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胤祉的吐槽开始,康熙大帝已经无力阻止了。
一是因为吐槽者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却跟大阿哥一样来自于雍正十年,光从相貌上看比自己这个父皇还要老。
二来是每一次答题都有意外奖励,再加上答题者受到天幕保护,一时间千叟宴场面有些失控。
天幕灯光聚焦,同样满头只有一根白辫子的胤祉身着布袍,手执折扇,一副 书生的打扮,摇头晃脑登场.......
各位,今天第一个要吐槽的,就是我那位英明神武的皇阿玛——康熙大帝!(拱手作揖,阴阳怪气)
(突然变脸,模仿康熙严肃训话)“胤祉!你身为皇子,服丧期间竟敢剃头?大不敬!圈禁思过!”
(恢复本人表情,摊手)哎,不是……皇阿玛,您这罪名安得也太随意了吧?我剃个头,您就直接给我判了个“礼崩乐坏”?
(将头冲向天幕下千叟宴中的年轻胤祉,压低声音)可您自己呢?南巡的时候,苏州评弹听得比谁都欢,李煦给您献的江南美女,都快把龙船塞满了!
(模仿康熙一本正经)“朕这是体察民情!”
(翻白眼)体察民情?您体察到秦淮河画舫上去了是吧?
(千叟宴上的观众想笑却不敢笑,而洪武、崇祯时空却已经笑得有人钻到了桌子底下去了)
(掰手指算账)更离谱的是,您自己服丧期间干了啥?
孝庄太后丧期,您带着大臣去小莽山打猎,美其名曰“散心”!
孝懿皇后丧期,您还在乾清宫偷偷看《长生殿》!
(突然变哭腔)结果轮到我了?剃个头就直接三年禁闭!您这标准也太灵活了吧?
(掏出《礼记》翻看)我后来翻烂了《礼记》,也没找着这条——“皇子剃头,罪同谋反”啊!
(模仿康熙狡辩)“礼法是死的,朕是活的!”
(冷笑)对,您活得很,活到能一边骂我不守礼,一边自己玩得比谁都嗨!
(总结,摇头)所以啊,皇阿玛,您这哪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您这是——
“严于律儿子,宽以待自己!”
--
(扇子一收,踱步到下一节)下一位!我要吐槽我大清最传奇的“职业储君”——我的好二哥,爱新觉罗·胤礽!
(模仿太子醉醺醺走路)“本宫……嗝……是皇阿玛亲封的太子!你们这些弟弟,见了本宫……都得跪!”
(突然变脸)结果呢?您这太子当的,比戏台上的丑角还跌宕起伏!两立两废,比北京春天的天气还善变!(观众笑)
第一次被废的时候,您抱着毓庆宫的柱子嚎啕大哭:“皇阿玛!儿臣知错了!儿臣再也不敢了!”(抹眼泪)
皇阿玛心一软,复立了您的太子之位。
结果您倒好,刚回东宫就放飞自我,半夜带着太监翻墙出去喝酒,还跟索额图密谋:“等本宫登基,先把老八发配去守皇陵!”
(突然压低声音)结果您猜怎么着?这话让老四听见了,直接报到皇阿玛那儿。
第二次被废的时候,您连戏都懒得演了,直接摆烂:“算了,反正迟早还得复立。”(摊手)
(模仿康熙暴怒)“逆子!朕这次绝不宽恕!去郑家庄养猪吧你!”
(走到舞台另一边,摇头叹气)二哥啊,您这太子当的,还不如我养的那只蛐蛐“镇国公”寿命长呢!(掏出蛐蛐罐)
人家“镇国公”好歹活了三秋,您呢?当了三十多年太子,最后混成“郑家庄养殖场场主”!
(突然正经)不过话说回来,您这结局还算好的。
您看老八、老九,被雍正整得连名字都没了——“阿其那”“塞思黑”(狗和猪),您至少还能在乡下研究《母猪产后护理》!
(收扇子,总结)所以啊,当太子有什么好?不如学我,被圈禁还能养蛐蛐,至少……“镇国公”不会背叛我啊!
--
(灯光转暗,背景音效传来战鼓声,胤祉突然披上铠甲,扛着长枪登场)
“诸位!接下来这位,可是我们大清朝的‘战神’——爱新觉罗·胤禔!”
(把长枪往地上一杵,模仿大阿哥豪迈状)
“皇阿玛!儿臣自幼熟读兵法,弓马娴熟!只要您一声令下,我立马提刀去乾清宫,把胤礽那小子……”(突然捂嘴)“咳,儿臣是说,替您分忧!”
(摇头叹气)
“结果呢?您这‘分忧’分得可真是惊天动地啊!”
(突然切换康熙震怒脸)“逆子!你这是要弑君吗?!”
(变回自己,摊手)好家伙,大哥,您这夺嫡策略是跟《水浒传》学的吧?“哥哥稍坐,待我去砍了那鸟太子!”(观众爆笑)
(凑近天幕下的年轻胤祉,压低声音)“您就说我这位大哥哪怕说句‘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呢?非要整得跟梁山好汉劫法场似的!”
(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稻草小人)“后来大哥发现硬的不行,改玩阴的——找蒙古喇嘛扎小人!”
(模仿大阿哥神神秘秘)“大师,能不能给我弟胤礽来个‘七日断魂咒’?价钱好商量!”
(突然变脸)“结果您猜怎么着?这喇嘛是个二把刀,咒语念岔了,太子没咋地,大哥自己先被皇阿玛逮着了!”
(模仿康熙暴怒)“胤禔!你竟敢用巫蛊之术?!来人,夺爵!圈禁!”
(拿起稻草小人)“后来我才知道,这稻草人还是从前门寿衣店扎的!”
(怒摔)“大哥,您这业务能力,连个正经反派都当不了啊!”
(走到舞台另一侧,模仿狱卒痛苦脸)“大哥被关宗人府后,彻底放飞自我了!如今大哥还在宗人府研究《孙子兵法》,哦,不是儿子兵法,连生二十多个儿子,比我养的蛐蛐‘镇国公’三代同堂都多!”
(突然变得正经了起来)“当然我是知道大哥是怎么想的,只要是我胤禔的后代,你大清不管谁当皇帝都得给我一份钱粮,虽然我的铁帽子王没有了,但二十个镇国将军加起来的钱粮,总得抵得上一个铁帽子王吧。”
{拿算盘拨了两下)“一个铁帽子王一年俸禄两万两白银,一个镇国将军一年一千两,正好。但我大清,那一个铁帽子王是靠那两万两白银过日子的,算下来,还是你亏,但你就当为我爱新觉罗家人口作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