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咥河大捷的硝烟尚未消散,苏定方身姿伟岸,立于营帐之中,神色坚毅如铁,眼中燃烧着熊熊战火,高声下令道:“萧嗣业、回纥婆闰,你二人率骑兵向邪罗斯川进发,追击沙钵罗!不得有误!”
萧嗣业与回纥婆闰齐声应道:“末将领命!”言罢,二人便率领着剽悍的骑兵队伍,似离弦之箭般朝着目标疾驰而去,马蹄扬起漫天霜雪。
苏定方转头看向任雅相,说道:“任将军,你与我率新附之众随后跟进,务必协同作战,一举歼敌!”任雅相拱手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军行进途中,风云突变,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而下,瞬间将大地装点成一片银白世界。未几,积雪已深达二尺有余,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寒风如利刃般刺骨,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一位将领眉头紧蹙,满面忧色地对着苏定方说道:“大帅,此雪如此狂暴,将士们皆疲惫至极,道路亦难以分辨,不如暂且停歇,待天晴雪融之后再进军,以免遭受无谓的损失。”
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是啊,大帅,这恶劣的天气实非行军作战之时,若强行前进,只怕会中了敌人的埋伏。”
苏定方目光坚定如磐石,扫视着众人,高声说道:“诸位将军,沙钵罗此时必以为我军会因雪休兵,从而放松警惕。此乃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绝佳时机!倘若错过,待其重整旗鼓,再想取胜便难如登天!”
一位年轻的小将挺身而出,目光炯炯似火,高声说道:“大帅所言极是,我等愿跟随大帅,冒雪追击!”
苏定方点点头,继续说道:“我大唐将士,岂会畏惧这区区风雪!我们要让敌人知晓,任何艰难险阻皆无法阻挡我们的钢铁步伐!”
众人被苏定方的决心所感染,齐声高呼:“愿随大帅,奋勇杀敌!”
于是,在苏定方的引领下,唐军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前挺进。寒风似刀,刮在脸上犹如凌迟,将士们的脸颊被冻得通红如枣;积雪没膝,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巨大的艰辛,战马嘶鸣着,奋力前行。但将士们毫无怨言,心中唯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追击敌军,为大唐建功立业!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唐军终于抵达双河。此时,南北两路唐军成功会师。
苏定方望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将士们,高声说道:“兄弟们,我们离胜利仅一步之遥!再加把劲,沙钵罗就在前方!”
“杀!杀!杀!”将士们的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惊起一群寒鸦。
随后,唐军又马不停蹄地长驱二百余里,直抵金牙山。这里,正是沙钵罗的牙帐所在。
金牙山周遭,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宛如一条银龙蜿蜒盘踞。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得军旗猎猎作响。沙钵罗与其将士们正欲外出狩猎,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弓箭,欢声笑语,全然未觉死亡的阴影已悄然降临。
苏定方见此情景,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猛地抽出佩剑,高呼:“杀!”瞬间,唐军如鬼魅般悄然逼近,随着苏定方的一声令下,骑兵们如旋风般冲入敌阵,马蹄声响彻云霄。
首先是一阵箭雨呼啸而出,如夺命的流星,瞬间射倒一片敌人。接着,唐军的长枪如林,刺向惊慌失措的沙钵罗士兵。沙钵罗的将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有的甚至还未及拿起武器,便已倒在血泊之中。
苏定方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大声怒吼:“一个也别放过!”他的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青筋暴起。
一位副将紧跟在苏定方身旁,喊道:“大帅,小心右侧!”
苏定方侧身一挥剑,挡开了刺来的长矛,吼道:“杀!”
唐军将士们受到鼓舞,个个勇猛无畏,杀声震天。
“不好了,唐军来了!”
“快跑啊,我们抵挡不住!”
沙钵罗脸色惨白,惊恐地瞪大双眼,嘴唇颤抖着喊道:“怎会如此?快,快组织抵抗!”
一名亲信将领喊道:“大王,唐军势猛,我们先撤吧!”
沙钵罗骂道:“废物!给我顶住!”
但此时,一切皆已太迟。
战场上,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恰似绽放的红梅艳丽夺目。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乐章。
唐军将士们个个如狼似虎,奋勇杀敌。有的将士挥舞着长刀,砍向敌人,鲜血飞溅,仿佛在谱写着一曲血腥的战歌;有的手持长枪,挑落敌骑,威风凛凛,恰似天神下凡。
这一战,唐军势如破竹,斩俘数万人。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人见大势已去,只得狼狈地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
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苏定方骑在战马上,望着胜利的场景,心中豪情万丈。
大唐朝对西突厥的战况每天都有信使传回长安,李世民和李承乾每天关注着战事的进展。
苏定方雪中奇袭的消息传来,李世民面带微笑,对李承乾说道:“高明,苏定方此次雪中奇袭,实乃妙策。能于困境中洞察战机,此乃为将之智;敢率将士顶风冒雪奋勇追击,此乃为将之勇。智勇双全,方有此胜。”
李承乾点头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以为,此役之胜,亦在苏将军能统御全军,使将士一心,不畏艰难。”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用兵之道,在乎知彼知己,随机应变。如遇敌强我弱,当以智谋取;若逢战机突现,须果断出击。然,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不可轻启战端,须以保国安民为要。”
李承乾拱手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治国亦如用兵,当明察时势,权衡利弊,以仁政抚民,以谋略安邦。”
李世民目光深邃,看着李承乾道:“吾儿当明白,国之兴盛,在君之明断,在臣之忠勇,在民之安定。需以史为鉴,汲取前人智慧,方能长治久安。”
李承乾郑重道:“父皇之语,儿臣定当深思笃行,不敢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