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宫的偏殿里,李斯正带领着新政筹备小组挑灯夜战。竹简堆满了长桌,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疲惫却专注的面庞。小组成员包括精通律法的廷尉府属官、熟悉农事的司农官员,还有擅长商贸的市令丞,大家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新政的细节。
“这整顿吏治,关键在于设立明确的考核标准。”一位年轻的属官边说边比划,“比如考核官员治理地方时的赋税征收、案件处理、民生安抚等事务,根据结果决定升迁或贬黜。”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对新政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秦国朝堂焕然一新的景象。
司农官员却皱起了眉,提出异议:“兴修水利虽是好事,可各地情况不同,如何确保水利工程既能惠及百姓,又不会劳民伤财?像是巴蜀之地,地形复杂,工程难度极大。”他摊开双手,脸上满是忧虑,作为负责农事的官员,他深知水利工程对秦国农业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其中的艰难险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李斯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手中的毛笔不时在竹简上记录要点。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秦国变革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秦国的未来。“各位所言都有道理,”李斯终于开口,“整顿吏治的考核标准,我们可以参考过往的成功经验,结合秦国当下的国情进行制定。至于水利工程,我们先派精通水利的官员前往各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务必做到因地制宜。”
而在朝堂之外,旧贵族们也没闲着。公孙恒联络了数位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在一处隐秘的庭院中秘密集会。酒盏碰撞间,公孙恒压低声音道:“这新政一旦推行,咱们的特权怕是要大打折扣,必须想办法阻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阴狠,紧紧握着酒杯,仿佛那是他即将失去的特权。
“没错,”一位年迈的贵族附和,“土地分封、奴隶私用,这些都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能轻易更改?”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固执,对于旧制度的坚守,让他对新政充满了抵触。众人商议着,决定先在民间散布新政的负面消息,制造舆论压力,同时联名上书秦王,陈述新政的弊端。
苏秦离开了赵国,辗转来到楚国。楚国朝堂上,他言辞恳切地向楚王进言:“大王,秦国虎狼之心不死,此次虽胜,野心只会愈发膨胀。楚国地大物博,若能联合其他国家,再次组建联盟,或许还有抗衡之力。”苏秦微微躬身,双手抱拳,脸上满是真诚,他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试图唤醒楚王的危机感。
楚王面露犹豫之色:“苏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可上次联盟失败,各国元气大伤,如何能轻易再次联合?”楚王靠在王座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楚国在六国联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上次联盟的失败让他心有余悸。苏秦早有准备,他分析各国形势,指出楚国可以率先发起联盟倡议,以丰厚的利益拉拢小国,再逐步说服大国加入。楚王虽未立刻答应,但也被苏秦说动,决定派人联络其他国家。
张仪则踏上了出使魏国的路途。魏国都城大梁的宫殿里,魏王满脸戒备地看着张仪:“秦国大胜而归,如今又派你来,所为何事?”魏王坐在王座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充满了警惕,秦国的强大让他感到不安。
张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大王,秦国此次战胜,实非本意。六国联盟,秦国不得不自卫。如今秦国愿与魏国修好,甚至愿意归还部分河西之地,只要魏国能与秦国携手,共同发展。”张仪向前走了一步,双手摊开,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魏王心中一动,河西之地一直是魏国的心病,若能收回,对魏国实力提升大有帮助。但他又担心此举会得罪其他国家,一时陷入两难。
在咸阳城,秦轩与白起私下会面。两人坐在庭院中,白起将朝堂上关于新政的争论和民间的暗流涌动一一说给秦轩听。秦轩轻轻抿了口茶,缓缓说道:“这新政是秦国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触动的利益太多,推行起来必然艰难。你手握军权,又是新政的支持者,切不可卷入朝堂纷争,只需守护好秦国的根基。”秦轩放下茶杯,目光坚定地看着白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秦国未来的担忧和对白起的期许。
白起点头称是,眼中透露出坚定:“先生放心,我只知秦国强大是首要之事,无论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我都会为秦国的安定奋战到底。”白起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身姿挺拔,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仿佛在向秦国宣誓他的忠诚。
咸阳城的夜晚,灯火阑珊。新政筹备小组还在为新政的细节争论不休,旧贵族们在暗中谋划,苏秦在为合纵联盟四处奔走,张仪则努力瓦解各国的抵抗意志。秦国,这个正处在历史关键节点的国家,就像一艘航行在波涛汹涌大海上的巨轮,虽向着统一的彼岸前行,却不知前路还有多少暗礁与风浪在等待。
在民间,百姓们也在热议着新政。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新政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位卖布的商人皱着眉头说:“听说新政要统一度量衡,这对咱们做生意到底是好是坏啊?要是标准变了,我这囤的布可怎么卖?”旁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道:“我看是好事,以前各地度量不一样,买卖太麻烦,统一了说不定生意更好做。”茶馆里,几个读书人也在高谈阔论,有人兴奋地说:“新政若能推行,秦国定能更加强大,咱们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也有人担忧地回应:“可这新政动了贵族的蛋糕,他们能轻易答应?怕是要有一场大争斗。”这些民间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秦国未来的走向。
而在秦国的军营里,士兵们也在谈论着新政。篝火旁,几个年轻的士兵围坐在一起。“听说朝堂在搞新政,对咱们当兵的不知道有啥影响?”一个士兵挠挠头问道。另一个士兵接话道:“要是新政能让国家更强,咱们打仗也更有底气,说不定还能多拿些军饷呢。”他们的长官在一旁听着,微微点头,心中想着,无论新政如何,都希望秦国能越来越好,让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能有个安稳的未来。
在旧贵族的府邸中,公孙恒等人还在谋划着下一步行动。他们决定贿赂一些朝中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为旧贵族说话,同时煽动地方上的一些势力,制造混乱,给新政推行制造障碍。他们的阴谋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随时准备给新政致命一击。
苏秦在楚国得到楚王支持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韩国。在韩国朝堂上,他向韩王分析秦国威胁,试图说服韩王再次加入合纵联盟。韩王面露难色,韩国国小力弱,一直对秦国心存畏惧,参与联盟意味着巨大风险。苏秦见状,承诺楚国将在联盟中为韩国提供庇护,并共同对抗秦国的威胁。韩王虽未当场答应,但也表示会慎重考虑。
张仪在魏国继续游说,他深知魏王的犹豫,于是又抛出更多诱人条件,包括秦国与魏国互市通商,开放边境口岸,促进魏国商业繁荣。同时,他还暗中联络魏国朝中亲秦势力,让他们在朝堂上为秦魏联盟发声。在张仪的努力下,魏王渐渐动摇,对与秦国合作表现出更多兴趣。
李斯带领的新政筹备小组终于完成了新政初步方案。他们将方案呈递给秦王,秦王仔细审阅,对其中一些条款提出疑问和建议。李斯等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修改完善,力求新政既能符合秦国长远发展,又能尽量减少推行阻力。秦国的未来,就悬在这新政的天平之上,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