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各类社交及电商平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抖音更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在网络世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日,抖音宣布将推动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这一举措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抖音副总裁针对用户关心的敏感词汇相关问题给出了明确回应,在电商等特定场景下,主播表述需遵循法律法规,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电商直播涉及商品交易、商业宣传等诸多环节,规范表达能够保障消费者权益,避免出现误导消费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发生。而在普通用户创作方面,明确表示并没有像外界误传的诸多限制,像“米”这样被当作敏感词的情况,不过是以讹传讹的结果,那些所谓的抖音运营秘籍列举的敏感词很多都是不实的误传。这其实是在为普通用户的创作松绑,让大家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和创意,不用担心莫名踩到“敏感词雷区”。
与此同时,抖音推出的柔性提示功能也值得细细品味。当系统检测到内容中有不规范表达时,它并非采取强硬的处理方式,而是向作者发送优化建议。例如,提示将“多少q”改为“多少钱”,“挣q”改成“挣钱”等。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善意且积极的,其目的在于减少因不规范表达产生的误解。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环境里,一个小小的表述差异都可能让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作品的流量,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平台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通过柔性提示,既能帮助创作者完善内容,又能让作品以更准确、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
然而,对于抖音的这一举措,网友们看法不一。一部分网友对抖音的做法表示支持,他们深知净化平台环境、提升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一个充斥着不规范表达、容易让人误解的平台,势必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抖音主动作为,去规范和引导,无疑是在为打造一个高质量、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过度干预,尤其是涉及普通用户创作时。他们认为,网络本就是一个相对自由、包容的空间,普通用户创作很多时候就是随性而发,是一种情感和生活的记录,过多的提示可能会让创作的热情受到打击,让创作者在创作时有所顾虑,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而且,类似的敏感词误传和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也反映出目前网络信息治理的复杂性,单靠抖音一家平台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平台能够加入到治理的行列当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创作和传播环境。
其实,抖音推动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平衡和优化。一方面,要坚持对那些确实存在误导、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规范,保障平台的健康有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用户创作的积极性和自由性,避免因过度管理而让平台失去活力和创新力。而其他平台也应当借鉴抖音在治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共同承担起网络空间治理的责任,让互联网这片“虚拟天地”能够真正成为人们放心创作、快乐分享、积极交流的美好家园。
总之,抖音迈出的这一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引发的讨论也值得整个互联网行业去深思,如何在治理与自由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是每个平台都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