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贾蓉将呈递给皇帝的折子送到皇宫门口给值守的太监,太监见到了是林如海的贴子印章,让贾蓉登记后,就挥手让他离开。
刚回到府里,就听到了秦可卿、林妹妹、贾惜春三人正在自己院子的客厅里聊着天。
贾蓉推门而入,绕过屏风,见秦可卿、林妹妹和贾惜春正围坐在客厅里,脸上带着笑意,显然聊得正欢。
他笑着问道:“你们在聊什么?这么开心。”
秦可卿见贾蓉回来,温柔地起身迎上前,道:“夫君回来了。我们正聊西府那边的事呢。
听说宝玉这几天闹得厉害,若不是咱们回来,就非要琏二哥带着去田庄找咱们。
又说这几天,老祖宗被这小祖宗闹得都睡不安稳,西府也是鸡飞狗跳,吵个不停。
老祖宗又是哄,又是哭的,后来政老爷来了,宝玉才消停好一阵子。”
贾惜春则是一脸调皮,笑嘻嘻地说道:“蓉哥儿,你是没看到,宝玉那样子,简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太能闹了。”
贾蓉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宝玉本就年纪不大,还是个孩子,从小就被老太太宠着,性子是任性了些。”
林黛玉冷哼道:“宝二爷那性子,若是不能收敛些,众姐妹都要被他牵连吃太太们的瓜落。”
贾蓉见林黛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心中不由得一动。
他知道林黛玉性子清冷,平日里虽然不多言,但心思细腻,对宝玉的任性行为早有微词。
他笑着安慰道:“师妹,宝玉那性子虽然任性了些。老祖宗宠他,咱们多担待些就是了。”
林黛玉听了,轻轻叹了口气,道:“师兄说得是。只是他这般闹腾,不仅让老祖宗操心,还连累了姐妹们。
听说这几日他又是摔玉又是威胁要独自去找姐妹们,又是闹事又是绝食的,太太们虽然没明说,但心里难免对咱们有些不满。”
秦可卿温柔地点头,道:“玉儿妹妹说得有理。宝玉那性子,确实让人头疼。
不过,咱们毕竟是东府的人,西府的事,咱们也不好过多插手。”
贾惜春则是一脸调皮,笑嘻嘻地说道:“蓉哥儿,要不你下次去西府,好好教训教训宝玉,让他收敛些?”
贾蓉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惜春姑姑,你这主意倒是不错。
不过,宝玉那性子,可不是我能教训得了的。
老太太宠他,连政老爷都拿他没办法,我若是去教训他,怕是连老太太都要不高兴了。”
林黛玉听了,轻轻哼了一声,道:“师兄说得是。宝玉那性子,怕是改不了了。
只是苦了姐妹们,平日里还得哄着他,顺着他。”
贾蓉见林黛玉情绪有些低落,便笑着转移话题,道:“师妹,师父的来信说了什么?”
林黛玉听完瞪了他一眼,一副不告诉你的样子道:“女儿家的事,你个大男子问什么,我会跟姐妹们说,偏不跟你说!”
就在贾家东西两府各有热闹的时候,贾蓉上的折子,也被小太监送到了皇帝身边一个中年太监手上。
皇帝瞥了一眼淡淡问道:“何人的折子?”
中年太监微笑道:“回主子,是林大人那贾家弟子的,这是第二封折子了。”
皇帝冷哼,道:“朕以为这小子能有什么才能,也不过是一个有点脑子的草包,去了趟江南,帮如海下了个决心倒是做得果断,不曾想离开江南,就一副纨绔的样子,实在不能担当朕的大任。”
中年太监笑着点头,等皇帝说完,才轻声道:“那,老奴将这折子先存着?”
皇帝瞥了眼这太监笑骂道:“说说吧,这混小子这几天都干了什么事?那天跟义忠亲王和水静王的两个傻儿子见了面,还没有什么行动吗?”
中年太监也笑,道:“倒是没有什么行动,这几天去了城外的庄子。
招回的六百外青壮都安置在那儿,都是老国公当年旧部的后辈。
有四十多人倒是当年老国公的亲随,他将这些人任做教官,训练这六百多青壮。
直言打算是充入自己建的那锦衣军百户中,说的话颇有点提气儿。”
皇帝淡淡一笑,也没发问,等太监继续说下去。
中年太监自然知道自家主子的性子,也不让他多等,便继续说下去:“另外,这孩子还捣鼓了两件新玩意儿,一件是四轮马车,听说能装三千斤货,只需一匹马儿就能拉动,也能套上三到四匹马儿,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还有一个叫煤球和煤炉的玩意儿,只需五斤石炭,就能让普通家庭用上一天,还能放到房间里做柴火暖和,又能当做灶台做吃食。”
皇帝听完脸色微变,伸手索要太监手上的折子翻开,仔细阅读后脸色才放松笑道:“这混小子倒是知进退,写了折子跟朕汇报,唔,想要见朕!”
看完手指轻轻的在龙案上敲了敲,又仔细看完一遍贾蓉写的奏折后淡淡笑道:“朕给了你牌子,你不中用啊!
见就见呗,还说什么找不到宫里的门路,
哼!往后你就是他的门路,朕倒要看看这混小子,敢不敢踏着你这门路进宫里来!”
这太监听完脸皮抽了抽,还没答应,就听皇帝淡淡道:“让他明日午后滚进来见朕,朕倒要看看,这混小子胆子有多小!”
中年太监听完脸色又不自觉的抽了抽,倒是连忙应道:“老奴领旨!”
中年太监说完,小心翼翼的看了看主子的脸色,暗自琢磨着皇帝的态度。
虽然皇帝表面上对贾蓉有些不屑,但从言语间却能听出一丝欣赏和期待。
他心里瞬间有了主意。
当下也不急,继续陪在皇帝身边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