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智渊在花莲、高雄、澎湖等地混得风生水起,心里那叫一个得意。打下这些地方后,他的名声如日中天,然而,李智渊心里清楚,若想要在台湾立足,宜兰这块肥肉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于是,他决定先走怀柔路线,试图劝降宜兰。
李智渊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开始制定劝降宜兰的计划。他首先派出了一名使者,带着礼物和一封信,前往宜兰,信中写道:
“亲爱的宜兰官府,李智渊在此诚挚邀请贵地归顺。我们在花莲、高雄、澎湖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与决心。若能携手共进,必将共同繁荣。愿意为宜兰百姓谋求更好的未来,期待您的回复。”
使者带着这封信,满怀信心地前往宜兰。可谁知,宜兰的知府王铁头一看这封信,气得直拍桌子,怒吼道:“这李智渊也太猖狂了,竟敢来劝降我宜兰!来人,把这使者拖出去砍了!”使者一听,吓得腿都软了,连忙求饶,但已来不及。
王铁头不仅砍了使者,还亲自提笔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那叫一个酸爽,内容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在信中写道:
“李智渊,你这土匪头子,竟敢妄想染指我宜兰!你在花莲、高雄、澎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强盗行为,何来仁义之说?我宜兰虽小,但绝不屈服于你的威逼利诱。若你再敢来犯,我定让你尝尝我宜兰的厉害!”
这封信不仅侮辱了李智渊,还让他感到无比愤怒。他心想,宜兰的王铁头真是个硬骨头,竟然敢如此无视自己的威名。
李智渊收到这封信后,气得直拍桌子,胡子都翘起来了。他大吼道:“这王铁头也太不给面子了,竟敢这么侮辱我!传我命令,全体将士集合!”将士们一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跑到广场上集合。李智渊站在高台上,满脸怒气,说道:“兄弟们,咱们在花莲、高雄、澎湖打拼,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这宜兰的王铁头却如此不敬,不仅砍了咱们的使者,还写信侮辱我。这是在侮辱咱们全体兄弟呀!咱们能忍吗?”将士们一听,纷纷怒吼:“不能忍!”李智渊哈哈一笑:“对,不能忍!咱们虽然出身草莽,但也是堂堂正正的汉子。宜兰官府如此嚣张,咱们就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兄弟们,跟着我,拿下宜兰,让那帮官老爷们知道咱们的厉害!”将士们被李智渊这番话激得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誓要拿下宜兰。
李智渊决定用武力拿下宜兰,但他知道,光靠蛮干是不行的。他派出赵铁柱带领一小队精兵,去侦查宜兰的城防情况。赵铁柱回来后,汇报说:“主公,宜兰城虽然不大,但城防还算坚固,城墙上守军巡逻频繁,城门守卫森严。”李智渊听了,微微一笑:“这难不倒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智渊召集众人,商量攻城之策。书生眼珠一转,说道:“主公,我有个计策。宜兰城虽然坚固,但城内水源有限,咱们可以先切断宜兰城的水源,逼他们开城投降。”李智渊一听,拍手叫好:“妙计!”
于是,李智渊命令士兵们在宜兰城外挖沟筑坝,切断了城内的水源。没过几天,宜兰城内就陷入了水荒,百姓们怨声载道,守军也士气低落。宜兰官府没办法,只能派出使者,请求李智渊放过他们的水源。李智渊哈哈一笑:“可以,但得拿点诚意出来。”使者无奈,只能答应李智渊的条件,让李智渊的军队进城查看。
宜兰城虽然不大,但地形复杂,城内巷道狭窄,房屋密集,给攻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李智渊的军队在进攻时,常常陷入巷战,进展缓慢。士兵们在狭窄的巷道中,难以展开队形,只能一小队一小队地推进,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
宜兰的守军虽然大多是新招募的民兵,但在李刚的带领下,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在城墙上、巷道中,与李智渊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李刚手持长枪,勇猛无比,多次击退了李智渊军队的进攻。他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也让李智渊的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宜兰的百姓虽然生活困苦,但对官府仍有一定的忠诚度。当李智渊的军队进城后,部分百姓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协助守军进行抵抗。他们在熟悉的街巷中设下陷阱,如在狭窄的巷道口堆放杂物,阻碍李智渊军队的进攻;或在屋顶上投掷石块、瓦片,给进攻的士兵造成困扰。这些百姓的自发抵抗,使得李智渊的军队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来应对,进一步延缓了攻城的进程。
长时间的围城和战斗,使得李智渊军队的物资逐渐短缺。原本预计快速结束的战斗,却因守军的顽强抵抗而拖延,粮食、箭矢等物资的消耗远超预期。补给线又因距离和地形的原因,难以及时补充,士兵们的士气开始受到影响。一些士兵开始抱怨,对长时间的战斗产生了疲惫和不满情绪。
面对守军和百姓的顽强抵抗,李智渊决定采取心理战术。他命令士兵在城外高声喊话,宣传李智渊的仁政和对百姓的优待政策,试图瓦解守军和百姓的抵抗意志。同时,他还让被俘的宜兰士兵在城下向城内喊话,讲述李智渊军队的宽容和善待俘虏的情况,进一步动摇城内守军的决心。
为了应对物资短缺和巷战的困境,李智渊调整了战术。他将军队分成若干小队,一部分继续在城外围困,切断宜兰与外界的联系;一部分深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逐步推进;还有一部分则负责保护补给线,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通过这种分兵策略,李智渊的军队既能持续对宜兰施加压力,又能保证自身的战斗力。
李智渊深知,要彻底拿下宜兰,不仅要靠武力,更要赢得人心。他下令士兵在战斗中尽量避免伤害无辜百姓,对投降的守军和百姓给予优待。他还派人进城,与宜兰的士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接触,承诺若宜兰归顺,将给予他们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这些举措逐渐在宜兰城内产生了效果,部分士绅和百姓开始动摇,暗中与李智渊的使者接触,商量归顺事宜。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战和攻心策略,宜兰城内终于出现了内应。几位有影响力的士绅在李智渊的承诺下,决定暗中协助李智渊的军队。他们在城内制造混乱,误导守军的部署,甚至在关键时刻打开了城门,让李智渊的军队顺利进入。
城门被破,守军的阵脚大乱。李刚虽然勇猛,但在李智渊大军的冲击下,也难以挽回败局。守军纷纷溃散,有的投降,有的逃窜。李智渊的军队如潮水般涌进城内,迅速控制了城中的主要街道和官府
王铁头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放下武器,向李智渊投降。他被带到李智渊面前,满脸沮丧。李智渊却大度地一笑:“王大人,宜兰百姓还需要你治理,只要你真心归顺,过去的事我既往不咎。”王铁头听后,感激涕零,当场表示愿意效忠李智渊。
李智渊拿下宜兰后,立刻下令安抚百姓,恢复城内的秩序。他宣布减免百姓的赋税,发放救济粮,还从自己的军饷中拿出一部分,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李智渊心里明白,只有赢得百姓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李智渊开始收买人心。他派人去宜兰周边的村落,给百姓们送粮食、送钱财,还承诺宜兰归顺后,会减免赋税,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一招果然有效,许多百姓都被李智渊的诚意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李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