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不敢撒谎,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小的不敢欺瞒老爷,小的确实猜过大少爷的身份,但是现在的小的已经不在乎了,不管大少爷是什么身份,小的都会跟随与他!”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目光炯炯地盯着解缙,缓声道:“好,咱今天就告诉你,英儿究竟是谁!”
听到这句话,解缙心中不由得一紧,其实长久以来,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对于朱英身份的一个近乎疯狂的猜想。
然而每当这个猜想即将触及那个名字时,解缙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只因那个人按常理来说,此刻恐怕早已化作了一堆白骨。
尽管解缙从未亲眼目睹过此人,但此地所发生的种种情形却总是不由自主地令他将之与那个人联系起来。
尽管解缙心里也清楚这几乎是一件绝无可能之事,但不知为何,他就是觉得朱英与那个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朱元璋面带微笑,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解缙,轻声问道:“看样子,你似乎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猜测,既然如此,何妨说出来给咱听听呢?”
解缙闻言,连忙躬身行礼,恭声回应道:“回老爷的话,小的确实心有所想,只是小的深知此等猜测实在荒诞不经,恐难入老爷之耳,所以还是不说也罢!”
朱元璋面带微笑地开口道:“那又何妨?这世间之事本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说不定你所说的真有可能成为事实呢!”
解缙赶忙拱手回应道:“既是这样,小人斗胆恳请老爷饶恕小人的无礼之罪!”
朱元璋大手一挥,豪爽地应道:“无妨,你但说无妨,只要是你心中所想,咱一概恕你无罪!”
解缙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后说道:“那么小人便冒昧直言了,依小人之见,大少爷极有可能正是当年已然薨逝的皇长孙——朱雄英啊!”
朱元璋一听这话,瞬间脸色大变,怒不可遏地猛拍了一下面前的石桌,震得桌上的杯盏都险些倾倒。
他瞪大双眼,死死盯着解缙,厉声道:“好个大胆狂徒!竟敢将这般猜测安到咱大孙的头上!”
解缙被朱元璋突如其来的怒火吓破了胆,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颤抖不已,连连叩头谢罪道:“小的知罪了!小的实在不该信口胡言,请老爷大人大量,饶过小的吧!小的保证今后绝不再乱说半句!还望老爷息怒啊!”
解缙诚惶诚恐地说完这一大串求饶的话语之后,便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惩处。
然而,过了好一会儿,解缙却始终未听到朱元璋再发出任何声音。心中忐忑不安的解缙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微微抬起头来,战战兢兢地朝着朱元璋望去。
就在那一瞬间,解缙猛地察觉到朱元璋脸上竟然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这一发现令解缙惊愕不已,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于是,解缙下意识地用力揉了揉双眼,想要确认眼前所见是否真实。然而,当他再次定睛望去时,心中不由得一阵骇然——朱元璋确确实实正在微笑着!
解缙当场就愣在了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自己刚刚的言行已然激怒了这位威严无比的皇帝陛下,并早已做好了承受雷霆之怒、遭受罪责惩处的心理准备。可如今朱元璋脸上那意外的笑容,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将解缙原本笃定的想法彻底击碎。
短暂的失神过后,解缙脑海中灵光一闪,瞬间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猜测或许并没有错。可是紧接着,另一个更为巨大的疑问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如果朱英真的就是当年早夭的朱雄英,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死而复生的?又是出于何种原因会出现在此地?而且为何他不再沿用原先的名字“朱雄英”,而是改称为“朱英”呢?一连串的问号在解缙心间不断盘旋交织,使得他的思绪愈发混乱起来……
朱元璋面带微笑地看着解缙,眼中满是赞赏之意,缓声道:“果真是名不虚传的大才子啊,一猜即中,英儿正是当年已然薨逝的雄英无疑!”
解缙闻听此言,心中暗惊,但面上却未露声色,只是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知晓此事。稍作停顿后,他鼓起勇气,对着朱元璋恭敬地问道:“老爷,小人斗胆请教,大少爷当年明明已薨逝,可如今怎会出现这般情形呢?”
朱元璋轻轻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此事连咱都不甚清楚,至于其中缘由,实在难以言说。再者,英儿之事即便在此处,也仅有最为亲近的数人知晓罢了。而外界对此事的消息,早已被咱严密封锁,绝不容半点风声走漏。故而,咱方才叮嘱于你,务必守口如瓶,切不可将此机密泄露出去!”
解缙连连点头应是,口中称道:“老爷放心,小人定当谨遵教诲,绝不对外吐露半个字。”
紧接着,他又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老爷,既然此事如此隐秘,那您为何还要告知小人呢?”
朱元璋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解缙,缓缓开口道:“若不令你知晓真相,以你的聪慧才智,难免不会胡乱猜测。今日所发生的一切,权当作是咱对你的一番考验吧。唯有通过此番考验,方能证明你值得信任,有资格知悉这等机密要事。”
解缙闻言,心头一紧,忙问道:“老爷,倘若小人今日未能通过此次考验,不知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呢?”
朱元璋一听解缙所言,面色一沉,冷哼一声道:“若是你今日之回答未能令咱满意,哼,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不过嘛……”说到此处,朱元璋微微一顿,眼神似笑非笑地看着解缙。
解缙满脸狐疑,战战兢兢地问道:“大人,难道即便小的没能通过您这一关,您也愿意告知于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