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大的实力面前,面对威逼利诱,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一众士绅很容易做出选择。
只需交出田亩,献上粮草,再拿出一部分钱财用来赎罪,即可带上剩下的钱财,迁往辽东,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了。
刘昊是不可能继续任用当地官吏的,否则等于白忙一场。
只有许贡跟王朗二人,继续留任太守,表举为县侯。
由荀彧在此主持大局,迁辽东“英才学院”的合格人才,来此出任县令、吏员。
如今江南四郡基本已定,不需要再留那么多兵力。
刘昊把大军分成八军。
赵云为第一军大督都。
周泰第二军。
关羽第三军。
张飞第四军。
太史慈第五军。
典韦第六军。
黄忠第七军。
孙策第八军。
虽然口称排名不分先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按照资历排的。
张辽原本就是中尉,高这些武将一级,升级镇国大将军。
(为二品大将军)
允许各军招募2万正规军,海军3万。
太史慈调回青州的过乡港,在那里设置海军督都府。
周仓回新高唐县,以防止袁绍贡打青州。
海军留黄忠跟廖化在扬州。
关羽、张飞调到青州,与赵云一起,呈品字形互为犄角之势。
孙策军,留守江南,顺便把丹阳、豫章两郡全部收复,配合海军加以守之。
把江南四郡的士族,全部以入学深造为名,迁往辽东。
由许褚、赵成,分批次护送(押送)至辽东。
一群士绅,举家乘坐大海轮,漂洋过海来到安乐国。
果然,荀相没有吹牛批,安乐国之富庶,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在江东只有富绅才能装的起的玻璃,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换上了。
难怪这里衣食无忧,衣食住行,那么的便宜。
就连马匹,都比别处便宜不少。
寻常布衣都可以骑高头大马,乘坐漂亮的马车。
户部与礼部的人联合前来接应,直接把他们带到新创豪宅区。
先一通兜售房屋,买不起的租,总之赶紧先把家眷安顿下来,好去英才学院深造。
年纪小的娃,送去相应的书院读书。
户部给安家落户,礼部给入学的人登记造册。
随后把学子们带去“英才学院”。
众人只觉走了好几天路,走了两腿发直。
总算是喊了一声:“到了,全部在这里集合。”
一进大院里,整齐排列着一排排的平房。
分派好宿舍,上下铺,每10人一间,短暂休息过后。
在一众蒙圈中,第二天一早,集合过后,分拨已定,就开始练队列。
“敢问先生,此间可是英才学院?”
“是啊。”
“啊?英才学院,缘何不教学问,反而在此练习行军布阵?”
“这就是学问,里面暗藏着大学问,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位将来都是要被殿下委以重任的,许多人要成为百姓之衣食父母,不知百姓之艰辛,如何爱民如子?这只是开始,往后还要跟百姓一样劳作。”
“啊?敢问要做多久?”
“三年!”
“什么?三年?!学生可以放弃吗?学生本无大志,只想做得富家翁,逍遥快活一生,不想做什么衣食父母。”
“迟了,当你登记造册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已经由不得你!全体都有,都听好了,你们最好认真仔细一点,否则,一人犯错,全什受罚,不想连累他们,就乖乖听从军令!”
众人顿时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如此,高低不来。
训练一天下来,简直比蹲一天苦牢还要辛苦。
…………
江东两郡,这一趟兵不血刃,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超过800万斛稻谷,8亿多钱。
原本征召的百万民,没有迁走,而是就地留用。
无数粮田,到了收割的季节。
刘昊从现代进来1000台8马力手扶拖拉机,耕地耙地用的设备全部配齐。
外加可以用拖拉机带动的脱粒机,分派到各支队伍中,以加快采收的进度。
荀彧:“殿下,往后江南四郡,是否如新高唐县一般,大力推广纺织业?这里盛产丝麻。”
“这几年来,暂且先以丝织业为主;还有,在豫章郡多多画出水田,用来培育新的稻种;德容,寻的熟知水稻种植的人找来了吗?”
“以在外面等候,随叫随到。”
“快,快快有请。”
不多时,十多名老农进来。
礼毕。
刘昊:“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属于高级机密,只有我们在场之人才能知道,否则,一旦泄密,满门抄斩,都明白吗?”
众人:“是,一旦泄密,满门抄斩。”
“一个是关于水稻种子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水稻种植的问题,首先水稻种植,江南之地,可以种植两季,诸位老伯们,可知晓此事?”
能知道才怪,两季稻是清朝康熙年间发明推广的。
许贡:“江南可以种两季?殿下说的可是吴郡?”
“没错,第了季,最迟清明节前育完秧,大约一伏二伏左右收割,在此之前,提前把秧育好,收割后立刻整地插秧,就能收获两季。”
许贡看看一群熟知水稻的,他们也是一脸的蒙圈。
荀彧深信不疑:“如此,明年天春,当大力推广;殿下所说的种子一事,又是为何?”
“诸位知道骡子吗?”
“知道。”
“简而言之,就类似于马跟驴相交,可得骡一样,而植物是通过花来繁育,水稻也分很多种……”
刘昊简单把杂交水稻,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株,再用不育株进行杂交的原理,说给一群老农听。
虽是老农,能被带来见安乐王的,都是识文断字的农户,而非普通平民。
杂交水稻在现代,南亚东南亚也已大量培育,只是没有龙国的种品齐全,质量好而已。
刘昊利用钞能力,买到高产优质原种。
又搞了一本如何选育,如何田间管理之类的书籍,交给老农们,让他们自己研究去。
许贡:“当真亩产可超千斤?且是每季?”
刘昊:“这只是保守估计,如果培育得当,利用杂交种子,单季亩产超过1000市斤也并非不可能。”
先不论信与不信,这等好事儿,为啥要拿到豫章郡去搞。
“在吴郡无法培育吗?”
“这里每年至少有一次台风过境,会严重影响花期授粉,是以,豫章郡气候适宜,且水利条件好,最适合在那里培育,而吴郡,正适合大面积播种,往后吴郡将会成为天下粮仓,丝绸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