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也没想到自己从德国一回来,马上就代替了朱厚才,正式成为泽生堂海外销售部门的总监。
关于朱厚才被邢总突然解雇的原因,公司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但基本都是围绕桃色事件展开的。
因为有很多员工亲眼看见了邢娜那天将朱厚才赶出办公室,也看到了朱厚才的不甘和沮丧。
结合朱总的私生活,很容易就让人往那个方面想。大多数人都猜测是朱总趁唐总出差想撩邢总,激怒了邢总。
这些茶余饭后的话题,对唐泽仁和邢娜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俩人的感情却因为那两段视频而愈发稳定。
只不过唐泽仁始终没想明白,一直疑神疑鬼的邢娜为什么会放弃追根问底,最后只甩给他一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不过在这件事上,他是问心无愧的,既然邢娜不再追究,那他更不愿意再提。
不过也让他意识到,在和异性员工接触时,一定要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不是每次都能克制住,擦枪走火也不是没发生过。
袁旭的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英国市场业务经理陈煜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进来,脸上掩不住兴奋地汇报道:
“袁总,好消息!英国关节炎关怀协会主动联系我们,想邀请泽生堂在伦敦举办一场类似德国的义诊活动!”
袁旭立即放下手中的报表,眼睛一亮说道:
“详细说说!”
陈煜坐在袁旭对面,将邮件打开,把电脑屏幕转向袁旭说道:
“您看这是邮件原文,他们协会的医疗顾问威廉姆斯医生,在《柳叶刀》上看到了德国媒体对我们义诊的报道,特别关注我们对顽固性皮炎的分型治疗。
英国潮湿多雨,关节炎发病率很高,很多患者对现有治疗方案不满意,想邀请泽生堂的医疗团队过去一起讨论一下。”
袁旭思索着,微微点了点头说:
“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我最近还想策划在英国或者法国再搞一次类似的活动呢,但是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你马上按照咱在德国的方法准备方案,最关键的还是要找有影响力的媒体给我们做宣传,有了基本方案我就去找唐总汇报。”
唐泽仁听完汇报,也难掩脸上的兴奋,随即又有些担忧地说: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工业国家,对西药更加依赖,岛津和松岛在这两个国家的销量也不大。
我们的中药更是难以突破,就连斯诺医药也不在这两个国家的市场开发上下大力气,销量还不如我们中国的一个地级市,这次确实是天赐良机。
不过,英国气候潮湿,应该都是以寒湿性关节炎为主,在咱们国内也很常见,我们的治疗方案和药品倒是很成熟。
可是我们治疗寒湿关节炎的拳头产品都含有乌头、附子,欧盟药监局一直以毒性为由拒绝审批。
如果不让我们使用这些药,那我们也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起不到宣传效果。”
袁旭在来找唐泽仁之前,就将这两年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也有针对性的做了必要的功课,对于这个问题也早有准备,赶忙说道:
“唐总,我查过英国的特殊药品准入政策。根据mhRA(英国药监局)的特别使用条款,未注册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用于临床试验或慈善医疗。
和上次在德国的活动一样,我们可以设计成'中医传统疗法临床观察项目',以科研合作的形式进行。”
唐泽仁点了点头,用赞许的眼神看着袁旭,又想起在德国由于成药的药效局限,有个别严重的患者见效慢。
如果能现场熬制配合汤药治疗,这些患者也能很快康复,这样的话效果一定比在德国还要好,稍显担忧地说:
“好主意!不过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医药的疗效,对一些特别严重的患者我们可能需要使用汤剂,现场开方煎煮。
中药方剂的精髓在于严格的炮制和配伍,但是在用药安全方面,我们如何能保证不受英国药监部门的制约。”
关于在德国没能用汤药治疗,让有些志愿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遗憾,袁旭也在从德国回来的飞机上听唐泽仁提过。
她这次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亲自联系英国关节炎关怀协会的负责人,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马上回答道:
“我让协会会长联系了伦敦国王学院的医药研究中心,他们愿意作为学术支持方。再加上英国患者组织的背书,监管压力会小很多。”
唐泽仁打了一个响指,对袁旭这种什么事都做在前面的下属很满意,非常高兴地说:
“这次不能简单的复制德国的做法,我们要更进一步,争取将影响力扩到最大。
合作的医疗机构和媒体都要尽量选择影响力最大的,费用不是问题!有什么好想法咱及时沟通”
袁旭郑重地点了点头说: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看着袁旭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唐泽仁长舒了一口气。当初自己提拔袁旭做总监,公司里的很多人暗地里都有一种传言:
两个人出去,三个人回来,十个月以后,泽生堂又会多一个大股东。
邢总和朱总一起海外出差后,朱总在公司失宠,最后被公司解雇,说明邢总确实是个洁身自好的领导。
但唐总和袁总出去一次,袁总马上就升职,这不能不让人往那方面想。
好在邢娜没有任何异议,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其他员工怎么想,他也无暇去理会。
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如果做任何决策总是瞻前顾后的话,那这个公司也不可能有发展。
英国关节炎关怀协会为了配合泽生堂做好这项工作,运营总监马格瑞特和医疗顾问威廉姆斯特意来泽生堂总部进行一些考察和资料的初审。
威廉姆斯推了推眼镜,看着手中的成分表,很真诚地问道:
“唐先生,您确定这些含有乌头碱的药物是安全的吗?英国药监局可能会需要一些更详细的证据。
我想您还需要追加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资料,我们回去好向药监局进行说明。”
泽生堂这边也早就准备好了,唐泽仁从容地打开视频向俩人介绍道:
“刚才我们也去车间参观过了,二位请看,这就是我们录制的Gmp车间视频,乌头要经过浸泡、蒸制、配伍等27道工序。
您再看这份国际权威机构做的色谱分析报告,最终产品的乌头碱含量控制在0.01%以下,是绝对安全的。这些资料我们都可以给您拷贝一份。”
袁旭适时递上另一份文件接着介绍道:
“这是我们在中国五年来的临床数据,治疗寒湿型关节炎有效率92.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考虑到英国的气候特点,根据我们收集这两年的气象数据显示,伦敦年均降雨量超过600mm,这种环境导致的关节炎,正是我们药物的最佳适应症。”
协会的运营总监马格瑞特和威廉姆斯互相看了一眼,显然都被泽生堂这种认真的态度和非常专业的分析折服了。
马格瑞特非常坚决的说道:
“既然你们能确保安全,我们也愿意尝试。现在很多会员确实对现有治疗不满意,我们也需要尝试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至于其他手续,我们也会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办理,我们期待泽生堂能带给我们惊喜。”
为了能利用好这次机会,泽生堂从上到下都做足了功课,确保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唐泽仁为此还专门让在伦敦待过四年的业务经理陈煜,给包括他在内的团队成员培训英国的一些常用俚语。
因为英国和中国文化的差异很大,如果以传统中医问诊方式可能会影响问诊效果,要求大家都要掌握一些英国式幽默的交流方式。
四月的伦敦,天气依旧阴冷。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学术厅,现在已被临时改造成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中医诊疗空间。
入口处摆放着精心设计的展板,以中英双语图文并茂地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中医理论。
左侧是成药展示区,右侧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中药煎煮台,紫砂药壶正冒着袅袅蒸汽,空气中弥漫着当归、桂枝特有的药香。
尽管从医疗机构到媒体,袁旭找的合作方都是英国顶尖的,但现在愿意签订知情协议书接受中医治疗的志愿者基本都是以英国的蓝领为主。
唐泽仁也有信心,在三天之内就改变这种状况。这种病在西医看来属于疑难杂症,但在他看来完全可以说是手拿把掐。
第一位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位五十二岁的码头工人戴维德,他拄着一根磨损的橡木拐杖,一步一步挪了进来。
他的右腿几乎不敢弯曲,每一次移动都伴随着一声压抑的闷哼,可以看得出来,能正常走路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bbc健康专栏的记者下意识地扶了下眼镜,摄像机立刻对准了这个典型的英国劳工阶级患者。
这是第一个报名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志愿者,从患者推开诊室的门开始,唐泽仁就开始仔细观察着这个患者的情况。
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膝盖处明显鼓胀,手指关节粗大变形……。
戴维德重重坐在诊椅上,灰蓝色的眼睛布满血丝,用非常痛苦的表情说:
“该死的天气!医生,我的膝盖比bbc天气预报还准,每次下雨前三天就开始剧痛,像有人用老虎钳夹住我的骨头!”
唐泽仁的三根手指轻轻搭在戴维德腕间,这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动作,立刻引发记者们的快门声。
他一边感受着患者的脉象,一边开玩笑地说:
“我们称您的症状为‘人体气象台现象’,让我看看您的舌苔和膝盖!”
戴维德撩起裤腿,右膝关节肿胀如馒头,皮肤泛着不健康的青白色。舌质淡紫,苔白腻。患者所有的病理特征,也被记者记录了下来。
唐泽仁在按压患者的肿胀部位时,看皮肤凹陷持续了整整六秒才回弹。他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不是普通的炎症,而是寒湿之邪深入骨缝,就像泰晤士河冬季的浮冰,既冷且重,阻碍气血流通。”
诊断完成后,唐泽仁让他的临时助理陈煜给拿了一盒祛风止痛膏和一盒温痹通络胶囊,嘱咐道:
“早晚饭后各服2粒胶囊,它会像伦敦的中央暖气系统,从体内驱散寒邪。膏药一天贴两次,十二小时换一贴。”
并亲自演示外敷膏用法,这也是他们从松岛制药那里采购来的医用恒温贴片与自制的膏药组合而成的,可以在8小时以内始终保持40c的温度。
这个这个温度既能激活药物透皮吸收,又不会烫伤皮肤。
戴维德疑惑地问:
“我这么严重的情况,难道也不用消炎药吗?”
唐泽仁很耐心地解释道:
“用消炎药治疗就像往杯里加冰块,暂时降低温度但解决不了水寒的本质,而中医是调整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
三天后复诊时,戴维德扔掉了拐杖走进诊室,当着bbc镜头慢慢弯曲他那获得“重生”的膝盖:
“圣母玛利亚!这比那些止痛药和类固醇注射神奇多了!看,我的膝盖终于又认得它们的主人了!”
第二个被bbc重点记录并发布出来的案例,是一个叫艾玛的金融分析师。
艾玛的情况更复杂,她关节红肿热痛,却同时怕冷乏力。唐泽仁诊脉后向围观的外国医生解释道:
“这是外寒内热证,不能单纯用清热药。”
说完让陈煜给拿了两盒药,一盒清痹利湿颗粒和一盒温痹通络胶囊,并详细说明了作用机理以及服用方法
皇家自由医院的风湿科主任哈里斯医生忍不住质疑道:
“唐先生,您的这个解释是不是太矛盾了!”
唐泽仁引用《黄帝内经》简单解释了一下,并笑着打了比方道:
“寒热错杂症,当寒热并用。就像伦敦既需要暖气又要开窗通风是一个道理。”
这个比喻引得众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