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哪吒2》配音演员小孟起诉前雇主成都声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事件,在配音行业乃至整个娱乐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公众对配音行业劳动权益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小孟的经历,无疑是众多配音行业新人困境的一个缩影。2021年,尚在大三的她以“配音练习生”身份入职声娱文化,本以为能在专业公司的培养下开启配音梦想之旅,却没想到陷入了劳动权益缺失的困境。签订的《合作协议》虽约定了培训和每日20元补贴,以及考核后签劳动合同,但在实际工作中,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不仅没有底薪和五险一金,收入更是微薄得可怜,最低月收入仅3元。即便在2023年12月转正后获得了底薪和五险一金,却在2024年3月被公司以“未通过试用期”为由解雇,还被要求签署仅保护公司利益的解约协议,同时公司还拖欠了其他项目的劳务费。这一系列遭遇,让小孟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索赔数万元赔偿金,双方由此进入法律程序。
这起事件的争议焦点,集中在劳动权益问题以及行业普遍现象上。从法律层面看,练习生阶段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公司是否通过《合作协议》规避劳动合同法义务,成为关键。若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声娱文化无疑需承担未签劳动合同、拖欠薪资等相应责任。而从行业角度,声娱文化前员工透露的练习生制度下收入低、无社保的普遍现象,以及高达90%的淘汰率,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表明,配音行业的“血汗工厂”模式并非个例,新人常被以“梦想”的名义压榨,劳动保障严重缺失。
在这起事件中,与《哪吒2》的关联也引发了各方争议。小孟虽在《哪吒2》中为“少年甲”配音,但纠纷主要涉及其他项目薪资及解约赔偿,然而她借电影热度维权的行为,却引发了不同看法。一方面,多数网民支持她维权,认为普通人维权难度大,需借助舆论关注推动问题解决;另一方面,部分观点认为事件与《哪吒2》无关,使用该词条有“蹭热度”嫌疑,可能误导公众对电影制作方的评价,且声娱文化作为外包公司,其内部管理问题不应归咎于电影制作方。
这起事件所暴露的,不仅仅是声娱文化一家公司的问题,更是整个配音行业对新人权益保护的缺失。在行业规范方面,案件核心的《合作协议》性质界定亟待明确,配音行业也急需建立标准化用工制度,明确练习生制度与正式雇佣的边界,避免以“合作”名义规避劳动法责任。同时,从业者的权益保障,如底薪、社保、晋升通道等,也应成为行业规范化的重要议题。
厚土小姐作为在音乐有声书行业有几年从业经历的人,她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她指出这个行业要求高,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平台公司期望招到有能力的人,而一些从业者能力不足,导致收入低,甚至出现公司打压个人的情况。她建议大学毕业生不要全职进入这个行业,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网红梦、明星梦,最好在有其他工作的情况下涉足自媒体、音乐、有声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高要求使得能坚持到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配音行业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破局也并非易事。但小孟的维权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公司、从业者还是整个行业,都应以此为契机,反思现状,共同努力,完善行业规范,保障从业者权益,让配音行业真正成为一个能实现梦想、公平公正的舞台,而不是新人权益被肆意践踏的“血汗工厂”。只有这样,配音行业才能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持续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