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网络直播已然成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它既可以传递正能量、分享知识与欢乐,也能成为不良内容滋生的温床。12月4日,三亚警方发布的一则警情通报,就将“祁天道”低俗直播这一恶劣事件曝光在了大众视野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2024年11月30日17时许,28岁的孟某某,也就是网名“祁天道”的这名男子,为了达到吸粉引流的目的,竟然经过精心策划,聘请了一名女子(即视频中被“骚扰”女子)与其合演低俗视频,并且堂而皇之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这一行为,无疑是在公然挑战公序良俗和网络文明的底线,在网络空间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事实上,网络直播中出现低俗内容的情况并非个例,此前就屡屡有类似事件发生,给网络生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比如,有的主播为了吸引眼球,在直播过程中故意穿着暴露、做出各种具有性暗示的动作,言语中也充斥着低俗、暧昧的话语。他们打着“才艺表演”的幌子,实则是在进行软色情的输出,将直播间变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不良场所。曾经就有一位女主播,在直播跳舞时,身着极其短小轻薄的衣物,舞蹈动作也刻意朝着低俗的方向编排,每一个扭动、摆动的姿势都在刻意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趣味,直播间的评论区也随之出现大量不堪入目的留言,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
还有些主播热衷于搞一些恶俗的整蛊、恶搞内容。像有的会在街头直播时,故意去骚扰路人,做出一些令人尴尬甚至冒犯他人的行为,美其名曰“街头互动”,实则是毫无底线地博眼球。例如,曾有主播在马路上强行拉住过往的行人,要求对方配合完成一些尴尬且带有侮辱性的小游戏,全然不顾路人的意愿和感受,一旦路人表示拒绝,他们便在直播间用言语进行嘲讽,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反感,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更有甚者,以低俗的剧情演绎来赚取流量。编造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故事,如宣扬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渲染拜金主义等内容。在一些所谓的“情感直播剧”中,主播们把一些扭曲的价值观融入剧情,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不良影响。像有直播间上演的剧情是女主为了金钱可以抛弃多年的感情,毫无底线地攀附富有人士,而这种低俗且错误的价值导向却在直播过程中被不断放大,误导了不少缺乏辨别能力的观众,尤其是那些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青少年群体。
网络直播平台本应是一个展示多元文化、传播积极价值观的舞台,无数创作者凭借着优质的内容、独特的才艺或是有意义的生活氛享,在这里收获了粉丝的喜爱与支持,也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氛围。然而,“祁天道”却背离了这样的正轨,将心思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企图通过低俗、博眼球的手段来快速积累人气。他或许只看到了短期内流量和粉丝可能带来的所谓“利益”,却全然忽视了这种行为对整个网络生态以及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造成的伤害。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尤其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是他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而像“祁天道”所制造的这类低俗直播内容,一旦大量传播,很容易对他们产生误导,让他们误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有趣”“吸睛”的,进而影响他们对于美丑善恶的正确判断,扭曲他们的价值观。这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未来的精神风貌与文明程度。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此类低俗直播事件也反映出了当下网络监管仍需持续加强的现实。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净化网络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直播等行为,但总有一些心存侥幸的人,妄图钻空子,挑战规则。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力度与精准度,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类不良直播行为,让那些试图靠低俗内容博出位的人无所遁形。
同时,网络平台自身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平台应当严格审核机制,对于主播上传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细致的把关,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而放松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只有从源头处杜绝低俗、不良内容的出现,才能真正维护好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健康。
“祁天道”低俗直播事件,无疑是给整个网络直播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它提醒着每一位网络参与者,无论是主播还是普通网民,都要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共同守护网络这片精神家园的文明与纯净;也警示着监管部门和平台运营方,要持续发力,携手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传递正能量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