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安镇,清晨的阳光总是带着几分质朴与温暖,缓缓洒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镇书记闫玉军站在镇政府的小院里,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新的一天,又在忙碌中拉开了帷幕。
“小李,今天把各村有废品收购站的信息统计一下,姓名和电话都要详细,下午就得给我。”闫玉军对着办公室新来的小李吩咐道。小李连忙点头,坐在电脑前开始打电话联系各村负责人。这看似简单的统计工作,实则关系着镇上废品回收行业的规范管理,这些废品收购站分布在各个村子,对资源回收利用有着不小的作用,详细掌握他们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导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闫玉军又在镇工作群里发出一条通知:“今天各村统计一下实际能无偿献血的人员信息。”献血活动虽然看似平常,但对于保障医疗用血、挽救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陵安镇,大家一直有着互帮互助的传统,每次组织献血,都有不少村民踊跃参与。各村的村干部们接到通知后,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有的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广播宣传。
在统计献血人员信息的同时,一项更为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2025年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集中审核。闫玉军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关乎着众多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
核查对象范围广泛,包括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还有那些未纳入低保特困范围的重病、重残、三级智力或精神残疾人家庭。这些家庭往往因为疾病、残疾等原因,生活陷入困境,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连日常的生活开销都难以维持,更别说应对突发的状况。脱贫人口、防贫监测对象也在核查之列,虽然他们已经脱贫,但仍需时刻关注,防止返贫现象发生。2024年新入学大学生家庭,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被纳入了此次核查范围。还有其他易致贫返贫人员家庭,他们就像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就可能重新陷入贫困的泥沼。
收入核算时间设定在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这12个月。家庭收入的构成十分复杂,工资性收入,对于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来说,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工作的不稳定、工资的拖欠等问题,让这部分收入充满了不确定性。经营性收入,像种植养殖,村民们靠着土地辛勤劳作,可天气、市场价格等因素却常常让他们的心血付诸东流。财产性收入方面,耕地流转、房屋出租能带来一些收益,但在陵安镇这样的小镇,这些收入并不普遍。转移性收入中,赡养(抚养、扶养)费,有的家庭子女不孝,老人根本拿不到应有的生活费;离退休金,只有少数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村民能享受到;接受捐赠(赠送)收入更是少之又少。
在核算家庭收入时,还要扣除刚性支出,因病、因残费用是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村民王大爷的儿子身患重病,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每个月的医药费就像一个无底洞。孩子上学的学费住宿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供孩子读书实在是难上加难。核算时必须附上刚性支出票据,这是为了确保审核的公正公平,但对于一些不了解流程、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来说,收集这些票据又成了一道难题。
不计入家庭收入项的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虽然金额不多,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说,也是一份小小的保障;高龄补贴,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是对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认可;在校学生助学金、生活补助,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残疾人补贴,低保金特困金,计划生育扶助金,这些都是为了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界定也十分关键。配偶、未成年子女自然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子女,他们还在求学阶段,没有经济来源,需要家庭的支持;成年未婚的重病、重残以及其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子女,更是家庭永远的牵挂。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也都在考虑范围内,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各村的工作人员都忙得焦头烂额,一边要耐心地向村民解释各项政策,一边要仔细地收集和整理资料。4月10日要交核查表和低保特困证、特困照料协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村民对政策不理解,认为自己符合条件却没有被纳入救助范围,便来到镇政府大吵大闹。赵刚总是亲自接待,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政策,拿出详细的资料进行比对,直到村民心服口服。还有些工作人员在核算收入时,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赵刚就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参考相关政策文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统计工作逐渐有了眉目。废品收购站的信息统计完成,小李将一份详细的表格交给闫玉军,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个收购站的相关信息。无偿献血人员信息也陆续汇总上来,看着那一个个报名的名字,闫玉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是陵安镇村民善良与爱心的体现。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集中审核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月10日,各村按时交上了核查表和相关证件、协议。闫玉军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堆积如山的资料,他知道,这些资料承载着众多困难群众的希望,他必须认真对待,确保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救助。
在陵安镇,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故事;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关系着百姓的生活冷暖。闫玉军和他的同事们,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为了陵安镇的和谐发展,为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默默地付出着努力。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挑战和任务,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去做,陵安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