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弘历阐述完一系列决策后,朝堂上先是短暂的安静,随后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彰显着对帝王权威的尊崇。
庄亲王又上前一步,神色微微有些犹豫,拱手道:“陛下,还有一事。英皇在交谈中,有意将英国公主许配给陛下,以表两国永结同好的诚意,且公主已随使团一同踏上我朝土地,此刻正在京城外候旨。”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保守派大臣们率先反应过来,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担忧。
“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一位年迈的大臣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自古以来,我朝与外邦联姻,虽有先例,但此乃英国公主,其背后是文化、信仰全然不同的番邦。
公主若嫁入我朝,恐会带来诸多变数,搅乱我朝纲常伦理啊!”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也跟着跪地,急切说道,“英吉利居心叵测,这联姻说不定是他们的阴谋,借机安插眼线,探听我朝机密,还望陛下明察!”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则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思索之色,有的则微微皱眉,试图寻找两全之策。
庄亲王见状,忙开口解释:“诸位稍安勿躁。据臣观察,英皇此次态度诚恳,公主随行也带了诸多诚意,或许我们可借此机会,增进两国交流。”
弘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朕已知晓英皇心意,此事暂不答复。
英国公主既已来到我朝,可先安排她入住皇家别苑,选派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女官和鸿儒,教授她我朝的诗词歌赋、礼仪规制、经史子集等中华文化。
让她在深入了解我朝文化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我朝的大国风范与包容胸怀。”
众人听后,纷纷行礼领命。
待朝堂逐渐安静下来,户部尚书海望神色凝重,上前一步,行过大礼后说道:“陛下,还有一事亟待圣裁。
随着广州、福州等沿海城市对外商开放,现有的海关规制,恐难以应对即将到的商贸往来。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成立海关总署,统管全国海关事务,规范流程,提升效率,如此方能保障通商顺利,充盈国库。”
弘历微微颔首,示意海望继续说下去。海望顿了顿,接着道:“以往广州十三行垄断外贸,如今外商可直接与城内商户交易,他们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极有可能联合各方势力,对新政进行反扑。
臣担忧他们暗中使绊子,破坏通商大局,朝廷需提前谋划,应对他们可能的举动 。”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交头接耳。有大臣点头表示赞同,认为广州十三行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确实不可轻视。
弘历目光扫视众人,缓缓说道:“海关总署一事,准了。
着户部牵头,会同工部、吏部等相关衙门,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组建,选拔贤能,制定完备章程。
至于广州十三行,朕会派人密切关注其动向,若有不轨之举,严惩不贷。
同时,可对其妥善安抚,引导他们顺应新政,参与到新的商贸格局中来,为大清所用。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
数日后。
随着朝廷政令传来,广州十三行瞬间炸锅。
行商们紧急聚集在公所,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
怡和行的伍秉鉴眉头紧锁,率先打破沉默:“这新政策一下,咱们的生意算是彻底做不成了,往后日子可怎么过?”
同文行的潘有度心急如焚,猛地一拍桌子:“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咱们在这行经营多年,人脉、财力都不缺,绝不能任由朝廷断了咱们财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说着自己的担忧与不甘,有人提议联名上书朝廷,恳请收回成命。
有人则主张利用手中财富,贿赂官员,暗中破坏新政推行。
还有人提出联合外商,以罢市相威胁,迫使朝廷妥协。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一向沉稳的广利行卢继光沉思片刻后道:“诸位稍安勿躁,朝廷决心已定,硬来恐怕不是办法。
咱们不如顺应大势,尝试转型。
如今外商可以进入广州城直接通商,咱们可以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贸易服务,比如物流、仓储、金融汇兑等,说不定能开辟出一条新的生路。”
此言一出,有人若有所思,觉得不无道理;但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放弃垄断去做这些琐碎服务,是自降身份。
最终,十三行内部分成两派,一派坚持对抗,暗中串联各方势力,企图搅乱新政实施。
另一派则选择观望,尝试着探索转型之路。
那些坚持对抗的十三行行商们,很快就开始了行动。他们先是找到了一些长期合作的外商,言辞中满是威胁。
“你们可要想清楚,”一位行商满脸阴沉地对外商代表说道,“若是继续按照朝廷那新规矩做买卖,以后在广州,可别指望能顺顺当当。
我们在这地面经营多年,人脉广得很,到时候让你们的货物积压、生意受阻,可别怪我们没提前提醒。”
外商们听了,面露难色,有的当场表示担忧,他们来中国是为了赚钱,可不想卷入这种复杂的纷争。
而后,这些行商又将黑手伸向了地方商贩。
他们召集了一众本地小商户,在一处隐蔽的大院里,摆起了“鸿门宴”。
“各位,”行商头目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朝廷这次的新政,看似给你们开了门,实则是断了大家的后路。
往后竞争激烈,你们这些小本买卖,哪经得起折腾?不如听我们的,一起抵制,等朝廷改了规矩,咱们还能回到从前的好日子。要是不听劝,往后进货渠道、销路,可都别想太平。”
小商贩们面面相觑,大多敢怒不敢言,在这强势的威胁下,不少人只能默默点头。
但也有一些商贩不愿就范,其中一位年轻的布商站了出来,鼓起勇气说道:“时代在变,新政虽说冲击了旧制,可也带来了新机会。咱们不能总守着老一套,就这么抵制下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话一出口,行商们脸色骤变,当场就有人放狠话,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很快,抵制的行动开始初见“成效”,一些外商的货物运输莫名受阻,地方集市上也出现了针对新政策下商户的骚扰事件。
在广州城这场商业风波暗流涌动之时,隐藏在暗处的国安局密探也察觉到了异样。
国安局密探李铭伪装成普通商贩,每日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
一次,他在一家茶馆歇脚时,邻桌几个行商模样的人交谈内容引起了他的警觉。
其中一人低声道:“那几个不听劝的外商,找机会给他们点厉害瞧瞧,还有那些地方商贩里的刺头,也别放过。”李铭心中一凛。
李铭迅速将消息传递给上级,国安局广州分局接到情报后,立刻加派人手深入调查。
密探王芳凭借与本地商户的良好关系,从一位胆小的布商那里得知,有行商威胁商户,若不抵制新政就要断其货源。
广州分局局长张宇得知情况后,眉头紧皱,当即下令:“密切监视十三行那些带头对抗的人,收集他们威胁外商和地方商贩的证据,绝不能让他们破坏新政推行,维护广州城的商业秩序和国家利益。”
密探们开始了更细致的工作,有的跟踪行商,记录他们的行动轨迹,有的深入调查行商与地方势力的勾结情况。
随着调查深入,一份详尽的报告呈现在了弘历面前,一场针对十三行不法行为的整治行动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