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就着月光洗漱完毕后,腊月就拿了一本书在院子里诵读。
宋立春问他,“今天不用树枝练字了么?”
“今天不练字啦,姐,夫子让练习读《三字经》前面这段,从‘人之初’到‘师之惰’,这里面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呢。”
宋立春道:“不认识字不要紧,先背诵顺下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进去认,慢慢就认字了。”
“沈夫子也是这么说的,姐。”
沈齐教孩子们启蒙,也是先从《三字经》开始。他没着急让孩子们先认字,而是先一段一段让他们先跟着自己背诵下来,然后再让孩子们根据背诵的内容去对应记忆书中的文字。
腊月最为用功,别的孩子还在背诵前五段,他就磨着夫子把整本全读给他听了。
几天的功夫,他已经背熟长达千余字的《三字经》了。
他从今晚开始,就要赶进度认字了。
“你也太上进了。”宋立春摸了摸他的头,“月光再亮,书上的字也太小太毁眼睛了,进屋看书吧,咱们点油灯。”
“姐,油灯太贵了……”
“没事,姐挣钱就是为了该花的时候有的花。走吧。”
宋立春倒了半碗豆油,放了两根绵芯进去,黑暗的房间,瞬间明亮起来。
宋二壮马上双手捂着眼睛,语气非常夸张:“不行,太亮了,刺眼!”
宋立春丢了个大白眼给他。
这点亮度,还比不过一根蜡烛的亮度呢。
不过,腊月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丝毫不敢浪费灯油,立即投入到读书中去了。
宋二壮啧啧道:“能挣钱的人就是不一样哈,都舍得点两根灯芯了。”
宋立春估算过,一斤豆油,一根中等粗细的棉芯可以持续照明一百个小时出头。
她用两根棉芯,也足能照明五十多个小时。
以腊月每晚学习使用一个小时来算,一斤豆油,两根棉芯,差不多能撑两个月。
一斤豆油十五文钱,她还是供得起的。
见女儿不搭茬,宋二壮虎着脸说道:“你天天吃家里的用家里的,挣的工钱我和你娘却连一根毛都没见着。我总算知道什么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了。”
宋立春当即反驳:“罐子里这二斤油不是我买的么?一家四口人的新衣服不是我买的布让娘做的吗?腊月的纸张笔墨也是我买的,你还想咋样?”
“嘿,你一个月挣这么多钱,买这点东西还惦记得够清楚的。你看别人家,谁家的钱不是爹娘管着的?”
“你怎么不说,别人家的孩子,谁能挣这么多钱呢!”
“……”
任凭宋二壮再怎么威逼利诱,宋立春也不会松口把自己赚的工钱拿出来。
“自己赚钱,丰衣足食。你别想惦记我这点工钱!”
她的工钱虽高,两个月攒下的,比村里绝大多数人家一辈子攒下的现钱还多。
可她还不到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
她还要做生意呢。
她连第一笔启动资金都还没挣够。
“看来是指望不上你了。”宋二壮见女儿抠门得很,转头又慈眉善目地看着儿子,“还是指望腊月吧,等腊月出息了,我才有好日子过。”
一说到腊月,宋二壮眼珠突然转了好几圈。
“腊月,你麦秋哥最近学得咋样?”
腊月从书中抽离出注意力,想了想才说。
“沈夫子一开始教我们时,就去找了三叔三婶,说是要想让麦秋哥学好,就得先保证睡好觉。刚开始三叔三婶听了,麦秋哥就学得挺好的。”
“但是这几天又不行了,他上课总是趴着睡觉,我问他了,他说三叔看别人学得快了着急,又开始晚上逼他学到半夜了。”
宋二壮一听睡好了才能学好,马上催着腊月去睡觉。
“你也快别学了,先睡觉,别跟你腊月哥一样,睡不好也学不好。”
“没事的,爹,我还不困。”
“哦,那你自己看着办吧,该学学,该睡睡。”
“知道啦,爹。”
宋立春又发现了宋二壮一个优点,那就是不固执。
“爹,我发现你这点挺好,我说养兔子你也不反对,腊月学不学的你也都由着他,不像我三叔三婶,把麦秋都快管出病来了。”
宋二壮翘着二郎腿,身心都很放松。
“我可不敢管,我自己都过成这熊样了,管得再多,顶多也把你们管成这个熊样,还可能不如我呢。”
“爹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嘿你这臭丫头!”
养兔子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
杜娟好吃好喝伺候了几天,林大有也没传授任何养兔诀窍。
宋立春坐不住了,三天后,就把人堵在了窝棚里。
“林大叔,我们到底怎么做,你才肯教我们养兔子?”
“你要是自己还在养兔子,咱们也算竞争关系,我就不说什么了。可你现在不是没养了吗?”
“你开个价,或者明说什么条件吧,只要不过分,我都答应。”
林大有抓了把生花生,一颗一颗细嚼慢咽着吃。
这是杜娟听大夫说的,说是生花生养胃,所以就给他买了两斤过来。
他见宋立春急了,才不紧不慢地问道:“你养了兔子,想好以后卖给谁了吗?”
宋立春没提防他问这个,迟疑道:“难道不是跟养鸡养猪一样,出栏了就不愁卖吗?”
林大有摇了摇头。
“都知道兔子能生能长出栏快,可是养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难道你没发现,本地人基本上不吃兔肉么?”
“看你这震惊的样子,应该是才想到吧?”
“没错,本地人很少有养兔子的原因,除了兔子容易染病不好养之外,就是本地人很少吃兔肉,没销路。”
宋立春回顾原身记忆,家中虽然贫困,但是过年时还是能吃到猪肉和鸡肉的,兔子肉确实没吃过。
“那林大叔,你以前养兔子,都是怎么卖出去的?”
林大有想起去世的妻子,眼中顿时黯淡了。
“头几年有客商,会把兔子运到别处去卖,我那时是挣了些钱不假,可几年后,那客商突然发病身故,就再也没来收兔子的了。”
“我和我媳妇儿愁着上千只兔子没人来收,每天天不亮就出去赶集或者联系酒楼食肆,往往天黑了才回家,我媳妇也是因为这个,才……”
他没再往下说,宋立春也听明白了。
林大有抹了下眼角。
“你要是真想养兔子,就先想好销路吧。”
他叹了口气。
“我可以教你养兔子,可不想看你赔钱。”
“普通庄户人家,没这么容易赚钱的。真有容易赚钱的生意,也轮不到咱们去做。”
“你想好了再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