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伊籍,以及马谡的名字我也耳熟能详,均堪称一州的优秀治理者。
然而,我所统领的地盘尚且有限,恐怕只能以太守的身份邀请几位了!”
听到寇封如此直接提出给予太守职位,尽管大家都知道他爱惜人才、善待下属,但几位仍不免感到震撼。
要知道,寇封眼下也只有区区五郡之地,他们刚一投靠就受到了这样的重视。
这一瞬间,一股深厚的信任之感油然而生。
见状,一旁的刘伯温则带着笑意说道:
“诸位英才来投,家主公极为欢喜,我等用人之际绝无猜忌之心。
今后诸位还望多出力相助啊!”
刘伯温的话语落定,几人回过神来,纷纷向他行礼:
“您就是那位名震四方,凭一条妙计便安定荆南之地的刘基刘军师吧,真是闻名已久,钦佩至极!”
在彼此一番友好的交流后,马良等四人随后被寇封邀请进了官府。
这也是寇封首次接纳这样高级的人才,这或许意味着他早先不惜重金寻求良驹之举已初见成效。
当然,提到甘宁,他是由寇封亲自发出讯息邀请的,故不应视为自行前来归附的个案。
随着马良、马谡、李严与伊籍四人的加入,寇封麾下终于汇聚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官力量,虽然相较于曹操麾下的核心智囊团如荀彧、程昱、荀攸、贾诩和已故的郭嘉而言尚有差距,
尤其是在郭嘉逝去之后,剩下的四位顶尖策略家,
但加上日后加入的司马懿,则刚好能再次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
虽然这些新人不及荀彧那样的顶级智者,但他们比起曹操阵营中二流的角色如陈群、满宠等人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尤其有刘伯温这个实力派坐镇,更是不用担心会在智斗上落后于人。
因此,四位才子正式效忠后,寇封立即下令摆酒设宴,以表庆祝之意,同时安排好每个人的官职事宜。
说到这一点,目前寇封尚未从汉帝刘协处获得正式任命,仅为一个江夏地区的太守而已。
所以,不久前刘伯温建议派遣使者前往许昌,求见皇帝,寻求官阶晋升的机会。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官方地位,也出于对外形象考虑,毕竟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地方官员似乎不够妥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早在上个月,寇封便委托使者带着大量荆楚出产的稀罕物品及本地名流的艺术作品北上进贡。
虽然这样做对财政并不构成负担,但是能够达到良好的政治效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而曹操虽为实际掌权者,但对于皇帝授予官衔等事务,还是尊重皇帝本人意愿的。
况且,对于那些与曹操作对的人或力量予以支持显然更加符合汉帝刘协的利益取向。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即使是对抗曹氏势力的江东两兄弟孙权与孙策同样也被加封了相应的头衔,例如吴侯等。
......
“今日得四位俊彦光临,实为我的荣幸,来,干杯!”
看见寇封落座举杯,展现出的不仅是领袖的风范还有待人的诚恳和宽厚,马良一行四人也都心满意足。
他们选择投靠寇封并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作为世代传承的大族,在动荡时局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尤为关键,就如同 ** 一样,必须正确地预测最终能统一全国的是哪个力量。
只有选择正确的一方,才能保障家族利益最大化。
例如诸葛亮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成员分别依附了曹魏、蜀汉与东吴三方,这样一来,无论最终哪一方成为胜利者,诸葛家总能在战乱后保留一线生机。
如此,家传血统,也能得以延续。
然而这次,马良和马谡两兄弟同时选择效忠寇封,足以见证马氏族人是孤注一掷地将全家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若非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又怎么会双双前来效力?
至于李严和伊籍,则都是来自荆州的普通读书人,没有马家兄弟背后的大家族支撑。
因此,他们在选择效忠对象时,并不存在家族势力的束缚。
饮过几轮酒后,寇封面带微笑地道:
“李严不仅精通兵法也深晓文学,我考虑派你驻守桂阳,并自招募兵士万人,去征讨五溪蛮,随后将罗成暂调往零陵!”
“马良则在内政策略方面颇有才华,因此决定任命他为长沙郡太守,魏延亦将调至其麾下指挥万兵,以监视来自江东的威胁。”
“年轻的马谡可暂居武陵郡太守之位,我们会将陈到召回。
虽说我益州刘璋实力虽微,但仍需保持警惕。
马谡也应当借机会在此多锻炼一番!”
“伊籍因外交才能卓着,先让他出任江夏郡丞,伴随我左右,几位认为如何呢?”
寇封话毕,四位听众个个喜形于色,心中亦感惊愕。
这样的分配显然是充分理解并充分利用了各人的特长!
由此可见,对寇封装敬贤纳士之诚、惜才之心远不止表面所见,还有更深一层的用人之术,以及准确的人才识别力!
由此观之,那位深得寇封青睐的甘宁,无疑也是当今不可多得的海军统帅人选了!
“臣等,感谢大人垂爱!”
四人刚加入就分得了三个太守职位,伊籍还能留在身边,这般信赖和重任的给予,足够让人感激涕零!
这种待遇不仅增强了个人归属感,更直接提升了他们的忠诚度,甚至有人已经达到了九十以上的忠实程度。
就在不久之前,当听说天子要亲自封赏,寇封的心情立即变得格外激动。
他曾担心自己仅仅是江夏太守,在大手笔奖赏众多将领和官员后似乎显得有些过分;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忧虑是多余的——
大约一个月后,果然迎来了天子的旨意!
即使这位所谓的‘天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但眼下毕竟仍是大汉朝廷统治时期,拥有官方认可的正式身份至关重要。
因此,寇封迅速带上刘伯温、杨再兴、黄忠等亲信前往迎接圣旨。
当看见传达天子旨意的宦官出现在视野中时,即便是寇封也无法按捺内心的惊讶,仔细打量对方——这是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这名宫中使者。
宦官身着绿色朝服,戴黑色 ** ,脸色苍白,外表无甚特别之处。
接着,宦官开始宣读诏书:“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特封寇封太守,接受旨意吧!”
此言落罢,仿佛有公鸡鸣叫声在其耳边响起。
虽然不喜欢过于屈身的做法,寇封还是仅以单膝着地的姿态接受了命令,并表示:
“愿陛下宽恕属下冒犯。
目前军务繁忙,正忙于军训操练,不便卸甲卸装行全礼。”
他语气中的遗憾溢于言表,宛如自己真有过错般的表现令旁观者感到惊讶。
然而那名宦官也十分清楚,身处这动荡不安的时代,皇帝本人虽是 ** 纵的对象,又如何能奢望诸侯们的敬畏?
显然不可能!
不过望着眼前这表情真诚、似乎无比忠诚于皇室的年轻人时,宦官心中不由地暗思:这个寇封倒确实有种不同于寻常的气质。
“遵从天命,皇帝下旨:寇封将军远征荆南,勤勉作战有功,保境安民,当世称颂!”
“特授予征南将军之职,管辖荆州、扬州、交州,望你敬领圣意!”
听到自己获得的竟是四征将军之一的职务,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寇封也感到震惊,立即朝北鞠躬行礼:
“臣寇封叩谢皇上圣恩!”
寇封怎么都想不通,刘协对他竟如此慷慨。
身为征南将军,在汉魏两朝的地位仅次于四镇将军,位居四大将军——即前后左右将军及大将军之下。
不仅如此,他还统管三州。
唯有三国时期的刘备,所任命的四征将军地位略逊一筹,赵云后来也曾出任镇军将军,那是刘备驾崩之后的事了。
这意味着,包括孙权、刘表以及交州的士家两兄弟在内,他们至少名正言顺地上属自己领导。
此刻,寇封的地位已超过原荆州的长官刘表。
这种上下级别的逆转使寇封心中充满了疑惑。
接受敕令时,侍候在一旁的宦官递上了诏书,同时轻声说道:
“将军,当今天下皇上对你情深义重,希望你能尽忠皇上,以解他的忧虑!”
听到这番话,寇封似乎理解了一些事情的端倪。
看来,刘协对他示好的行为是为了通过寇封的力量对抗曹操。
毕竟,长久以来没有出现过像这样短时间内建立起霸业的英雄豪杰了。
可能在刘协的心目中,寇封是他最后的一枚棋子。
如果有一天曹操南侵而寇封无法阻止,一旦荆州失守,大汉江山将面临末日。
也就是说,由于刘备、刘表和刘璋都难以成事,所以刘协开始寄希望于他。
刘协是否在希望寇封能抵挡住曹操的脚步?
经过深思熟虑,寇封决定回答说:
“请陛下放心,臣与曹操之间迟早一战。
若胜,则必将拯救皇上于危难!”
这话说完,宦官脸上绽放出笑容:
“老奴替陛下感谢将军的好意!”
说完后,寇封指示亲卫送宦官下榻,要求好好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