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礼堂的石灰墙泛着潮气,苏晚晴的蓝布衫领口别着枚子弹壳胸针 —— 那是顾沉舟用实弹射击后的弹壳磨的,此刻正随着她的心跳轻轻晃动。礼堂中央的煤炉突突冒着火苗,炉子里烧的正是她改良的九孔蜂窝煤,蓝色火焰舔着锅底,没有一丝黑烟。
\"下面请清泉村代表苏晚晴同志上台!\" 老支书的搪瓷缸子磕在讲台上,震落半片 \"农业学大寨\" 的标语残页。苏晚晴踩着磨旧的布鞋走上台,竹篮里摆着三件 \"法宝\":码得整整齐齐的蜂窝煤、绣着竹叶纹的驱蚊香囊、还有用旧军装改的防水围兜。
\"这是改良后的蜂窝煤,\" 她用火钳夹起煤块,九道通风孔在灯光下清晰可见,\"煤粉和黏土比例 6:4,孔距按步枪准星间距计算,\" 她转头望向坐在评委席的公社王主任,\"燃烧效率比老式蜂窝煤高 32%,不信咱们测测?\"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顾沉舟坐在第一排,洗得发白的军装第二颗纽扣上,\"平安\" 绣字被灯光映得发亮。他看着苏晚晴从口袋掏出小本本,上面画着燃烧实验的对比图,每个数据旁都标着 \"顾沉舟校正\" 的小字 —— 那是他用部队的风速仪帮她测过的。
\"这是驱蚊香囊,\" 苏晚晴举起绣着牡丹纹的小布袋,艾草与薄荷的清香漫过礼堂,\"里面有九味中草药,\" 她特意展示布料边缘的 \"八一\" 火印,\"外层用的是部队防水帆布,雨天挂在门楣上也不潮。\" 评委中的妇联主任凑过去闻了闻,碎花头巾下的眼睛亮了:\"比县城供销社的香粉还提神!\"
最后展示的围兜让全场发出轻呼 —— 藏青色防水布上绣着歪扭的五角星,领口的彩色布条正是顾沉舟旧军装的肩章线。苏晚晴抖开围兜,露出里层的军布衬里:\"耐磨吸汗,领口按扣学的是军装风纪扣,\" 她突然望向台下的虎娃娘,\"您家虎娃戴了三天,衣领子还干爽着呢吧?\"
\"可不是嘛!\" 虎娃娘站起来,怀里的孩子正啃着围兜上的彩色布条,\"以往一天换三回衣裳,现在三天才洗一回!\" 台下响起会意的笑声,顾沉舟看见苏晚晴的耳尖微微发红,像极了昨夜她在油灯下赶制参赛样品时的模样。
老支书摸着蜂窝煤的光滑边缘,突然发现煤块底部刻着小小的 \"晴\" 字:\"闺女,这煤块还能刻字?\" 苏晚晴点头:\"刻字处通风更顺畅,\" 她没说这是顾沉舟的主意 —— 用刺刀刻字时,他特意选了弹道抛物线的角度,说 \"这样火焰分布最均匀\"。
\"我宣布,\" 王主任的记分牌哗啦啦翻动,\"清泉村苏晚晴同志,三项展品全部通过!\" 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顾沉舟的手掌拍得比谁都响,目光始终追着台上的她。他看见她胸前的子弹壳胸针在灯光下闪着光,突然想起她第一次用军裤改围兜时,针尖划破手指,却笑着说 \"军布耐磨,孩子穿着放心\"。
散场时,供销社的王主任追上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订单:\"给我们留二十个香囊、五十块蜂窝煤,\" 他指着苏晚晴的围兜,\"这物件儿能不能批量做?县城的工人家属都等着呢!\"
顾沉舟站在礼堂门口,看着苏晚晴被婶子们围住问剪裁法,突然摸了摸口袋里的三等功奖章 —— 那是他去年抗洪得的,此刻却觉得,妻子胸前的子弹壳胸针,比任何军功章都更耀眼。他想起她在本草笔记里写的:\"勤俭不是克扣,是把日子过成勋章。\"
夕阳漫过公社的红旗,苏晚晴抱着奖状跑过来,发梢沾着礼堂的石灰粉。顾沉舟伸手替她摘掉,触到她手腕的烫疤 —— 那是熬制蜂窝煤黏土时留下的。\"沉舟你看,\" 她晃着奖状,红纸上的 \"能手\" 二字被夕阳染得发亮,\"评委说要在全县推广咱们的蜂窝煤。\"
他望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火车站丢票的清晨 —— 如今她早已不是只会掉眼泪的小媳妇,而是能在公社擂台大放异彩的巧妇。\"我就知道,\" 他的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你往煤块上刻字时,就赢了。\"
回家的土路上,苏晚晴突然从篮子里掏出个小布袋塞给他 —— 是新做的擦枪围兜,上面绣着小小的步枪图案,枪管处还缀着颗彩色布条。顾沉舟摸着绣线,发现枪托处的针脚特别密,像在加固防弹衣的接缝。
\"明天去镇上买些布料吧,\" 苏晚晴望着远处的炊烟,\"王主任说,县城的百货大楼想收咱们的围兜。\" 她的手指划过他掌心的老茧,\"用你教我的直线裁剪法,能省不少布。\"
顾沉舟看着她被夕阳拉长的影子,突然觉得,这个总把军事技能用在针线活上的女人,才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 \"战利品\"。路边的野薄荷在晚风中摇曳,送来淡淡的清香,就像她做的香囊,就像他们的日子,在勤俭与智慧中,渐渐酿成最温暖的甜。
这一晚,顾沉舟的训练日志里多了段从未有过的抒情文字:\"晚晴在擂台展才,恍若看见她在时光里披荆斩棘。蜂窝煤的火光、香囊的药香、围兜的针脚,皆是她为生活筑起的战壕。吾妻之巧,胜却千言万语 —— 她早已用双手,在岁月里绣出了属于我们的、永不褪色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