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广袤江湖中,企业的命运如同海上的行舟,时而乘风破浪,时而遭遇惊涛骇浪。近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朋友圈的一番举动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他转发“钟睒睒,站在俞敏洪对面”一文,并表达了对俞敏洪这位企业家的尊敬,称赞其带领员工自救、为社会创造就业,而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当下企业在面对不同境遇时截然不同的姿态——躺平与自救。
钟睒睒作为农夫山泉的掌舵人,无疑深知企业经营的酸甜苦辣。当他提到企业面临这几年的负面报道,进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有些企业选择躺平的时候,道出了不少企业在舆论重压下的无奈与挣扎。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负面报道仿佛一把利刃,可能瞬间刺破企业辛苦营造的形象气球。一则未经证实的负面消息,经过网络的发酵,便能掀起轩然大波,让企业陷入信任危机的泥沼。消费者的质疑、合作伙伴的犹疑,这一切都如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企业的心头。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部分企业选择了躺平。所谓躺平,并非是一种全然消极的放弃,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企业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感觉无力回天,疲于应对各方的压力,于是放缓了发展的脚步,不再积极拓展业务,不再有那份锐意进取的雄心。他们可能减少了市场推广的投入,不再冒险尝试新的项目,就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躲进山洞里独自舔舐伤口,期望外界的风暴能早日平息。然而,躺平虽能暂时躲避风雨,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让企业错失发展的良机,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渐掉队,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所展现出的自救姿态。曾经,教育培训行业在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遭受了重创,新东方也不例外。一夜之间,业务版图大幅缩水,大量的教学点面临关闭,员工面临失业风险。但俞敏洪没有选择躺平,他展现出了一位卓越企业家的坚韧与担当。他带领着团队迅速转型,探索新的业务领域,从直播带货到素质教育,新东方在废墟之上努力重建自己的商业大厦。他不仅为企业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更是稳住了员工队伍,为社会继续创造着就业机会。俞敏洪的自救之路,是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的典范,他用行动证明了企业即便面临巨大的挫折,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变革,焕发出新的生机。
企业选择躺平还是自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心态、视野以及企业自身的底蕴。拥有坚定信念和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他们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把危机视为转机,积极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整合资源,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带领企业突出重围。而那些缺乏这种精神特质的企业,可能就会在负面报道和一时的困境中迷失自我,陷入躺平的状态。
对于社会而言,我们也应该给予企业更加理性和包容的环境。负面报道固然有其监督作用,但不应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媒体在报道时应秉持客观、真实、全面的原则,避免过度渲染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等方式,帮助企业在困境中更好地恢复和发展,毕竟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兴衰关乎着就业、税收等诸多社会民生问题。
钟睒睒对俞敏洪的称赞,不仅仅是两位企业家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为众多企业树立了两种不同的标杆。在商业的征程中,躺平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喘息,但自救才是通向长远发展的康庄大道。企业当以俞敏洪们为榜样,在面对风雨时,挺起脊梁,勇敢地迈出自救的步伐,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