,一言难尽道:“啥照应,说一千道一万,是想让我给招娣撑撑腰,觉得我时常在外走动,看啥事能透彻一些,好和罗家人嘱咐几句,别叫他们欺负招娣儿。”
十月无语。
“那,怎么样?那个罗家,真那么好?”
楚良夜随即便叹了口气,脸色凝重的摇了摇头。
“依我看,未必。”
“啊?那,那既然靠不住,怎么还把招娣嫁过去了?”
“嗨!别提了,嫁过去的当天倒是没啥,罗家人礼数也十分周全,对我们也都是客气有加,还特意安置我们在罗家住了一晚。
本来第二天就要走的,可是大嫂心疼招娣三朝回门太远,回不来,就要在外头客栈再住两天,好歹等三朝回门和招娣在客栈再见一面,才放心。
我也觉得这个主意挺好的,就答应了。”
十月倒是略有感触的点了点头。
“不管怎么说,嫂子作为一个当娘的,疼孩子倒是真的!”
楚良夜嗤笑一声,有些不屑道:“哼!我看也就空有一份心思吧,真到了关键时候,脑子也是一团浆糊!”
“咋了?出啥事了?”
“本来都好好的,三朝回门那天,招娣确实来了,不过她男人没有来,是两个小丫头伺候她自己过来的客栈。
见面的时候我就觉得她脸色不好,结果等她和嫂子说了悄悄话才知道,她…她这三天,竟然,咳咳,没圆房!”
“啊?没圆房?为啥呀?她男人对她不好?”
楚良夜摇头,“倒也不像是不好,穿的绫罗绸缎,珠光宝气的,和进门的时候立时就不一样了。说是,说是她男人最近身子不舒坦,还在调养,叫她别急,往后再圆房。”
“往后?这是什么话?往后是啥时候?她男人又是个啥毛病啊?”
楚良夜枕着双手摇了摇头,“不知道,招娣也没问出来到底啥毛病,只说最近在吃药,大夫嘱咐这时候不宜行房,怕一旦有了孩子,那药对孩子不好!”
十月蹙眉,“那,大哥大嫂咋说的?”
楚良夜无奈的叹了口气。
“依我的意思,既然说眼下不宜圆房,那就干脆把招娣领回去,什么时候他孙家说姑爷病好了,能正常过日子了,再来接也不迟。
别嘴上一套,内里一套,再把招娣儿耽搁在那儿!
我当时就要去孙家说说,结果大哥大嫂死命拦着不让,说怕我把孙家得罪了,回头招娣受气!
真气死我了,其实招娣儿这就开始受气了,他们看不出来?身子有毛病之前咋一个字儿不提呢?这不是骗婚么?
早知道他俩这做派,我才不去,去了也是惹气!”
十月听闻至此,也替楚招娣担忧起来!
那样的人家,财大气粗,又是本地积年的大户,若真是内里藏了什么心思,或是成心拿捏新媳妇,只怕楚招娣只有受着的份儿!
也不知后头这个侄女的日子,到底能过的如何。
楚招娣的亲事刚刚办完,她哥秦许之便带着嫂子回了嫂子的家乡松江府,是和楚良夜的东家一行,一起上的路,自然了,楚良夜也跟着东家走了,这一行少说个把月才能回来。
紧接着秦大山便来送信,说是秦家宝成亲。
十月如今烦这两口子烦的厉害,实在懒得和他们照面,不过到底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就回去象征性的给秦家宝扔了二两银子,连脚都没站就要走。
虽然看见了大舅两口子却也懒得多说,本想打个招呼就走的,结果这才知道,李家竟然又出事了。
原来,家里本以为银子都赔给了十月,各房都没啥钱了,可是谁知道李永江另外有一笔钱在外头放利钱,压根就没和家里说。
直到分家后有一天,被李永河亲眼看见他在吕家沟一户人家往回收银子才知道他手里另外还有一笔银子!
再后来家里便又闹了一场,李老太太这次直接被这个一心藏奸的儿子气的直接病倒了,这回儿可是真病了,大夫来看过都说是真真中风了。
时不时的往外淌口水不说,一只手还不大管用,连做个饭都成问题。
不过家里也只是管她吃喝而已,别饿着也就是了,因为连日来这几桩事闹的,谁也不愿意在她床前好生服侍。
另有一件就是李彩霞也已经嫁了,说是三朝回门的时候,看着挺乐呵的,孟氏品着,闺女的日子应该过得还不错。
不过,另外有一件事叫十月十分吃惊,便是二房李荣华竟然分家出去过了,哪怕他爹娘啥也不给他,他还是执意要带着病歪歪的赵氏一起离开,把个李永江两口子气的半死却也不管用。
如今夫妻俩觉得这事实在是叫他们抬不起头,连门都不出了,日日窝在家里不是打就是骂,这个怪那个,那个怪这个。
孟氏到底还算有一丝良心,见这个侄子执意如此行事,便干脆叫儿子李富贵写了和离书给赵氏,好歹不能叫这李荣华背一个拐带自家嫂子的名声在外头。
如此后头的日子如何过,他们如何生活却是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