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无益,苏念转身就要从萧怀安的房中离开。
萧怀安却开口说道:“对不起,阿兄知道错了,是阿兄不好。”
苏念的脚步停了下来。
“祖母的事情,是我的不对,你能替我同祖母说一声对不起嘛?”
萧怀安声音很是虚弱的开口。
苏念突然冷笑起来。
这个道歉她和祖母都等了很久,只是如今听到。
苏念却一点都不想要。
她声音极冷的开口道:“若是你做过的那些事情,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能够被原谅的话的。”
“就不需要律法了。”
“你若是真心想要悔过就应该自己去同祖母说。”
苏念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王妃忽然想到什么。
上前拉过苏念的手,哀求道:“念姐儿,你别走,陆阁主不是刚刚给了你血色珊瑚吗?”
“听闻那血色珊瑚有神奇的治愈效果,你阿兄如今伤成这样,你可不可以将那血色珊瑚先给你阿兄用?”
苏念想要将自己的手抽回。
却被王妃紧紧的攥着,她双眼通红的开口道:“念姐儿,你不能就这样见死不救。”
“血色珊瑚是陆阁主给祖母用的,你若是想要,自己到东武门求便是。”
王妃神色淡了下来。
声音带着几分痛苦的开口道:“念姐儿,你祖母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大碍,就算没有血色珊瑚,她都能一样活下去。”
“可你阿兄不一样,他身上全是烙铁的烫伤,还有不少的鞭伤,你若是不把血色珊瑚给你阿兄,他,他会死的。”
王妃说到最后,声泪俱下。
看着苏念满是期待。
苏念的眼眸赫然红了几分,对着王妃和萧怀安的方向怒道:“你只看到萧公子满身是伤奄奄一息的样子。”
“却忘了当初祖母危在旦夕,命悬一线的时候。”
“血色珊瑚是给祖母的,她若是不能起来走路,以祖母要强的性子,她也是不会想要继续活下去的。”
王妃不甘道:“念姐儿,你的心怎么能这么冷?”
“母妃!”
萧怀安的声音忽然响起。
满是愧疚道:“就算念姐儿要给,我也不会要,母妃莫要再说这些了。”
苏念抬脚直接往外面走去。
王妃动了动嘴。
最后还是将想要说的话都咽了回去。
“安哥儿,对不起,是母妃没有本事。”
王妃低低的抽泣。
自从那日萧怀安见过萧婉婉之后,萧怀安在牢中也想了许多。
从苏念被接回来王府开始。
很多事情都是萧婉婉有意在背后挑唆的。
苏念刚回来的时候,脸上偶尔也会出现笑容。
后来,他便发现苏念总在偷偷的哭泣。
自己和母妃也一直在当萧婉婉的帮凶,对苏念做了很多不可抹平的伤害。
萧怀安从前一直以为萧婉婉是善良的。
可,自己的偏爱,终究还是错了。
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能下得去毒手的人,她爱的只有自己。
他,太子,母妃,还有萧婉婉身边的所有人,都只是她的一块垫脚石罢了。
只要能让她爬的更高,萧婉婉都会利用上。
就连萧婉婉腹中怀上自己的孩子,一开始,也是她设计好的。
萧怀安的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对着王妃道:“母妃,念姐儿从来都不欠我们。”
“是我们王府所有的人对不起她。”
“王府明明就是她的家,可她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不管婉姐儿犯了什么错事,都是在斥责念姐儿。”
“念姐儿用的东西从来都是婉姐儿丢下不要的东西。”
“母妃,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
“我们从来都没有对念姐儿付出过真心实意,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念姐儿的不是?”
王妃突然愣在了原地。
想到那次在万宝寺发生的事情,还是苏念救了她。
要不是因为苏念自己只怕是名声尽毁,早已成为京中众人的笑话了。
王妃轻叹一声:“母妃知道念姐儿的好,只是,母亲心疼你的伤。”
萧怀安哑声道:“在牢中那些旧伤上还要被撒上盐水,用鞭子不停的抽打,如此疼痛,我都能坚持下来。”
“不必担心我疼,你们只管取下我身上的衣裳便是。”
话落。
萧怀安将房中的众人都赶了出去。
只留下府医一人。
王妃站在外面不停的听着萧怀安的嘶吼声从房中传了出来。
手中的帕子被王妃扯开几个口子。
苏念从萧怀安的院中出来后,直接去老夫人的院中。
齐嬷嬷见苏念过来,忙笑着迎上前:“姑娘你可算是过来了。”
“祖母今日可有醒来过来?”苏念声音温和的问道。
“方才醒来了,有喝了小半碗的粥,说是想要等姑娘过来。”
“就在刚刚等累了,老夫人睡了回去。”
苏念的脸上换上淡淡的笑意,随着齐嬷嬷往里面走。
她将自己的手放在老夫人的手腕上,号脉。
脉象比上次好了不少,苏念道:“东西记得按时给祖母喝下。”
“是。”齐嬷嬷高兴的应了下来。
芍药从外面回来,将一本册子递到了苏念的手上。
“姑娘这是您要的东西。”
“恩,先收好,回去再说。”
齐嬷嬷的目光在那册子上瞥了一眼。
有些不解的开口:“姑娘,老奴看这些是.......”
“姑娘这是想要寻个人家出嫁吗?”
齐嬷嬷问。
既然被齐嬷嬷看到了苏念也没有打算藏着掖着,便将名册重新拿了出来。
对着齐嬷嬷道:“是,想要物色一个人品不错的人家,出嫁。”
“如今王府的局势,就算我想多呆,只怕也不允许了。”
苏念的脸上带着几分愁容。
齐嬷嬷微微颔首。
目光看了眼床榻上的老夫人,继而对着苏念道:“老夫人倒是给姑娘也寻了几门不错的婚事。”
“不知姑娘可有意看看。”
苏念愣了愣,点头道:“好。”
齐嬷嬷将老夫人事先准备的好的名册拿到她的面前。
苏念接过之后,看着厚厚的一本名册,上面是所有的京中适婚男子的名字,家世,家中的人口,男子的秉性,名声,成就都写的很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