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走到南北货铺子,掌柜看到她们连忙喊那驴车过来。这回驴车师傅却不是上回的那个,而是一个憨厚的年轻人。
“他爹这两日身子骨有些不好,这不让小子来顶了。”
原来是先前那个驴车师傅的儿子。
这年轻人二话不说帮着搬货,还是上回的价格。
在路上,这年轻人倒也打听了一下:“叶娘子,听闻你是卖糖炒栗子的,这糖炒栗子很好卖吧?”
“也还行,味道还不错,买栗子的人家都觉得满意。”
那年轻人便有些感慨:“叶娘子生意做得这样好,为何还待在村里?不如在镇上或者县里租一个铺面,专心做生意。”
叶锦绣自然有她自己的理由,此时也不想与外人说,便含糊着随便支应过去。
村人见驴车进村,又到了叶锦绣门前,自然知道这又是她从县城回来包的驴车。便有人打趣道:“锦绣啊,如今你身家颇丰,不如趁此机会买几亩田地。”
叶锦绣笑道:“不忙,比起买田地的话,兴许我要先建个房子。”
驴车师傅惊讶地看着叶锦绣,他没想到,这独自做点小生意的女子,竟然能建个房子?
村人自然也是同样惊讶,随后很快又赞同:“这样想倒是也没错,如今你有了银子,这老屋子到底不妥当,就算是修缮,花费也不少。”
叶锦绣便随口说着:“这段时间天气晴朗,我想着就趁此机会盖个房子,否则到了夏日雷雨多,怕到时漏雨。再说这墙也太老了……”
这也正是她忧心的地方。虽然住了这么久尚未漏雨,但是她也总担心这房子说不定哪天就坍塌了。
不过就此推掉她也不舍得,因此就想着把这两间老屋子用来养兔子,把新房子建到前面的院子里。
她默默想着,新房子倒也不必太大,厨房不必要盖新的,她盖两间卧室,一间正厅便可。
“不过此时正是春耕,大伙儿都在忙活着呢,过些时日我再请大伙帮忙。”
叶锦绣话说得客气,村人更是有了几分恭维。盖房子这活儿,可也不是天天有的。此时工价大工四十文,小工二十五文一日。
春耕一过,这不就是现成的做工机会?因此当场就有人喊道:“锦绣啊,到时候优先考虑我,我家地少,没几日就干完了。”
“考虑我,考虑我!我干活是把好手,大活儿都知道的。”
“一定可不要忘了我呀……”
叶锦绣笑笑,也不接谁的话茬,直接说:“等到时候再说吧,只是暂时有这个想法。”
下午叶锦绣准备在家里炒栗子。她考虑了一下,严肃道:“小花,这糖炒栗子就是姨母赚钱的门道,因此不管谁问你这些事儿,你都要说不知道。”
刘小花知道事关重大,连忙点头:“姨母,我懂得的,这就是咱们家最大的秘密,也就是旁人说的‘祖传秘方’,是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的。”
她想了想,又有些不好意思:“姨母,我知道的,这些秘方我也不该看。其他的活儿我来做,这些关窍我自己会避开的。”
叶锦绣默默叹息了下,果然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花太会看眼色了。同时她也很欣慰,因为小花有什么话都直接与她说,也不会憋在心里,看来也是极其信任和依赖她的。
“倒也不必,你给我打下手便成。旁人问你什么,你只说不知道。”
刘小花见叶锦绣如此信任自己,立马笑开了眉眼:“嗯,那我就好好帮着姨母干活。”
两人便在家里把栗子壳划成十字,有了刘小花的帮忙,叶锦绣只觉得速度快了许多,而且还能说说笑笑,干活也一点都不觉得繁琐和累。
果然,在后面炒栗子时,叶锦绣也让她烧火,不介意她在一旁看到自己怎么操作。
第一锅栗子炒好后,满屋子里都是香甜的气味。
两人一连吃了好几颗热乎乎的栗子,刘小花只觉得满口生香,幸福感爆棚:“姨母,这糖炒栗子真是太好吃了!听说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呢,没想到我不仅能吃到,还能吃这么多。”
“别贪嘴吃撑了就好。”叶锦绣笑着提醒道,“这栗子虽然香甜可口,但到底是不易消化的。”
若是初来乍到时,刘小花听到这话,定会以为叶姨母是在心疼栗子,不愿让她多吃。
可如今相处日久,她早已摸透了叶锦绣的性子——这位姨母向来是心口如一,说一不二,每一句话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她着想。
这栗子吃了也很饱腹,吃了几颗便觉得半饱了。这次叶锦绣炒了六七十斤的栗子,想着到次日早上再热一下便成。
见天色还早,叶锦绣便在灶前,手持柴火棍,就着草木灰,开始教刘小花写字。
刘小花按捺不住激动:“姨母,你竟然识许多字!”
叶锦绣想着自己读书写字这回事,终究是要展现于人前的,便撒了个小谎:“我那时在石场做苦力,学堂就在那山下,夫子人也好,也不驱赶我们,我们就在窗外看一看,学一学。”
刘小花很是钦佩:“姨母,你当真是聪敏又好学。我听说石场那活儿连汉子都不一定能做得下来,你却坚持做了那么久,竟然还学了读书写字。”
“读书使人开智明理,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我们要好好努力学习才对。”
叶锦绣一边说着一边写下了刘小花的名字,教她认字。刘小花也学得很是认真,没过多久就学会了。
叶锦绣发现小花的天资还不错,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对读书写字还有兴趣,这让她更是欣慰。
次日一早,二人才装上糖炒栗子去镇上。摊子才一摆好,就马上有人围了过来。叶锦绣如今淡定多了,小花也手脚麻利,帮着称板栗,嘴也甜得很,让顾客都很高兴。
还剩下几斤板栗的时候,就听到一个惊喜的女声:“叶娘子!”
叶锦绣抬头一看,竟然是赵绿涵。
此时的赵绿涵消瘦了好些,看着精神却极好,也打扮得好看,穿着新衣裳,头上手上都戴了金银玉器,好不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