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把学生的 AI 能力纳入新课标”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学生尽早接触并掌握 AI 能力,有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然而,我却坚定地站在反对的一方,认为孩子不应该过早地介入 AI,应当让他们自然成长,守护好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的这片净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同花朵的绽放,需要时间和自然的滋养。在成长的早期阶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是重中之重。独立思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它让孩子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而创作能力则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展现个性的重要方式。倘若过早地引入 AI,孩子们可能会过度依赖这些工具,失去自我探索和思考的动力。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了人工的呵护,就难以在风雨中生存。
不可否认,AI 技术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孩子在成长的初期就全面拥抱它。流行的趋势总是变幻莫测,今天是 AI 备受瞩目,过几年可能又会出现新的科技浪潮。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去适应这些趋势,盲目跟风,那么他们永远只能在后面追赶,而无法真正成为时代的引领者。相反,当孩子拥有了强大的思考和创作能力,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他们都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驾驭新的技术。
如今的孩子生长在电子产品泛滥、科技浪潮汹涌的时代,他们接触科技产品的机会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和情感培育。人文教育能够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情感培育则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相比之下,AI 工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以掌握的技能,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过度依赖科技会导致他们丧失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
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作为科技的产物,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些产品在给孩子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身心健康;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削弱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时间,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让科技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排斥 AI 技术。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比如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体系,此时再引入 AI 能力的学习,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做好准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和成长。守护好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培育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世界,远比过早地让他们接触 AI 技术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真正有智慧、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