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声音冷冽中带着一股温和,杨知意原本有些烦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微微抬眸扫了一眼对面身穿军装的男人,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脑中思绪倒回火车站那天,杨知意闭着眼睛开始回忆。
从喝水,到要水,再到发生冲突,杨知意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坐在她右前方的男人始终没有离开过椅子,可明明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起身远离。
那是为何不走呢!
杨知意突然觉得,所谓的找茬恐怕就是故意引起的骚乱。
目的就是引来火车站出口处的警察,而那个男人就是在符江他们来之后消失的。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孟宴知,男人微微坐直身体,脸上一片肃然。
“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你把那个男人详细的体貌特征描述一下。”
杨知意闭眼继续回忆后,睁眼低声道,“身高大概一米七左右,身形不胖不瘦,穿着一身黑灰色洗的发白的旧式西装,头上戴着一个破帽子,然后……”
她的声音有些迟疑,对面的人也没有催促。
房内陷入诡异的安静,只有头顶昏黄的灯光洒下来。
少女闭着眼睛,神色有些疲惫。
深邃墨黑的眸子闪过一抹幽色,孟宴知刚准备合上钢笔,结果杨知意突然睁开眼睛激动道,“我想起来了,他的左手食指断了一截,在我和黄惠芝他们发生冲突前几十秒,那个男人抬手整理过一次帽子。”
“你确定?”
孟宴知眼眸略沉,如果这条信息确定,那么将大大缩短他们侦办的难度。
甚至可能顺藤摸瓜,把背后之人一举拿下。
“我确定。”杨知意眼睫轻颤,语气里带着一股小得意。
这可是系统告诉她的,绝对错不了。
而且她还知道那个男人具体长什么样,不过她不打算说得太详细,不然容易引起怀疑。
这么明显的特征已经够他们找到那个人了。
“怎么样?我可以离开了吧!该配合的我都配合了。”
“而且我都还没吃饭呢!”
起身就准备离开,杨知意摸着饿扁的肚子,那样子看着就有些可怜。
合上钢笔,将纸递给门外的周旋,示意他把东西送去给宋徽。
孟宴知转身垂眸扫了一眼杨知意道,“我送你去招待所。”
“不用,你们……”
“再带你去国营饭店吃饭。”
“嗯?国营饭店不早就关门了吗?”杨知意疑惑出声。
难道是她记错了?
跟在孟宴知身后出了休息室,男人走在前面低声回道,“平常的确已经关门了,不过最近因为事情多,县公安局很多人常常办案到深夜,为了保证体力,县里让国营饭店留了一个厨师在后厨。”
“大菜吃不到,一碗热乎的面还是可以的。”
“上车。”
来到吉普车面前,孟宴知打开副驾驶的车门示意杨知意上去。
抽回思绪的杨知意扫了他一眼,接着幽幽出声,“你们知道我要来县公安局,当时出了火车站怎么不带我一程。”
“咳,坐不下。”
男人身形高大,站在杨知意跟前直接挡住了后面微弱的灯光。
也因为这样,她没看到男人脸上一闪而过的尴尬。
坐进吉普车的副驾驶,孟宴知转到另外一边上了车。
点火,起步,一气呵成。
杨知意侧眸偷瞄了一眼男人,高挺的鼻梁,线条流畅的侧脸,在黑夜里带给人踏实的安全感。
杨知意突然觉得他要是在后世铁定是个特别火的大明星。
不像她,哎,空有美貌,不该惹的全惹个遍。
可能就是大佬看不惯她,诅咒她拍戏被打死吧!
不能想不能想,这火气一会儿压制不住,旁边这位就得遭殃。
这脸肿起来可不好看。
……
晚上八点多,县里很多地方已经关灯休息了,路上也只三三两两见到几个人。
一辆吉普车停在国营饭店门口,杨知意和孟宴知从车上下来。
抬头扫了一眼黑灯瞎火的国营饭店,杨知意侧眸问孟宴知,“从哪儿进,这不像有人的样子啊!”
“跟我来。”
抬腿朝着左边的小路走过去,杨知意屁颠屁颠赶紧跟上。
往小路里面走大概一分钟,接着又右转走几百米,一间亮着灯的屋子出现在眼前。
门口还站着一个身穿警服的小伙子。
见到两人过来,那人朝孟宴知抬手敬礼。
男人点头示意,接着抬脚走进屋内。
“老柳,来两碗羊肉面。”
“三碗,我要三碗。”
后面的杨知意赶紧出声,接着从男人身后窜出来。
正在做面条的老柳抬眸看过来,眼睛里露出惊讶之色。
在见到孟宴知微微点头时,男人才回应杨知意,“姑娘稍等。”
“嗯,记得多给我点儿羊肉,还有多加点儿辣椒。”
“呃……好。”
扫一眼杨知意,再看看孟宴知,老柳心领神会。
围坐在一张桌前,坐姿挺拔的孟宴知没有说话,一旁的杨知意却是自来熟的凑过来问他,“你以前在盂县待过?怎么感觉你很熟悉这里。”
“刚入伍当兵的时候来的盂县,后来调回了京都。”
知道杨知意的身份,孟宴知的戒备放松了一些,说话的语气也没之前冷漠。
两人甚至还一来一回的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面条好了,孟宴知帮杨知意端过来。
三大碗热气腾腾的,上面还盖了多余平常的羊肉。
杨知意很满意的接过,接着就开始闷头吃面。
那样子的确是饿坏了。
吃完面,付了钱票,孟宴知就把人送去了招待所,并且帮着开了一间单间。
“早点休息,我走了。”
”嗯,多谢孟同志。”
看着男人开着吉普车离开,杨知意收回嘴角的笑容回了房间。
“宿主,我觉得你们很般配哎!”
“找抽是吧!”
“呃……”
系统愣住,好吧!是它多嘴了。
以后宿主独美。
次日,从招待所出来后,杨知意就搭乘班车回了镇上,下午一点多回到了村里。
在回家的路上,杨招娣叫住了她。
“杨知青,你可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