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西跨院那间布置简洁却堆满各类器具与古籍的实验室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林羽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腰间束着青色丝带,其上悬挂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将一只莹润的青瓷碗,缓缓浸入洛河水中。青瓷碗质地细腻,碗底铺着的嵩山页岩碎屑,仿若历经岁月沉淀的神秘符号。
三日后,原本清澈的水面已然浮起一层诡异的青黑油花,好似一层薄纱,将水下世界隐匿其中。林羽神色凝重,从一旁的铜制针匣中取出一根细长银针,置于烛火之上炙烤。跳跃的火苗舔舐着银针,不一会儿,针体便呈现出青黑色。他目光如炬,猛地将银针刺入油花中央,仿若要戳破这层神秘面纱。
“果然如此。”林羽轻声喃喃自语,凝视着银针表面迅速凝结的黄色结晶,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天工开物》里“硫黄遇火成霜”的记载。这一发现,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愈发接近真相。他伸出修长手指,拿起铜匙,小心翼翼地刮下结晶,随后将其置于自制的水晶放大镜下。这放大镜可不一般,镜片由西域商人不远万里进献的纯净透明水晶打磨而成,镜筒则是由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青铜制成,其上雕着栩栩如生的牡丹纹样,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透过放大镜,镜中呈现出棱柱状晶体,与三年前他在嵩山剿匪时缴获的苗疆蛊毒样本简直如出一辙。林羽心中一凛,蘸取少许结晶放入一旁精致的酒盏,又缓缓倒入洛河水。刹那间,酒液泛起泡沫,仿若水底沉睡的巨兽被惊醒。他紧接着取出紫草汁,轻轻滴入其中,只见液体由原本的紫色迅速转为绿色。此情此景,让他不禁低吟起白居易的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诗句,看似与眼前场景毫无关联,实则与嵩山独特的地质异象暗自契合,仿佛大自然在通过诗句诉说着它的秘密。
隔壁房间,捣药声有节奏地传来,那是小药童正一丝不苟地按照林羽的配方,研磨着朱砂、雄黄与艾草。这些药材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实验室内。林羽回过神来,将现代的ph检测方法巧妙替换为传统手段。他取来皂角汁,轻轻滴入水样之中,眨眼间,水面立即浮起絮状沉淀。“碱性过强,硫化物超标。”他眉头紧锁,低声自语,随即在一张质地坚韧的羊皮纸上,凭借着精准的记忆,细致地画下洛河支流分布图,并用朱砂郑重地标出患者居住的里坊。此时,杜甫那饱含沧桑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突然涌上心头,让他不禁笔尖微微颤抖。他深知,这看似简单的病症背后,或许隐藏着足以撼动山河的危机。
“林大人,韩国夫人送来的牡丹露。”小药童双手捧着一只精美的鎏金银壶走进来,壶身錾刻的“雪映桃花”纹,线条流畅、工艺精湛,与实验室内的铜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夫人说上林苑的‘雪映桃花’开了,邀您明日申时共赏。”小药童恭敬地说道。
林羽微微点头,接过银壶。他轻轻揭开壶盖,一股馥郁的牡丹香气扑面而来,恰似李白《清平调》中所描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里贵妃的绝世风姿,此刻却无端让他生出警惕之感。他不动声色地取出银针,缓缓探入牡丹露。果不其然,针体表面同样凝结出黄色结晶,与洛河水样的反应一模一样。他仔细观察,发现壶底沉着几粒嵩山页岩碎屑,与患者裙裾上的碎屑毫无二致。他心中暗自思忖,口中默念刘禹锡《赏牡丹》中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这看似美好的牡丹露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第二日申时,上林苑内繁花似锦,一片热闹景象。韩国夫人身着一袭华丽的茜素罗裙,裙摆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她手持金剪,正准备修剪那娇艳欲滴的“雪映桃花”花枝。林羽身着朝服,稳步走来,他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韩国夫人腕间若隐若现的红斑,袖中的银针不由自主地微微颤动。
“林大人许久不来,这‘雪映桃花’都开得寂寞了。”韩国夫人笑语盈盈,将半白半粉的牡丹簪在鬓间,玉钗与花瓣相互辉映,更衬得她容光焕发,仿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中的美人。“听说您在研究洛河水质?”她看似随意地问道。
林羽不动声色,微微颔首,随即不动声色地将银针探入花丛下的土壤。针体表面迅速凝结的黄色结晶,再次证实了他心中的猜想。他目光一转,注意到花丛深处有几株牡丹叶片蜷缩,叶脉间布满黑色斑点,恰似患者颈间那令人触目惊心的蝴蝶状皮疹。他略一思忖,以诗相喻:“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诗句,既赞美了牡丹的美丽,又隐隐暗示了眼前这看似美好的场景背后,或许隐藏着的危险。
韩国夫人手中的金剪突然顿在半空,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林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更加确定她颈间的红斑与患者的皮疹极为相似。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武后车架的鸾铃声,清脆悦耳,却又带着几分威严。太液池中的莲花在微风中随波荡漾,泛起诡异的暗紫色。林羽望着池中倒影,脑海中浮现出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他暗自心惊,意识到这场危机或许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和严峻。
回宫的马车上,林羽陷入沉思。他将银针在月光下反复端详,针体表面的结晶在月光下泛着七彩光晕,与《蛊毒经》中记载的“尸蛊内丹”描述完全吻合。他再度忆起患者咳血时,那血珠溅在牡丹花瓣上,瞬间将花瓣染成黑色的场景,恰似“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美好被血色无情碾碎。
“停车。”林羽突然开口,掀开轿帘。此时,天津桥上火树银花,热闹非凡。洛河水面倒映着两岸的灯笼,宛如一条流动的银河,美不胜收。他取出药瓶,将研磨好的朱砂雄黄撒入河中,水面顿时腾起青烟,惊起夜栖的白鹭。此情此景,恰似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境,只是这秋风中,裹挟着令人作呕的蛊毒腥味。
回到太医院,林羽顾不上休息,在案几前铺开纸张,在《尸蛊症治要》中郑重写道:“取嵩山页岩煅烧三昼夜,得硫黄精魄;配洛河春水煎煮七时辰,成去毒汤剂。辅以九针透穴之法,可解尸蛊之厄。”他将药方仔细封入密函,命药童送往韩国夫人府邸,同时在密函夹层中藏入一张水文图,图上题着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这诗句,既表达了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又似乎在向韩国夫人传递着某种隐秘的信息。
更深露重时,林羽独自一人站在紫微城阙上,夜风吹动他的衣袂。他望着洛河方向的火光,那是韩国夫人按他的指示焚烧病株牡丹。袅袅青烟中,隐约可见黑色虫影随烟消散。然而,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当牡丹花香与蛊毒之气交织,东都洛阳的春天,注定要在血与火中绽放,而他,将肩负起守护这座城市的重任,在这场危机四伏的较量中,奋力前行,探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