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数十年转瞬即逝,当年苏悯贤的冤案虽已沉淀为泛黄史册中的一页,却在民间口口相传,未曾有丝毫褪色。
在京城最负盛名的学府里,宽敞明亮的讲堂内,一位年逾花甲的先生正站在讲台上,对着台下一群身着儒衫、求知若渴的学子们,神情肃穆地讲述着苏悯贤的故事。先生缓缓踱步,语调深沉而有力:“同学们,苏悯贤将军一生忠勇无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其丰功伟绩本应名垂青史,世代传颂。然而,却因奸臣赵康的恶意诬陷,含冤受屈,落得个悲惨结局。这不仅是苏将军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国家的伤痛,是我们后人应当永远铭记的沉痛教训。”
台下的学子们全神贯注,脸上纷纷流露出愤慨与惋惜之色。一位身形挺拔的少年忍不住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成拳,义愤填膺地说道:“这赵康实在是罪大恶极!如此奸佞之徒,竟能蒙蔽圣听,陷害忠良,实在令人发指。若我日后有幸入朝为官,定当坚守本心,远离奸佞,做一个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好官。”先生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赞许与期许:“正是如此,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无论身处何位,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黑白,绝不能让忠良之士蒙冤受屈,让正义之光永远照耀朝堂。”
与此同时,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新帝刚刚登基,万象更新,满朝文武齐聚。在一场朝会中,白发苍苍的老臣张御史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神依旧坚定。张御史双手捧着笏板,向新帝进谏:“陛下,前朝苏悯贤将军的冤案不可不察啊。当年,只因奸臣当道,蒙蔽了先帝的视听,致使忠良蒙冤,国家险些陷入动荡,根基动摇。这惨痛的教训犹如一把利刃,时刻刺痛着老臣的心。望陛下以史为鉴,广开言路,亲近贤能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莫让此类悲剧再次上演,保我朝江山社稷长治久安。”新帝面色凝重,认真聆听着张御史的谏言,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新帝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老爱卿所言极是,朕定当铭记这段历史,时刻警醒自己,不让忠良蒙冤,不让奸佞得逞。”
在京城繁华的市井之中,热闹的茶馆里,一位眉飞色舞的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将苏悯贤的故事编成精彩的评书,演绎给在座的茶客们听。茶馆内座无虚席,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每当说到苏将军被赵康设计陷害,含冤入狱时,台下的听众们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拍案而起,痛骂赵康的卑鄙行径;而讲到最终真相大白,苏将军得以平反昭雪时,众人又不禁拍手称快,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一位年轻的茶客听得热血沸腾,感慨道:“听了这故事,才深知朝堂之上波谲云诡、险恶万分。我们虽是平头百姓,远离朝堂纷争,但也得时刻警醒,擦亮双眼,莫被小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周围的茶客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茶馆内议论纷纷,大家都在为苏悯贤的遭遇感慨万千,也在反思着人性的善恶与是非。
而苏府,在苏夫人和林羽风多年的悉心守护下,依旧安宁祥和,庭院深深,岁月静好。苏夫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但她的眼神中依然透着坚韧与温柔。闲暇之时,她总会把孙辈们召集在身边,给他们讲述苏悯贤的过往。孩子们围坐在苏夫人身边,瞪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听得入神。最小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奶奶,爷爷是大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像爷爷一样勇敢、正直,保护大家。”苏夫人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她知道,苏悯贤的精神,正在后辈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延续传承。
苏悯贤的故事,犹如一口高悬的警钟,时刻在后世之人的耳畔敲响。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市井之中的普通百姓,都从这段历史中深刻汲取着教训,时刻警惕着奸佞小人的危害。正义与忠诚的光芒,穿越时空的长河,永远照耀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幸福,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信仰与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