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 年元旦,太和殿内,香烟袅袅,烛火摇曳,鎏金大柱威严耸立。
满朝文武身着朝服,文东武西,整齐排列,一片庄严肃穆。
礼部尚书杨名时率先出列,仪态端庄,声音洪亮地开始汇报:“启奏陛下,过去一年,科举诸事顺遂,得益于陛下在殿试中增设天文地理等实用科目,文风学风为之一新。
此外,地方官员利用《中华日报》取得的收益兴办了诸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不仅教授经史子集,更开设天文、地理、格致等实用课程,为国家培育实用之才。”
稍作停顿,杨名时继续禀道:“选派至英吉利、法兰西、荷兰、西班牙的留学生亦学业良好,定期将见闻心得传回国内。”
弘历听完,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温和说道:“此番科举革新,成效显着,礼部上下功不可没。
海外求学之路艰难,传朕旨意,令驻外公使务必多加留意,全力保护好我朝学子,不可让他们受到任何欺辱与伤害。”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海望脚步匆匆,快步上前,双手将奏本展开,腰杆弯成恭敬的弧度,启奏道。
陛下,经初步核算,过往一年田税收入2600万两,商税2100万两,关税1500万两,盐税900万两,杂项300万两。
外贸司组织的商队盈利800万两,再加上安南国赔款200万两,总计8400万两。
而支出方面,官员俸禄2900万两,各地灾祸频发,赈灾用去600万两,修建水利花费300万两。
因出兵安南花费900万两,加上日常军备开支,军费支出3100万两。
收支相抵,去年结余1500万两。国库前年存银2500万两,扣除去年各项开销后,再加上此次结余,今年国库存银可达4000万两 。”
众人听闻海望的汇报,殿内先是一片死寂,旋即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不少官员眼中满是震惊,显然没料到过去一年财政收入竟有如此大幅提升。
那些此前长期反对新政的顽固派,此刻脸上一阵白一阵红,神色复杂。
其中,一位年迈的御史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朝服下摆,嘴唇微微颤抖,目光中满是难以置信。
新政推行之初,他曾多次上书谏言,言辞激烈地反对商业改革,认为有悖祖宗成法,如今事实摆在眼前,让他一时语塞。
反观支持新政的官员,个个面露喜色,难掩自豪,新任的户部侍郎苏琦意气风发,胸膛挺得笔直,低声对身旁同僚说道。
“我就说新政利国利民,看看如今的国库,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弘历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神色平静,缓缓抬起手。刹那间,原本议论纷纷的太和殿瞬间安静下来。
“此番财政增收,是诸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切不可滋生骄傲自满之心,须知居安思危,方能长久。”弘历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群臣,声音低沉有力。
“当下,广州、福州等通商口岸,西洋货币如潮水般大量涌入,在民间交易里,这些外币的泛滥,不仅搅乱了货币市场,致使纠纷频发,更让朝廷税收大受影响,百姓也苦不堪言。
这就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刃,随时可能斩断我大清繁荣的根基。”
说到此处,弘历微微顿了顿,负手而立:“今日,朕想听一听诸位的见解,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稳定货币市场,保障民生与税赋?”
张廷玉率先出列,身姿笔挺,虽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设立专门的货币监管衙门。
该衙门可负责查验、管控流入的西洋货币,规定兑换比率,避免外币随意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同时,在各通商口岸派驻专员,监督货币交易,确保市场有序。”
海望紧跟其后,双手抱拳,神色恭谨:“陛下,张廷玉大人所言极是。此外,可加大对本土货币的铸造与投放,增强大清铜钱、银票的市场影响力,降低民间对西洋货币的依赖。
还能对使用西洋货币进行贸易的商户,适当提高赋税,引导他们采用本国货币交易。”
鄂尔奇上前一步,略作思索后启奏:“陛下,除管控和引导外,宣传也必不可少。
可通过《中华日报》,向百姓普及货币知识,揭露西洋货币的潜在风险,鼓励民众优先使用本国货币。
再者,我们可与西洋各国商议,签订货币兑换协议,规范双边货币往来,从源头减少货币乱象。”
弘历静静地聆听着,目光在三位重臣身上依次扫过,随后缓缓踱步。殿内气氛凝重,众人皆屏气敛息,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片刻后,弘历停下脚步,开口道:“三位所奏,各有可取之处。
张廷玉的监管之策,可迅速稳定市场秩序,海望的货币投放与赋税调节,能从经济层面削弱外币影响,鄂尔奇的宣传与外交举措,则着眼长远,标本兼治。”
弘历微微一顿,负手凝思,旋即目光如炬:“朕决意新设两大机构,外汇局和中央银行。
外汇局专司外币兑换与外汇市场监管,把控外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杜绝暗箱操作与恶意投机。
中央银行统揽货币发行,灵活调控货币供需,稳固大清金融根基。”
弘历扫视朝堂,字字掷地有声:“这两大机构,关乎我朝金融稳定,由张廷玉牵头筹备外汇局,海望、鄂尔奇牵头筹备中央银行!”
三位大臣领命退下,满朝文武见状,纷纷跪地叩首,太和殿内香烟缭绕,鎏金大柱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
数日后,养心殿。
鄂尔奇和海望步伐匆匆,步入殿内,身后的工匠们手托雕花楠木托盘,盘中新铸的钱币泛着清冷且夺目的光泽。
鄂尔奇撩起官袍,伏地叩首,声若洪钟:“臣等谨遵圣谕,选派巧匠,引入西洋铸币之法,精心打造出这批新币。
新币在设计、材质与工艺上均融入诸多独到匠心,确保难以被伪造。”言罢,他微微抬手,示意工匠将托盘呈上。
弘历身着明黄朝服,缓缓起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到托盘前。
细细审视着新币,新币正面中央,运用西洋立体雕刻技法,将弘历的侧面头像刻画得栩栩如生。
头戴皇冠的弘历气宇轩昂,面庞线条刚劲,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俯瞰着天下苍生。
上方“中华四年”四个大字,笔锋刚劲,镌刻得极为精细,新币背面,两株交叉的嘉禾舒展挺立,稻穗饱满,象征着农业丰收与国家富足。
上方“壹元”字样清晰醒目,边缘环绕的精致珠圈,更是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