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自媒体如浪潮般汹涌发展的当下,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这本该是一个多元观点碰撞、知识广泛传播、文化更加繁荣的美好阶段,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有些人却在这喧嚣之中,渐渐丢失了原本应当坚守的文化内涵,首当其冲的便是“尊重”。
尊重,本应是深植于我们民族文化血脉之中的优良品质。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那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数千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到传统的礼仪习俗,从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到蕴含哲理的国学经典,每一个元素都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尊重、去传承。可是,如今在自媒体的世界里,我们却时常看到一些对传统文化肆意调侃、胡乱改编的现象。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全然不顾文化本身的庄重与内涵,将经典故事改编得面目全非,把传统礼仪视作迂腐的旧物加以嘲讽,使得传统文化的尊严在这样的行为中蒙尘,失去了应有的神圣感。
传统美德,同样是我们应当珍视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谦逊礼让等品德,曾是维系社会和谐、温暖人际关系的基石。但在自媒体的语境下,却时常被忽视。我们看到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毫无底线的争吵、恶意的诋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者一时的意气之争,就抛弃了尊重他人的基本素养,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美德仿佛成了过时的东西,被丢在了角落里。
而对于传统企业家,他们曾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不同阶段,凭借着勇气、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打造出一个个知名的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如今,部分自媒体人仅凭一些片面之词或者未经证实的传闻,就对他们进行无端指责,让这些为经济发展贡献过力量的企业家蒙上不白之冤。他们忘记了,这些企业家背后承载的是众多员工的生计,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理应得到尊重与客观的评价,而非被肆意抹黑。
传统媒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信息传播的权威渠道,有着严谨的采编流程、专业的新闻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今,自媒体的兴起虽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活力,但也出现了一些自媒体人自视甚高,觉得传统媒体“老套”“过时”,全然不顾传统媒体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盲目地去贬低、去唱衰,却忽略了二者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关系。
更有甚者,在自媒体的空间里,有些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逾越了合理的界限,总以为自己能力盖世,凭借着一知半解就去对各类事物评头论足,甚至妄图代替各部门去给人定罪。他们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缺乏专业依据的情况下,就随意发表煽动对立的言论,将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刻意划分开来,制造矛盾;通过拉踩他人来抬高自己,全然不顾公平公正;毫无顾忌地造谣生事,让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四处蔓延,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给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固然都有了表达自我的权利,但这份权利是伴随着责任而生的。我们不能让尊重在追逐流量和热度的过程中逐渐消逝,不能让文化的瑰宝被我们亲手破坏,也不能让良好的社会风气毁于无端的乱象之中。
我们应当重拾尊重,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传统企业家以及传统媒体。同时,自媒体人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在发声之前多思考、多核实,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尊重包容的网络环境,让自媒体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弘扬文化内涵的有力工具,而非滋生不良现象的温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新时代里,既享受自媒体带来的便利与活力,又守护好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最珍贵的品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