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黑如墨。
微风吹来,陈彤不禁缩了缩肩,她发现就算她跑出来又能去哪里?
正要转身回去,大不了跟刘翠香低头认错。
余光瞥到一个人影渐行渐近,她有些害怕,忙找棵树遮掩。
啪踏啪踏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陈彤屏住呼吸,又随着脚步声慢慢远去,她才探出头。
前方的背影是个青年,隐约能看到对方身上的灰褂子。
陈彤的目光停留在对方手里的各种东西上。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是大队长宋天的大儿子,宋铁旺。
宋铁旺也时常不上工,听说是在公社里找到了工作,具体做什么,宋家含糊不清。
不过没人怀疑他们家是做见不得人的事。
“铁旺哥!”
宋铁旺微顿,侧身看去,“小彤?你在这干啥?”
陈彤小跑过来,“我,我,我……”
她一副委屈又难言的神情。
宋铁旺拧眉,也不再多问,“快回去吧。”
他先走,陈彤近看才发现他买的是小零嘴。
如果非要嫁人,她一定要自己选!
绝不会比方禾差!
被惦记的方禾此时已将房间清理干净。
她坐在炕床尾窗边的桌前,埋头写些什么。
她起身到衣柜翻了翻,拿出一个铁盒,里面都是钱票。
数了数,不够偿还徐琰花在她身上的一半。
方禾第一次产生找工作的念头,但又明白,在这个还是什么都靠分配的年份,工作又哪是这么容易找到。
尽管如此,她还是会想尽办法。
这几天她也存在问题,徐琰说不想过日子就早开口,是她理不清感觉,没说清楚。
才导致他们之间闹成今晚的地步。
如果分开,方禾就要把自己后面的路好好想一想。
***
“哎呦,你们听说了没?”
“啥?”
“刘翠香家的陈彤跳河了。”
“啊?”
“咋回事?”
“……”
上工休息时间,八卦声就没停。
吴村丽没和方远根他们一起坐,挨着一些婶子偷听,时不时的参与讨论。
方禾在吃煮鸡蛋,这次方宝骏和方苗没喊她,也没吃她的东西。
自从上次闹出不愉快,两人明显感觉方禾对他们姐弟不亲热。
方远根也不多话,偶尔深深看方禾两眼就看向别处。
“要死勒,刘翠香咋这么心狠!”
“可能她是真觉着隔壁大队那户人家不错吧。”
“哎,再不错又能咋样,小彤那丫头都被她逼跳河了。”
“……”
方禾小口的喝了两口水,就起身去干活。
大队长身影出现,八卦的婶子们立马散开,快速低腰做事。
本来已经谈好彩礼和流程,陈彤死活不同意,陈燕也来娘家劝导,还是劝不动。
刘翠香一忍再忍,最后指着陈彤的鼻头破口大骂。
什么骄小姐,千金体,草根命,没资格挑。
什么不嫁人就滚出去永远别回来,就当没陈彤这个女儿。
刘翠香的儿子儿媳简直不敢搭话,对陈彤是爱莫能助。
陈彤委屈又惊怒,真想不开,一头奔进河里,到今天陈彤都还没醒来,大队长过去看了看,现在才来地里监工。
有人打探,宋天就瞪眼过去,“没事干啊!”
打探的人不甘闭嘴。
很快到了下工,方禾没提前走,而是跟着大部队一起返回。
众人想看戏,故意绕从刘翠香家门口路过。
“好!好得很!有本事你出了这这个门就永远别回来!”
还没挨着,刘翠香暴怒的语气从里面传出来。
大家纷纷对视,加快吃瓜的脚步。
正要凑到门口,脸色发白的陈彤蓦然从里面冲出来。
她望着眼前的一群人,冷不丁瞥到人群中方禾,下意识的倒退好几步。
脸色还有些许后怕。
方禾盯着她,微闪过疑惑。
吴村丽皱眉走到方禾身边,“你怎么她了?”
“妈,我不知道。”方禾低声说。
吴村丽抿了抿唇,才出声:“这几天你离她远点。”
“嗯,”
他们对话的功夫,陈彤早已跑出去。
刘翠香还站在门口指着她背影大骂。
有人劝刘翠香,“翠香,你别这么逼她,万一……”
“万一啥万一!”刘翠香冷哼,“老娘养她这么大容易嘛,就应该生下来掐死,早知道她这么不听话!”
……
回去的路上。
吴村丽问方禾,“这几天怎么不见小琰回来?”
方禾低头,表情没什么变化,“可能公社忙吧。”
“再忙也得回家,你是他媳妇,多关心他一下,听到没。”
方禾没应。
那晚徐琰走后再也没回来,她也得了几天轻松日子过。
如果要分开,吴村丽们这里不好交代。
方禾知道她和方远根很满意徐琰。
可是,她和徐琰只是简单的夫妻而已,他们之间没领证。
想到这事,方禾不禁在心里叹了叹。
上一世的自己真的太单纯,又傻,没有婚姻保障,就这么跟徐琰去了远远的沪市。
“小禾?”
“知道了,妈。”
方禾和吴村丽他们分开,自顾回去。
正要推门,一道温和的嗓音传来,“方禾同志,”
方禾侧目,原地没动。
周文安拎着小皮包走近几步,他伸手,“这是你掉的手帕吧。”
方禾一瞧,还真是,是下工的时候,她去河边洗手落下的帕子。
“谢谢你,周知青。”
周文安微讶的挑眉,“不客气。”
如果说徐琰是大队里首要让人羡慕的知青,那周文安就是第二个。
因为他在大队是做文职工作,负责大队的审批公文处理,有时候会多次下达大队下的两个乡村安排工作。
而大队里开会,宋天也通常会通知他一起参与。
“天色不早了,东西物归原主,那我就先回知青宿舍。”
方禾点头,“麻烦你了。”
她软软的开口,让周文安再一次多看她一眼。
周文安这个人,方禾不是很了解。
记得前世,徐琰的事业越发忙碌,她一个人无趣得会胡思乱想,因此她决定回娘家待几天。
那时政策改动,每家差不多进行了包产到户,虽然这个政策还没完全落实,但大队里是悄悄执行。
大队里的知青也都参加高考离开,没考上的让家里托关系转户口离乡。
晚饭间,吴村丽和方苗就跟她说了些队里知青的情况。
方禾还记得方苗当时羡慕的语气,“姐,周知青是咱大队第二个让人羡慕的知青,第一个是姐夫。”
“周知青由于在大队工作不错,又加上高考,被调派去京都工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