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下去,“他此行主动接触伊籍,想必意识到主公和曹操间的位置,预感西川未来必难自保。”
刘伯温补充道:“依我看,估计不久将来,张松将会亲自出使荆州,请您支援作战。
这样我们可以合理地进入益州。”
听着这话,寇封大笑起来,“那我们就名正言顺地进军西川,并借此争夺益州控制权。
如果抢先一步拿下汉中,便可以在益州争夺战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随即,寇封命令手下加紧备战,确保水军步兵的训练有条不紊,以应对未来的激烈战役。
武将们听闻后士气高涨,决心跟随主公立誓共战天下,成就非凡霸业。
看着这般景象,寇封豪迈之情满溢心头,感叹自己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能拥兵数十万之众,聚集如此多能人猛将,并占据了四片领地;而按照这节奏发展下去,明年的交州必将被收归帐内,接下来就是看谁能尽早赢得这场对益州的较量了!
到了那个时候,才算得上真正割据半壁江山,凭借六州之地完全可以与曹操抗衡,而不至于像蜀汉那样困守益州一隅,徒然望北伐无路可走。
安排妥当接下来的步骤后,寇封继续说道:“那就将这几年擒获的曹孙刘旗下文武全都带上来,看他们是否愿意降伏。”
这些文武若是归顺,对稳定江东和徐州局势大有裨益!随着寇封发话,下面众位谋士将领们都不禁脸上泛起了喜色。
自两年前战斗开始,寇封已经俘虏了许多敌军将领,他的军中像陈到、太史慈、文聘等都原是投降过来的大将,所以对此事大家也并无异议。
只是降将降臣多,便为寇封阵营新增了“降将派”,而这一点也是君主难以回避的问题。
如果寇封将来占据了整个天下的十三州,则未来内部可能会有更多派系产生,或许每州各成一个派系。
虽然派系复杂但不构成太大障碍,关键取决于寇封作为主帅如何应对管理。
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开国之始他手底下的官员谋士众多,但大部分威胁较大的都被其铲除,因此政权稳固。
反观汉桓帝和灵帝统治时期,朝廷上形成了袁家、杨家、外戚、宦官以及清流党五个派系,且两位皇帝在位时因未能遏制袁家的势力壮大而失衡,并因刘宏早逝,导致国家走向混乱。
所以最终的关键还是在于君主如何任用人才!
很快,按寇封的要求,刘备一方的一众文武被押上前来。
刘备集团中的要员除了简雍、孙乾、糜竺、糜芳,剩下的只有陆逊一人。
周仓、关平、廖化三将早已战死沙场。
即使寇封俘获了这三人,他也清楚这三位忠臣断不可能屈服。
五个人一上来,寇封饶有兴趣地打量他们,目光集中在糜竺和陆逊两人身上。
陆逊是东吴四大都督中实力唯一可以匹敌乃至超越周瑜的存在,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众,更是因为有了像陆抗这样的贤能后代,成为三国后期支撑吴国的重要支柱。
所以,寇封认为只要施加适当手段,收服陆逊不成问题,而且相信对方不会对自己的忠诚度存有大的疑问。
至于糜竺,他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天才。
若有他加入寇封团队,对于寇封积聚天下财富的目标至关重要。
无论是精盐制造计划还是其他可能带来的创新商品推广售卖,都离不开这样的人物助力。
毕竟作为一个领军人物,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
望着眼前的几位俘虏,寇封的微笑愈发明显。
“各位,我们久未相见,这段时日还好吗?”
寇封的这番话一出,立刻引起了糜竺、糜芳、简雍和孙乾四人的微妙反应。
他们深知这话背后的含义。
毕竟当初与寇封在刘备帐下共事时关系密切,其中又以糜竺为最。
那时候的寇封作为刘备的唯一继承人候选,曾与糜竺频繁来往;而与同样作为舅父的糜芳关系则较为平淡。
尽管历史上糜芳最终因种种原因投向东吴,断送了关羽的后路,但当时的情况复杂,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被傅士仁误导,认为东吴已经全面占领荆南。
即便如此,对于寇封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排斥或意图翻案。
只不过考虑到糜芳当时的决定确实削弱了蜀汉力量,寇封对他的好感并不强烈。
为了争取其他如糜竺等更有利用价值之人,寇封可以接受让糜芳成为一个普通富商,彻底退出军政事务。
对于其他人而言,其实心中也难免怀疑过,若刘备当初不杀寇封并立他为继承人是否可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呢?毕竟寇封作为稀世奇才,如果能得到培养和支持,未必不会将刘氏霸业发扬光大。
然而从人性角度考量,在乱世中谁能放心将大权交付给一个非亲生的孩子?
因此,当听到寇封再次提到过去的关联后,五人均恭敬地施礼回应:
“见过大将军,大将军威武神勇更胜从前。”
虽然这些人曾经伴随刘备经历无数风雨,但他们显然更看重当下存活的机会及未来的出路。
特别是因为刘备已不在,这些忠于故旧之人自然转向寻找新的依靠对象。
寇封明白他们的想法,所以提出问题明确而直接:要么加入我,继续发挥才干,或者选择成为普通的平民,享受安定生活。
闻言之后,陆逊首先表态:“感念大将军宽仁之心,陆逊愿随侍左右,尽忠效力。”受到此番鼓舞,其他人也都开始考虑效忠这位曾经熟悉、而今重掌大权的人物。
这样的选择既体现了局势的变化趋势,也是对现实条件的一种折衷回应。
否则,当初在刘备麾下的时候,陆逊也不可能一直称刘备为左将军!见陆逊表明了立场后,寇封大为高兴。
“早闻江东陆家人才济济,今日一见,传闻果然不虚。
不过我听说你只是与刘备合作,并未真心归附,不知是否属实?”
听到寇封这番话,陆逊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
这意味着寇封明白他并非真的投靠刘备,因此不会对他存有太大偏见。
这正是陆家的机会所在——他已经决定将整个陆家的命运与寇封绑定,认为只有寇封能够平定天下、建立伟大霸业、问鼎至尊!
还没等陆逊开口,便听寇封笑着说道:
“我了解你的才华,既然愿意归顺于我,那么今后你要一生忠诚于我。
否则,陆家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甜头过后紧接的就是棒喝,陆逊心中一阵震撼,连忙表态忠心耿耿。
“臣陆逊拜见主公!”
“叮咚,陆逊的忠诚度提升,当前忠诚度85!”
听着系统的提示音,寇封微笑着点头,知道85的忠诚度已经相当高了。
随后他看向孙乾和简雍。
两人看到陆逊归降之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回忆起当年的一些无奈。
如果他们真要追随刘备以死相随,在被抓的时候完全可以效仿关平和周仓当场自尽,然而他们没有。
这也意味着他们对未来有所期望。
于是,二人也一同向寇封鞠躬行礼:“感谢大将军宽宏大量,我们愿意归顺!”
接下来,糜芳也朝着寇封施礼:“大将军,现在徐州已被您占领,我想回到那里重整家业,不知道是否可以?”
听到这话,不仅寇封怔了一下,连糜竺也有点惊讶。
但是看到糜芳的态度如此懂事,寇封还是点了点头。
“就按照你的愿望办吧。”
随着糜芳说完这番话,原刘备集团中只剩糜竺尚未开口。
虽然简雍和孙乾才智 ** ,但他们为人勤勉,足以胜任郡守之位。
而且与前尘旧识有些渊源,接纳也未尝不可。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徐州当郡守,能更好地稳定江东的人心。
因为当初孙乾和简雍曾在徐州待过很长时间,甚至糜竺和糜芳本来就是徐州人士!
此时,寇封带着微笑勉励了孙乾和简雍一番,然后转向糜竺:
“无论如何,当初我也喊你一声舅舅,你在我效力于刘备时待我也非常优厚,虽非亲舅但情感相近。
而今糜芳愿回徐州重塑家族声誉正合我的心意。
但对于你,如果你愿意跟我,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重要职位,你怎么想?”
听了寇封的话,糜竺原本想要说什么,但却无言以对,只能无奈叹息。
此刻的他也陷入纠结,自己不清楚是否该答应寇封。
一边是渴望跟随寇封开创未来,一边是不忍辜负刘备;而更深层次的困惑是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倾尽家财,竭力扶植刘备,最终却未能得偿所愿,这让糜竺倍感绝望。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一旁的弟弟糜芳似有所悟,出言开导:
“大哥,你难道忘了你毕生的理想吗?今天这样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何必迟疑不前?”
闻言,糜竺心头一震,恍然大悟。
自己一直追求的就是脱离商贾之名,跻身于真正的世家豪门。
此刻机会难得,何必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