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武长贵清点了人,离去的二十六户,留下的有三十八户,留下人员共一百二十六人,男女老少都有,青壮年居多,武长贵一声令下,大家就拖家带口朝翔龙山爬去。
武家荣牵着马走在后面,武三娘和武寻归走在前面,他们夹在人群的中间。
武寻归很沉默,事实上,他很少说话,武家荣让他干啥他就干啥,武家荣不吩咐他做事,他就在屋里呆着,目光也呆呆的,他想着自己无端几乎丧命在河中,这会儿又要逃命,不知道命运的车轮到底滚向哪里?自己的身世无从探查,脑中又一片空白,面对未知的未来,他有点害怕,除了紧紧跟着武家荣,不知道要去哪里?还好,武家荣和武三娘对自己很好,吃穿用度没有亏了自己,他除了力所能及的帮忙干点杂活,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武家荣牵着马,跟着队伍走着,这条爬山的路,是流云村的村民经常去狩猎和挖野菜的路,大家比较熟悉,但由于下雨,路上泥泞,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约莫半个时辰的时候,大家爬上了高坡,走到了森林的边缘。
村长说,要进森林了,森林里野兽出没,蛇虫鼠蚁也防不胜防,大家停下来,整理一下带来的东西,拿上防身的武器,准备好了再进森林。
大家手忙脚乱的整理东西,拿出木棍,锄头,镰刀,长枪,猎人还拿出弓箭背在背上。
有些不死心的人,去山边看了看自家的村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水已经漫进了村子,有些年久失修的房子已经倒塌,山脚下的沟里已经流着粘稠的黄色泥浆,眼看像飞龙一般向前冲着,而且那黄色巨龙越来越粗大,过不了多久,肯定会把村子推平,大家只觉老天有眼,自己逃得快,要不然还真的来不及跑了,同时也想着去县城的人到了哪里?应该也进县城了。
武家荣身上备着一把匕首当武器,她拿出一根金属制作的折叠拐杖,黑褐色的,有木纹,看着像根树枝做的拐杖,拉开了递给武三娘:“娘,这根拐杖您拿着,别让人偷走,这是我给您找人特别打造的,这拐杖的手柄处有个按钮, 按一下会弹出利刃,可以防身,也可以当拐杖,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就一尺长短,拉开长度就这样。”
“谢谢小三”武三娘感激地说:“你拿着吧,我一把年纪了,活不了多少年了,死了就死了,你是年轻人,留着保护自己,你有好长的路要走。”
其实,武三娘才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古代女子结婚早,生孩子也早,其实年龄并不大。
武家荣拿出自己的匕首让武三娘看:“娘,我有,你再别这样说,我会伤心的。”
接着,武家荣又拿出一个精钢制作的拐杖给武寻归,这个拐杖也是褐色木纹,看着像根木棍做的拐杖,却是另有乾坤,外面看着是个拐杖,拐杖的手柄处一抽,竟抽出一柄剑来,剑芒寒光闪闪,武家荣赶紧插进剑鞘递给武寻归:“你是我们家的男人,我和娘的安全就靠你了,你也要保护好自己。”
武寻归拿过拐杖,爱不释手:“谢谢小三,我会尽力保护你和娘的安全,不过,我不如你,到时别嫌弃我弱鸡就好。”
这时,武家大房和二房凑了过来,武家大房一家六口,武老爷子和武老夫人,武大郎和武大娘,还有武家长子武正荣,次子武长荣,武家二房一家四口,武二郎和武二娘,长女武燕云和弟弟武旺财,他们带着大包小包好像要搬家一样,家里的牛身上,驮着大坨的行李,这逃荒的路上,不是轻装简行,而是负重前行,没有车马,每个人拿着那么多东西,可想而知行动多么艰难,他们是最后到达森林边缘的人家,他们没有带仆人,估计不是发卖了,就是遣散了。
他们一看武家荣三人的行李装饰,武燕云撇了一下嘴,心中暗讽:“穷酸,看逃荒路上你们怎么办?”武大郎夫妇也是看了看武家荣,又看了看武寻归和武三娘,心中轻蔑:“自家不行,还捡了个累赘,看看没有几样家当,还烂好心。”武家二房一家跟在大房一家后面,没有往前凑,武正荣看了一眼武家荣一家,撇过了脸,不想搭理,武老太爷夫妇面子功夫好,走上前对武三娘说:“你和小三儿也准备爬山么?怎么带了这么少的东西?路上风餐露宿,可不好受啊!”
武三娘说:“谢谢爹和娘的关心,我们就这些家当,都带上了。”
武家荣也附和:“谢谢爷奶,我们家当少,就轻装简行了。”然后又和武大郎和武二郎一家打招呼:“大伯二伯和大婶二婶好?大哥哥,大姐姐和二哥三哥好?”
武大郎夫妇回了话:“小三,前路险阻,照顾好你母亲。”
武燕云没好气地说:“有什么好问的?不是逃难吗?哪里好了?”
武家荣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