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清晨,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沈知意驾驶着黑色奥迪A8L驶入位于秦岭深处的一处隐秘山谷。沿途岗哨林立,每经过一道关卡,车载系统都会自动进行虹膜与声纹双重认证。终于,在穿过一条长达三公里的隧道后,一座被青山环绕的现代化基地出现在眼前——这里,正是华夏超自然现象研究机构749局的总部。
“沈总,欢迎!”749局局长陆川早已在门口等候,他身着笔挺的军装,目光如炬,“您这次提出的构想,局里非常重视,我们已经召集了最顶尖的科研团队。”
沈知意跟随陆川走进基地内部,沿途经过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专注地研究着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悬浮在空中的古老罗盘、在真空环境中燃烧的符咒、能与计算机产生共鸣的青铜编钟……这些看似超自然的场景,却被用科学仪器严密监测着。
“陆局长,”沈知意停下脚步,“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量子技术科研机构。将量子科技与传统玄学结合,用现代科学解释那些看似神秘的现象。”她调出随身携带的全息投影,展示着初步的规划蓝图,“比如,用量子纠缠理论解释风水术中的气场共鸣,用纳米机器人模拟道家的‘气’的运行。”
陆川沉思片刻,点头道:“这个想法很大胆,但极具可行性。不过,要实现这些,需要庞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这方面您不用担心。”沈知意微微一笑,“我已经联合各界人士,筹集了40亿资金。这笔钱将用于建设实验室、引进设备,以及培养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在全国多个历史悠久的道观中,一场悄然的变革正在发生。武当山紫霄宫内,原本庄严肃穆的大殿一侧,竖起了量子物理的教学屏幕;龙虎山天师府的藏书阁里,古老的道藏典籍旁,摆放着最新的量子计算教材。
“诸位道友,”一位身着道袍却佩戴智能眼镜的年轻道士站在讲台上,“今日我们研习《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思想,同时结合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台下的道士们纷纷拿出电子笔记本,认真记录。
在这些道观的基础上,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正在筹备中。这所大学将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设立“量子玄学”“科技道学”“数字墨家”等全新专业。课程表上,《量子纠缠与阴阳五行》《人工智能与儒家伦理》等跨学科课程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画符念咒的道士,更要培养能用量子技术解读符咒原理的科研人才。”负责筹建工作的龙虎山道长向媒体介绍,“墨家的机关术、儒家的治国理念、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能在现代科技中找到新的诠释。”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质疑这是“伪科学”,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但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某知名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在论坛上发帖:“或许,我们一直寻找的科学与玄学的统一理论,将在这里诞生。”
沈知意站在749局新建的量子实验室前,看着科研人员调试着价值数亿的量子对撞机,旁边的道士们则在用量子检测仪测量符咒的能量波动。她知道,这条将科技与传统结合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一旦成功,带来的不仅是科学的突破,更是对人类认知边界的一次重大拓展。
“沈总,第一台‘玄量子计算机’组装完成了!”技术人员的欢呼打断了她的思绪。沈知意快步上前,看着这台融合了现代芯片与道家八卦图的超级计算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她知道,一场改变世界的变革,正在悄然拉开帷幕。