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考的开展,各地才子纷纷涌入京城。云堇亲自监考,发现了不少可用之才。
其中有个名叫无青云的年轻人,见解独到,对治国理政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
云堇大喜,当即任命吴青云为钦差,参与新政的推行。在吴青云的建议下,云堇决定修建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
南溪儿则忙着在民间开办学堂,教贫困子女读书识字、教女子,女红刺绣之外的技能,如算术、药理等。
这时候她最开始教授医术的人,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开方治病了。
乾安王朝~一切向好的发展。
云国飞速发展让其它国家感到了危机,想在云国上不稳定的时候,实施打击让云国试图阻止,使其无法正常发展。
南昭国派出了密探潜入云国,意图破坏水利工程和学堂。然而,云堇早有防备,他暗中让欧阳衡训练了一批精英密探专门应对此事。密探们很快就揪出了敌方人员,并巧妙地将计就计。
他们故意放出假消息,风老将军旧伤复发回皇城治疗,说云国边境兵力空虚,引诱南昭国派兵来袭。
同时,云堇大舅舅迅速调兵遣将,设下埋伏。当敌国军队踏入陷阱时,一声令下,将士们奋勇杀敌,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两位舅舅一路长驱直入,一路杀到了南昭腹地。
南昭国君得知前线战事失利后,惊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不已。
他深知此番若不能及时止损,恐怕整个国家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心急火燎地派遣了数名使者,携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谦卑的书信,匆匆赶往敌营求和。
与此同时,云堇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听闻南昭遣使求和的消息后,云堇立即召集了朝中大臣们前来商议对策。朝
堂之上,众大臣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认为此时正是一举消灭南昭的绝佳时机,应当果断拒绝求和,并乘胜追击,彻底征服这个宿敌。
然而,一直沉默不语的云堇此刻终于开口了:“打仗劳民伤财,我要让南昭自愿臣服于我乾安王朝。”,表示自己对当前局势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决定接受南昭的求和请求,但同时也向南昭开出了一系列极为苛刻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南昭必须割让大片肥沃的土地给本国;赔偿一笔数额惊人的巨额财富以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从今往后,南昭要成为本国的附属国,并且每年按时向朝廷进贡珍贵的物品和特产;此外,还要求南昭全面开放通商口岸,允许两国之间自由开展贸易活动。
大臣们听到要朝贡的时候已经目瞪口呆了,狠还是陛下狠,这么一番下来南昭怕是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到那时候乾安早已强大到无人敢欺了。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南昭国内一片哗然。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利弊之后,南昭国君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忍痛答应了云堇所提出的全部要求。
毕竟,相比于亡国灭种的惨祸,暂时的屈辱与让步或许才是当下最为明智的选择。就这样,一场看似即将爆发的大战,因为云堇的决策而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经此一役,云国威名远扬。
各小国纷纷遣使前来,表示愿意交好。云堇趁势开展外交,与多国签订互利条约。这其中还包括北狄国,曾经被炸弹支配的恐惧始终历历在目,不敢越城池一步。
北狄国前谈合作来的,还是当初的大皇子——拓跋宏。
拓跋宏恭敬地向云堇行礼,眼中带着几分敬畏。云堇打量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谈判桌上,拓跋宏拿出诸多诚意,愿以良马千匹、珍宝无数换取和平共处的条约。云堇心中暗笑,北狄虽曾张狂,但如今也不得不低头。
就在双方即将达成协议之时,突然有密探来报,说是边境发现可疑人马调动。
云堇眼神一凛,看向拓跋宏。拓跋宏大惊失色,连忙解释绝无恶意,恐是有心之人挑拨离间。云堇略作思考后道:“朕,信你一次,但需你留下为人质,待查明真相再作定夺。”拓跋宏无奈,只能应允。
云堇派人加急探查,果然发现是一伙流寇妄图挑起两国纷争。
真相大白后,云堇放拓跋宏回去,并与其正式签订更为优厚的条约。云国与北狄关系更进一层,云堇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各国皆传颂其睿智与果敢,而云堇则开始谋划下一轮的发展战略。
国内方面,水利工程顺利完工,粮食产量大增。
然而,平静之下暗潮涌动。一股神秘势力悄然崛起,他们似乎不满云堇的统治,谋划着一场巨大阴谋。
欧阳衡偶然察觉蛛丝马迹,告知云堇。云堇下令彻查,决心在阴谋爆发之前将其粉碎,以保云国长久繁荣昌盛。
另一边,南溪儿的学堂和幼婴堂也遭遇了一些小麻烦,但在民众的自发保护下,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未能得逞。
经过这次事件,云国上下更加团结一心。云堇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国防建设,南溪儿也加大了对教育和民生事业的投入。
乾安王朝在重重考验之下愈发稳固强大,成为其他各国难以企及的强国,云堇和南溪儿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不觉间三年后,已经是个全新的云国。各地都大力推广着朝廷研究的农具,省时省力。
这三年再没有听说饿死过人,虽然有的地方还是很穷,但都看到了希望,皇后娘娘一直在建立学堂,到时候他们的孩子有天赋的也可以读书。
学堂教育成果显着,培养出众多,贤才。云堇与南溪儿的威望也达到顶峰。
人人都说帝后二人乃是拯救世人的神仙,连三、四岁的孩子都会说:“我娘说现在这好日子,都是乾安帝王和帝后的功劳。”
在这人人称颂的声音里,总有不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