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大早
工作日,dct娱乐的招聘继续进行。
林砚没忘记员工人数够15人之后就可以升级查询工具。
今天的招聘如果顺利,那她应该就能如愿解锁新的查询权限。
女团的招募也就可以顺势展开了。
应聘者的简历已经提前由冉清和徐向尧筛选过了,今天面试结束后,通过的人只要再完成一份最后的评估,就可以准备签约事宜了。
这次的面试是由林砚亲自主持,身旁还坐着冉清和徐向尧。
通过面试的人还不少,其中也不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林砚猜这其中的大部分应该都是被待遇所吸引。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砚、冉清和徐向尧三人专注地聆听着,不时在手中的表格上记录下关键信息。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中午,面试暂时告一段落。
林砚伸了个懒腰,和冉清、徐向尧简单交流了上午的面试情况,三人都觉得收获颇丰,有几位候选人表现得十分出色。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林砚三人又投入到下午的面试中。
直到和最后一位面试者聊完,林砚长舒一口气,抬眼看向窗外。
夕阳的余晖已经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金黄。
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招呼道:“辛苦了,大家。”
冉清和徐向尧闻声,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
“今天可真是高强度作战,不过这些面试者质量都挺高,累点也值了。” 冉清笑着说道。
徐向尧点头赞同,“是啊,很多人正是我们目前急缺的。”
林砚笑着起身,走到窗边,感受着窗口处传来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一天的疲惫似乎也被这微风带走了几分。
“今天咱们初步筛选出了不少合适的人选,接下来就是把最合适的人挑出来。”
她转身看向冉清和徐向尧,神色认真:“等新员工入职,咱们得尽快安排培训,让他们熟悉公司业务,男团的项目要提上日程了。”
“没问题!”冉清和徐向尧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神中满是干劲。
“那行,今天先到这儿,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林砚说完,便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
下班后,林砚匆匆走出公司大楼。
傍晚时分的写字楼被夕阳余晖笼罩,玻璃幕墙反射出橙红色的光芒。
大门处,人流如织,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们纷纷涌出,行色匆匆地走上回家的路。
林砚在人群中快步穿梭,抬手看了看表,不由加快了脚步,因为和林乐芯约好的聚餐时间就要到了,她可千万别迟到了。
赶到那家她们常去的私房菜馆时,林乐芯已经坐在窗边的老位置上,正百无聊赖地翻着菜单。
一看到林砚,她立刻眼睛一亮,笑着招手:“姐,这儿呢!”
林砚快步走过去,在对面落座,拍着胸口,长舒一口气:“可算到了,今天这招聘,从早忙到晚,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面试机器了。”
林乐芯笑着把菜单递给她:“快先点菜,边吃边聊。”
“对了姐,我刷到你们公司那条视频了,还怪火的,我舍友直接上头了。”
林砚接过菜单,点了几道两人都爱吃的菜。
“没想到传播得这么广,你舍友也追星吗?”
林乐芯眼睛亮晶晶的,身子前倾,兴致勃勃地说道:“老追星人了,墙头特别多,不过本命只有一个。”
“不过姐,你从哪里找来那么多优质的练习生啊,要是实力都还很强的话,那真能横着走了。”
林砚嘴角微微上扬,“能得到你这个颜狗的肯定,真是我们的荣幸了。”
这时,服务员端着饭菜走了过来,热气腾腾的美食摆满了一桌。
林砚笑着招呼林乐芯:“先别聊啦,赶紧尝尝,菜都上齐了,我们先吃着。”
不知不觉,轻松的氛围中,一顿饭吃得差不多了。
林乐芯靠在椅背上,满足地拍了拍肚子,“姐,今天这顿饭太满足了,不仅吃得开心,还和你聊了好多有意思的事儿。”
林砚笑着将擦完嘴的卫生纸丢进垃圾桶,叫来服务员结账,“是呀,好久没这么放松地聊聊天了。不过今天多亏你给我分享了好多粉丝视角的想法,给我打开了新思路。”
结完账,两人并肩走出餐厅。
夜晚的街道熙熙攘攘,霓虹灯光闪烁,热闹非凡。
“哦,对了姐,我听我爸说林薇薇要搬出去住?”
林砚轻轻点了点头,“我这几天都在忙公司的事,就是回家的时候听我妈提了一嘴,说她打算出去租房子。”
林乐芯歪着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可她为什么突然想搬出去啊?在家里不是住得好好的吗?”
林乐芯跟林薇薇的关系远没有和林砚这么熟,虽然不太喜欢她的性格,但没到厌恶的地步。
所以知道这件事后,她更多是好奇。
按照林薇薇的性子,不应该在砚砚姐家里待得越久越好吗?
怎么会突然想搬出去呢?
林砚心里会想得更多,不过,即使她觉得林薇薇突然想搬出去肯定是有什么事,但当着林乐芯的面,她也不好说太多不好的话。
毕竟她们俩之间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
所以林砚只是笑了笑,拍了拍林乐芯的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想法,临近毕业,她可能有自己的打算吧。”
林乐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她不打算继续在林氏吗?”
刚说完,林乐芯突然意识到以林薇薇的学历和经历,能去实习已经是林柏东照顾的结果了。
自己这问题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不禁尴尬地吐了吐舌头。
林砚轻轻笑了笑,缓解这略显尴尬的气氛,“她实习马上结束了,应该不会留任。”
林砚说得没错,林薇薇确实没有留任的打算。
因为她根本留不了。
但她毕业后还是打算留在A市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林氏的实习为跳板,寻找别的机会。
杨策文便是她寻找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