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从苏家祠堂返回皇宫后,内心的愧疚与悔恨如潮水般翻涌,令他一刻也无法停歇。他即刻宣召礼部官员入宫,在御书房内,皇帝眉头紧锁,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悯贤将军蒙冤而死,朕要为他举办一场追思大典,规模必须是我朝开国以来最隆重的,你们要让天下人都知晓苏将军的忠义与冤屈,明白朕对他的追思与愧疚。”礼部尚书领旨后,额头布满细密汗珠,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退下后便与一众官员日夜商议筹备,从大典流程的编排到仪式细节的敲定,每一项都反复斟酌,力求完美。
追思大典那日,京城仿若被一层肃穆的纱幔所笼罩,万人空巷。天还未亮,街道两旁便站满了百姓,他们自发身着素服,神情凝重,手中捧着洁白的菊花,眼中满是对苏悯贤的敬重与缅怀。送葬的队伍从皇宫缓缓出发,浩浩荡荡,绵延数里。皇帝一身素袍,神色哀伤而庄重,亲自走在队伍前列,每一步都迈得缓慢而沉重,仿佛承载着满心的悔恨。
苏夫人与林羽风紧随其后。苏夫人面色悲戚,身形单薄,仿若一阵风便能将她吹倒,但她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韧与欣慰。她手中紧紧握着苏悯贤生前最喜爱的佩剑,那剑承载着往昔的温暖与回忆,是她与丈夫之间深厚情感的寄托。林羽风则一脸肃穆,心中五味杂陈,为苏将军能沉冤得雪而欣慰,也为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感慨万千。
灵堂内,苏悯贤的画像高悬正中央,画像中的他目光坚毅,英姿飒爽,周围摆满了盛开的鲜花与丰盛的祭品。皇帝缓步走到画像前,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痛而颤抖地宣读祭文:“苏悯贤将军,一生赤胆忠心,为我朝江山社稷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幸遭奸臣赵康恶意诬陷,含冤受屈而死。朕昏庸失察,致使忠良蒙冤,悔恨万分。今日,朕郑重为苏将军平反昭雪,恢复其生前名誉,追封其为镇国大将军,爵位世袭罔替,望后世子孙永记苏将军的丰功伟绩,以彰其忠魂。”一字一句,饱含深情与悔恨,在灵堂内久久回荡,传进每一个人耳中,众人皆跪地叩拜,哭声此起彼伏,悲痛的氛围弥漫在整个灵堂。
与此同时,赵康及其党羽的审判也在刑部大堂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赵康瘫倒在冰冷的地面,往日的嚣张跋扈早已荡然无存,此刻的他面容憔悴,眼神惊恐,面对如山的铁证,只能瑟瑟发抖,无言以对,听候发落。皇帝端坐在主位之上,怒目而视,眼中的怒火仿佛能将赵康烧成灰烬,随后,他咬牙下令:“赵康欺君罔上,陷害忠良,罪大恶极,着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其党羽按罪行轻重,或流放边疆,或削职为民,绝不姑息!”
平反昭雪后,苏家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皇帝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田产宅邸,还派遣宫中最得力的太医定期为苏夫人诊治调养身体,又时常派人慰问关怀。林羽风因协助调查有功,被皇帝嘉奖,赐予高官厚禄,但他婉拒了皇帝的好意,他心中牵挂着苏家,只愿留在苏家,帮苏夫人打理家业,照顾苏家上下,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京城的百姓们为铭记苏悯贤的功绩与精神,自发筹资在城中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祠堂。祠堂建成之日,百姓们纷纷前来参拜,香火鼎盛。此后,人们时常带着家人孩子来到祠堂,讲述着苏将军的英勇事迹,他的故事在街头巷尾口口相传,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传奇佳话。而苏悯贤的冤魂,终于在正义的伸张中得到安息,京城的天空,也终于拨云见日,重归澄澈,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缓缓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