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安镇,这个宁静的小镇此刻正涌动着一股新的活力与使命感。上级要求各村一定要做好今年的脱贫户和防贫户的具体工作,工作中一定要细之又细不留一个死角。
镇政府的办公室里,文件整齐地摆放着,一份关于要求各村填报 2024 年脱贫户和防贫户帮扶台账的通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通知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未来。
消息迅速传到了各个村落。在青山村,村支书老王站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望着远处空旷的田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份台账,更是关乎着村里每一个脱贫户和防贫户的生活保障。
“大家都过来,咱们开个紧急会议。”老王一声招呼,村干部们纷纷聚拢过来。
“镇里刚下了通知,要求咱们填报今年的脱贫户和防贫户帮扶台账,帮扶责任人改为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每人包联不超过五户。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合理安排一下,村里的各户要上门详细了解情况,要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老王严肃地说道。
众人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啊,咱们得认真对待。”一位村干部说道。
“是啊,咱得确保每一户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另一位附和道。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决定先对村里的脱贫户和防贫户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走家串户,了解每一户的实际情况。
在村民李大爷家,村干部小张耐心地询问着李大爷的生活状况。
“李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家里有啥困难不?”小张关切地问道。
李大爷感激地看着小张:“身体还行,就是担心今年的收成。我儿子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就靠我这把老骨头种点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张连忙安慰道:“大爷,您别担心,咱们镇里有新的帮扶政策,一定会帮您度过难关的。”
摸排工作持续了两天,村干部们掌握了每一户的详细情况。接下来,就是确定包联责任人了。
老王再次召集大家开会。“根据摸排的情况,咱们现在来确定包联责任人。一定要确保公平合理,让每一个包联干部都能真正发挥作用。”
经过仔细的斟酌和分配,最终确定了每一位包联干部的包联对象。包联干部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帮扶工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包联干部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深入到每一户包联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
包村干部小李负责的五户中有一户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这户人家的主人叫赵大嫂,她的丈夫几年前在工地干活时受伤,落下了残疾,不能再干重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赵大嫂一个人身上。
这天,小李提着一些生活用品来到赵大嫂家。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屋里传来赵大嫂的叹息声。小李轻轻敲了敲门,赵大嫂打开门,看到小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感激。
“李干部,你咋来了?快进来坐。”赵大嫂热情地招呼着。
小李走进屋里,放下手中的东西,开始询问赵大嫂最近的情况。“大嫂,家里最近还好吧?孩子们学习怎么样?”
赵大嫂愁容满面地说:“孩子们学习都还努力,就是这日子过得紧啊。他爸的药费,孩子们的学费,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小李耐心地安慰道:“大嫂,别担心,镇里已经在想办法帮你们解决困难了。我这次来就是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小李仔细查看了赵大嫂家的情况,发现屋顶有些地方漏雨。他立刻拿出手机,联系了村里的维修队,安排他们尽快来帮忙修缮屋顶。接着,小李又和赵大嫂商量起增加收入的办法。他建议赵大嫂可以养一些鸡和鸭,鸡蛋和鸭蛋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增加一些收入。同时,他还积极联系镇里的企业,看是否能为赵大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村干部小赵则把重点放在了教育帮扶上。他包联的几户中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其中有个叫小明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收入微薄。
小赵来到小明家,小明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小赵轻轻地走到小明身边,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小明,学习累不累啊?”小赵轻声问道。
小明抬起头,看到小赵,露出灿烂的笑容:“赵叔叔,我不累。我知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小赵摸了摸小明的头,鼓励道:“小明真懂事。叔叔这次来就是想看看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的学习用品够不够啊?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叔叔。”
小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叔叔,我的书包有点旧了,还有我的铅笔也快用完了。”
小赵立刻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新书包和文具递给小明:“小明,这些是叔叔送给你的,希望你能好好学习。”
小明接过书包和文具,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谢谢赵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很快就到了周一。各村的帮扶台账电子版纷纷提交到了镇政府。镇领导认真地查看每一份台账,对各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陵安镇的这场帮扶行动,如同一场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个脱贫户和防贫户的心中。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包联干部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将为这些家庭带来新的生活,为陵安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