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安稳度过数月后,一日清晨,秦府收到一封来自咸阳的密信。送信之人神色匆匆,将信亲手交到秦轩手中后,便迅速离去。秦轩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印记,心中一紧,赶忙回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件。
信是赵桓所写,字迹潦草,满是焦急。信中提到,咸阳城内局势愈发紧张,民间对秦朝苛政的不满已达到顶点,各地起义的苗头如星火般悄然蔓延,其中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最为迅猛,短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大量人马,势力不断壮大。而朝堂之上,赵高弄权,蒙蔽二世,诸多忠良之士被排挤打压,秦军的军心也开始出现动摇。
看完信,秦轩的手微微颤抖,他深知,大秦的末日或许真的要来了。他立刻召集秦御霄和家中几位重要幕僚,将信中的内容告知众人。屋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秦御霄率先打破沉默,愤怒地一拳砸在桌上:“赵高这奸贼,大秦危在旦夕,他竟还在祸乱朝堂!如今该如何是好?”幕僚们也纷纷议论起来,有人主张立刻起兵北上,勤王救国;也有人认为岭南局势同样不稳,贸然出兵可能会让岭南陷入混乱。
秦轩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刻贸然北上并非上策,岭南刚稳定下来,若我们一走,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定会趁机作乱。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想个万全之策。”他看向秦御霄,继续道:“御霄,你立刻加强岭南的军事防御,多派斥候打探周边动静,防止起义势力波及到我们这里。同时,挑选一批精锐士兵,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但先不要轻举妄动。”
秦御霄点头领命,接着问道:“父亲,那我们如何支援秦国呢?”秦轩思索着说:“我们可以暗中联络一些忠于秦国的势力,为他们提供粮草和物资,让他们在北方牵制起义军。另外,你即刻修书给赵桓,让他联络同门和军中旧部,尽可能稳定局势,等待时机。”
安排妥当后,秦御霄和幕僚们纷纷行动起来。而秦轩则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充满艰难险阻,秦国能否度过这场危机,他心里也没有底。
与此同时,在距离岭南不远的一处山林中,一伙神秘人正在秘密集会。为首的是一个名叫陈武的男子,他身形魁梧,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厉。
“兄弟们,大秦如今内忧外患,正是我们的好机会!”陈武大声说道,“听说秦御霄那小子在岭南混得风生水起,我们若是能拿下岭南,以这里为根基,何愁大事不成?”
众人纷纷附和,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这时,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大哥,那秦御霄可不是好对付的,他手下兵强马壮,我们该如何下手?”陈武冷笑一声:“怕什么!我们先派人混入岭南,摸清他们的底细,再找机会里应外合。我就不信,我们这么多人,还对付不了一个秦御霄!”
商议完毕,这伙人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派了几个身手敏捷的手下,伪装成流民,朝着岭南方向而去。
几天后,这些伪装的流民来到了岭南城门口。守城的士兵见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便上前盘问。为首的流民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道:“军爷,我们是从北方逃过来的,家乡闹灾,实在活不下去了,求军爷让我们进去讨口饭吃。”
士兵们见他们不像坏人,便放他们进了城。然而,这些流民一进城,便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机会,收集秦府和秦军的情报。
而在秦府,秦轩总觉得心神不宁,他隐隐有种预感,似乎有什么危险正在逼近。他吩咐护卫统领李明,加强府中的戒备,任何可疑之人都不能放过。
夜晚,秦府灯火通明,护卫们在府中四处巡逻。突然,一名护卫发现有个黑影在花园中一闪而过。他立刻大声呼喊:“有刺客!”其他护卫闻声赶来,将花园团团围住。那黑影见势不妙,想要翻墙逃走,却被李明眼疾手快,一箭射中了腿部。黑影摔倒在地,被护卫们当场擒获。
李明将刺客押到秦轩面前,秦轩看着这个神色慌张的年轻人,冷冷地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潜入我秦府?”刺客咬紧牙关,一言不发。李明见状,作势要动手,刺客这才害怕地说道:“我说,我说……我是陈武的人,他派我们来打探消息,准备攻打岭南。”
秦轩听闻,心中一惊,没想到危险竟来得如此之快。他立刻命令李明,将刺客严加看管,同时派人去调查陈武的势力,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经过几日的调查,秦轩得知陈武在周边山林纠集了近千名乌合之众,虽战斗力参差不齐,但胜在人数众多,且占据着地形优势。更为棘手的是,陈武与当地一些心怀不满的小势力暗中勾结,若联合起来,将对岭南形成巨大威胁。
秦轩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亲自前往军营,与秦御霄一同商讨御敌之策。军营中,士兵们士气高昂,在秦御霄的严格训练下,已具备相当的战斗力。但面对陈武可能的进攻,秦军的兵力仍显不足。
“父亲,我们不能被动挨打。”秦御霄看着沙盘说道,“我打算主动出击,趁他们还未完全准备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秦轩摇头道:“不可,陈武占据山林,地形复杂,我们贸然进攻,很容易中埋伏。而且我们对他们的兵力部署和具体计划还不完全清楚,不能轻易冒险。”
这时,一位幕僚建议道:“大人,我们可以在岭南城周围设下伏兵,引诱陈武前来攻城,再将他们一网打尽。”秦轩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不仅要设伏,还要想办法分化他们的联盟。”秦轩说,“派人去接触那些与陈武勾结的小势力,晓以利害,看能否让他们倒戈。”
秦御霄立刻安排人手,一方面在城外隐秘处布置伏兵,设置各种陷阱和障碍;另一方面,派出能言善辩的说客,前往各个小势力处游说。而在秦府内,秦轩也加强了对那名刺客的审讯,试图从他口中得到更多关于陈武的行动计划。
刺客起初还心存侥幸,不肯多说,但在秦轩和李明的软硬兼施下,终于交代出陈武打算在半月后月圆之夜发动进攻,到时会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秦轩和秦御霄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他们将计就计,故意在城中散布秦军兵力空虚的假消息,让陈武的内应信以为真。同时,对城内的可疑人员进行了严密监控,确保不会出现意外。
随着月圆之夜的临近,岭南城的气氛愈发紧张。秦军士兵们日夜坚守岗位,百姓们也察觉到了异样,纷纷闭门不出。秦御霄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埋伏在城门附近,等待着陈武的到来。
终于,在月圆之夜,陈武率领着他的手下,趁着夜色向岭南城逼近。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城门,却未发现任何异常。按照计划,内应会在关键时刻打开城门。然而,当他们靠近城门时,突然听到一声炮响,四周顿时火光冲天。
秦军伏兵从四面八方涌出,喊杀声震天。陈武意识到中计,但为时已晚。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秦军的包围圈越来越紧。在激烈的战斗中,陈武的手下死伤惨重,纷纷投降。
陈武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走,却被秦御霄拦住。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单挑,陈武虽勇猛,但秦御霄武艺高强,几个回合下来,便将陈武斩于马下。这场战斗以秦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岭南城暂时解除了危机。
战后,秦轩和秦御霄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总结。他们深知,此次只是暂时击退了陈武,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加强岭南的防御,他们决定在周边修建更多的堡垒和烽火台,以便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
同时,秦轩也没有忘记关注秦国的局势。他与赵桓的通信更加频繁,不断为他提供建议和支持。在赵桓的努力下,一些忠于秦国的势力开始联合起来,试图对抗起义军。但由于赵高的阻挠和秦军内部的混乱,他们的行动进展缓慢。
而在岭南,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秦御霄继续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秦轩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年轻一代上,他希望通过教育,为秦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未来的复兴打下基础。
然而,大秦的局势却越来越糟。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虽在与秦军的战斗中遭受挫折,但其他起义势力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项羽、刘邦等势力逐渐崛起,成为了反秦的主力。在咸阳,赵高的权势愈发膨胀,二世皇帝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秦轩和秦御霄感到无比的压力。他们知道,秦国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而他们在岭南,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一天,秦轩把秦御霄和家中重要成员召集到一起,神色凝重地说:“如今大秦局势已不可逆转,我们在岭南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众人听后,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父亲,您是说……”秦御霄问道。秦轩点头道:“我们要做好独立的准备,若秦国灭亡,我们也要在岭南保住一方百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背叛秦国,我们依然是秦人,只是为了生存和延续。”
于是,秦轩和秦御霄开始秘密筹备。他们加大了对军队的训练力度,储备了更多的粮草和物资。同时,与当地的百越部落加强了联系,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共同抵御可能的外敌入侵。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岭南成为了一片相对安宁的乐土。百姓们在秦轩和秦御霄的治理下,生活逐渐富足。但他们都清楚,这份安宁随时可能被打破,未来的路还充满着未知和挑战。而秦轩,这位心系家国的穿越者,也在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下一次考验,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这乱世之中,为秦国和百姓撑起一片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