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诏奋勇追击高迎祥后,钱守庸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全然不顾先前对曹文诏的承诺,并未率大军随后跟进。只见他眯着眼睛,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随后大手一挥,指挥李明、游击贺人龙以及赵佑安、孙启瑞、周荣茂三位守备,将五路兵马分散开来,如同五把利刃,朝着盘踞在山西东北部的小股流寇杀去。与此同时,他只是不痛不痒地安排曹文诏麾下的两千步兵在其后方缓缓跟进,美其名曰支援曹文诏。
李师爷瞧着这般部署,心里满是疑惑,忍不住凑近钱守庸,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您之前可是当着众将的面,清清楚楚答应过曹将军,会率大军紧跟其后,一同歼敌的呀。如今这般安排,其中有何深意,还请大人明示。”
钱守庸斜睨了李师爷一眼,鼻子里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哼,你懂什么!要是咱们跟在曹文诏屁股后边,那功劳不都让他一个人给占尽了?反正高迎祥手下精锐骑兵的脑袋是脑袋,其他流寇的脑袋不也是脑袋吗?有什么区别!咱们挑软柿子捏,轻松拿下战功,何乐而不为?”
李师爷一听,脸上立刻堆满了谄媚的笑容,竖起大拇指说道:“大人,高啊!实在是高!您这一招,既不用与高迎祥的精锐死磕,又能稳稳当当拿到战功,可谓是两全其美,属下对您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就这样,从崇祯四年年初一直到九月,在这漫长的大半年时间里,李明与贺人龙紧密配合。面对“通天柱”这股为祸已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流寇,他俩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行动当日,二人率领所部悄无声息地接近“通天柱”的据点,趁其不备,一举将其包围。“通天柱”及其手下虽妄图反抗,但在李明与贺人龙的猛烈攻击下,毫无招架之力,“通天柱”当场被斩下脑袋。
而“混世王”的队伍,虽人数不算多,可其中有不少是从边军逃出的逃兵,作战颇为凶悍。李明了解到“混世王”的营地位置后,决定利用夜袭战术。他带领士兵们连夜急行军,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接近“混世王”的营地。待一切准备就绪,李明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进营地,瞬间将“混世王”团团包围。“混世王”的手下在睡梦中惊醒,顿时乱作一团。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李明成功斩杀“混世王”,将这股流寇一举歼灭。
随着各路小股流寇被不断剿灭,一些起义军见在山西已无容身之地,纷纷选择脚底抹油。不少人朝着陕西方向逃窜,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跑到了延绥等地。延绥巡抚钱守庸眼见着自己这边战功已然积累了不少,再加上有流寇窜回自己的防区,觉得时机已到,便赶紧向三边总督练国事递上申请,言辞恳切地表示,需回防区处理流寇事宜。练国事收到申请后,仔细考量了山西这边的局势,见剿匪工作确实已颇有成效,思索一番后,便点头同意了钱守庸的请求。
于是,钱守庸得意洋洋地带着李明、三位守备以及贺人龙等人,踏上了返回延绥的路途。
另一边,曹文诏击溃高迎祥与张献忠的联军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四处探寻起义军下落,致力于清剿残余势力。
六月,曹文诏通过探子得知,点灯子赵胜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到了临县一个名为野狼谷的山谷中休整。曹文诏获此消息后,即刻率领手下骑兵火速追至野狼谷,成功将赵胜及其残部包围。赵胜见突围无望,为求保命,试图向曹文诏投降。然而,曹文诏毫不留情,手起刀落,将赵胜斩杀。
七月,曹文诏听闻扫地王张一川正率残部在一个叫李家村的地方修整。他当机立断,即刻带领兵马奔赴李家村。到达后,迅速对村子形成包围之势。扫地王张一川虽组织抵抗,但在曹文诏猛烈的攻势下,很快便溃不成军。一番激战后,张一川被杀,其残部也被尽数歼灭。
八月,曹文诏的探子来报,邢红狼在西北方向一个叫王家屯的村庄附近活动。曹文诏得知后,再次率领骑兵出击,对邢红狼展开突袭。邢红狼猝不及防,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曹文诏斩杀,至此,这几路义军首领皆被曹文诏消灭。
经此数役,曹文诏的威名在义军之中如惊雷般广为流传。此后,但凡提及曹文诏的名字,起义军们便胆战心惊,仿佛“谈曹色变”。在一些起义军聚集的营地里,甚至流传着“曹文诏来了”这样的话语,便能让哭闹的小儿瞬间止住啼哭,其威慑力可见一斑。曹文诏之名,俨然成为了悬在起义军头上的一把利刃,令他们心生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