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着江秋莲是公众人物受到社会监督为由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要求公布个人善款,以我这些年接触的特殊家庭经验来给你分析江秋莲是不是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是指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作品的人物,而江秋莲是一位女儿被害而引起的大家关注,她不是公众人物她是一位精神世界受极大伤害的人,可以列入弱势群体的一列。
而且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人的一个缩影,如果对弱势群体有欺凌,霸凌造成的一系列恶果,相关人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这些是社会公德,并没有在法律范围内,你要知道监督社会的有法律和道德。
在当今这个信息繁杂、言论自由看似无边界的时代,有一些现象却着实令人寒心与愤慨。江秋莲女士的遭遇,本就是一场人间悲剧,然而,竟有人打着所谓“公众人物应受社会监督”的幌子,对她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无理要求公布个人善款,这无疑是在她本就鲜血淋漓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通常是指那些凭借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成就,有着一定社会影响力,且往往通过各类作品、艺术展现或者重要的社会角色塑造而被大众熟知的人物。比如影视明星,他们凭借影视作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也凭借名气影响着很多潮流和观念;又比如各界的知名学者、行业领袖等,他们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进而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产生号召力。可江秋莲女士,她是以一种何其悲苦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的啊。她是一位痛失爱女的母亲,是女儿那惨烈遭遇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她从来不是主动寻求曝光、追逐名利而站在大众面前的,她只是一个在命运的重击下,精神世界遭受了极大伤害的普通人,完完全全可以被列入弱势群体的行列之中。
她所代表的,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人的一个缩影呢?在生活中本本分分,未曾想厄运突然降临,从此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挣扎之中。她原本的生活或许只是围绕着家庭、柴米油盐,和无数平凡的母亲一样,盼着子女平安长大,憧憬着平淡日子里的小幸福。然而,那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她所有的美好期望,让她不得不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去为女儿寻求一个迟来的公道。
而那些对她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要求的行为,是何等的冷漠与残忍。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与文明并行的社会,监督社会的,既有法律的刚性约束,也有道德的柔性指引。法律明确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底线,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当对弱势群体进行欺凌、霸凌,给他们造成一系列身心伤害以及其他恶果的时候,相关责任人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可同时,道德层面的约束也绝不容忽视,社会公德要求我们要有同理心,要懂得去关爱那些遭受苦难的人,而不是去落井下石,去无端地质疑和伤害。
弱势群体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在面对生活的重创后,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保护。江秋莲女士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日子里,一边强撑着破碎的身心去追寻正义,一边却还要遭受某些人的恶意攻击,这对她来说,太过沉重。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时,是否能多一份善意,多一份尊重。在发表言论之前,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身处那样的绝境,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会是怎样的感受。让我们用法律的武器,守护弱者的尊严,用道德的力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伤痛中,能够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善意,而不是冰冷的伤害。
莫让悲剧之上再添悲剧,莫让弱者的世界被恶意填满,尊重与保护,本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善良,也是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所必备的素养。
愿江秋莲女士以及所有像她一样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早日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