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今时代,互联网平台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它宛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诸多机遇与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所指出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乱象令人警醒,而此前农夫山泉遭遇网暴的事件,更是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互联网算法失控以及社会文明倒退的警钟。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兴起,初衷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商业的重重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部分互联网平台却逐渐背离了这一初心,摇身一变成为新的“超级中间商”。它们凭借着在技术和数据方面的绝对优势,牢牢掌控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对上下游的传统产业以及农民群体形成了强大的挤压之势。在与平台的合作中,农民和传统产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仿佛沦为了为平台打工的角色。不仅如此,个别互联网平台还利用自身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妄图控制和左右舆论走向。它们通过制造话题、传播不实信息等手段,挑动社会不良情绪,扭曲正常的社会秩序,以达到自身的商业目的。“店大欺客”或“客大欺店”的现象在市场交易中时有发生,严重背离了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使得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而农夫山泉被网暴事件,则是互联网负面效应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如今算法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不实信息犹如脱缰的野马,迅速扩散蔓延。算法原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精准推送,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以及技术存在缺陷的双重影响下,算法逐渐失控,沦为了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一些营销号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罔顾事实真相,炮制出大量虚假内容。这些恶意编造的信息借助算法的强大放大效应,如病毒般迅速传播,将恶意舆论的矛头指向了企业。这不仅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充分反映出社会文明在互联网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所呈现出的脆弱性。
从更深层次来剖析,这无疑是社会文明的一种倒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普遍崇尚诚实守信、尊重事实的价值观,商业纠纷也大多能够在理性的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然而,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的匿名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使得部分人的道德约束逐渐松弛,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网络上肆意宣泄恶意。企业在这样恶劣的网络舆论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正常的经营与创新发展节奏被无情打乱。倘若这种局面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极大地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经济的创新活力。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协同共进。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切实肩负起自身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规范与监管。一方面,要明确、细化市场服务收费规则,确保收费标准公开透明,让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都能清楚知晓,从根本上避免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不合理收费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平台经营行为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规则得到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惩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约束算法的滥用,对不实信息的发布者进行严肃问责。
互联网平台自身也应当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流量和利润。要对算法进行优化升级,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加强内容审核力度,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放弃应有的底线。企业在面对网暴时,要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发声澄清事实,积极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作为社会大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信谣、不传谣,共同为营造一个理性、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拨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航向,重塑社会文明秩序,才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提升的良性互动,让我们的社会在数字化时代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